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上海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课题组 《体育科研》2004,25(4):20-22
为保证“上海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指出其建设和运作的指导思想、目标阶段、基本思路,并提出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意义与作用之剖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倪刚  丁树哲 《体育科研》2002,23(2):5-6,10
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应是至少具有亚洲范围内的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服务、体育人才和物流集散、体育投融资、体育休闲服务、体育传媒和体育文化交流功能的中心城市之一。上海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同时也能极大地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这是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要求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也是上海体育事业的自身发展要求与上海国际大都市服务中心的地位相适应。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上海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城市与体育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上海的城市体育理念与政策举措。提出: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进程中,上海体育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肩负起高等院校对城市建设的辐射作用和以教学科研服务城市建设的人才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快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步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为了在新时期加快上海市体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根据上海市“十五”计划的要求 ,在分析上海体育现状和定位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构想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浅论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城市学的角度,指出了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说明了体育对于发展城市经济、发挥城市总体功能以及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增强人民管理和建设城市的自觉性等方面的良好作用,总结了广州市把体育事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6.
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上海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不仅是当前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要素之一环。本文就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及其内涵、社区体育的特点、社区体育建设的目标及其实施步骤等方面问题做出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指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对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原则及其具体目标内涵,并基于我国当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提出分段建设、循序渐进的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方针与步骤。  相似文献   

8.
1996年亚洲第3届冬季运动会,是本世纪末在我国举行的唯一的一次国际体育盛会。作为举办城市的中国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各项场馆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及相关项目共52个项目的施工建设,现在均已如期或提前竣工。这些场馆建设都达到了亚洲和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市体育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并与亚洲其他城市体育经济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发现优势,找到差距,在借鉴体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上海市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对策建议,以保证"上海建成亚洲一流体育经济中心城市"战略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10月17日制定了《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提出在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认为在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时,法治不能缺位,并从体育法规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4个子系统分析了当下上海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过程中体育法治建设现状,指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体育市场监管和营商环境的优化。从完善体育法规、建立体育执法协调机制、推进政府体育职能转变、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建立体育纠纷解决机构、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健全反兴奋剂制度、宣扬体育法治文化八方面提出建议,为上海体育发展出谋划策,以期加快实现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西亚(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等为代表)在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亚运会中取得的成绩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西亚国家田径项目崛起的社会学因素进行探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近三届亚运会成绩我们可以看出,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等为代表的西亚国家对亚洲田坛冲击很大,改变了亚洲田坛金牌分散的局面;(2)西亚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田径上投入极大地鼓舞了运动员的士气,提高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3)西亚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从国外合法"引进"优秀运动员,使得西亚在运动员的配备上更上一层;(4)西亚在近几年奥运会和其他重要赛事的带动下,为西亚田径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5)西亚女性的解放,女性参加运动会的允许,使得西亚在女子的成绩上大大提高,同时提升了西亚的整体实力;(6)西亚在亚运会比赛中暴露出的非合法化问题也较突出,如兴奋剂、雇佣军等非合法化问题的显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亚运会与亚洲的地缘政治——兼论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潮 《体育科学》2006,26(12):3-8
亚洲的政治经济格局和体育格局由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五大板块组成,亚洲地缘政治深刻地影响着板块之间和板块内部关系的演变;亚运会成为展现亚洲国家形象和实力、地位的舞台,亚运会的历史表明,主办国更关注于它的政治功利性。亚运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也有赖于亚洲地缘政治与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在亚运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历史与战略两个角度分析了东南亚与亚运会的关系.从历史角度看:首先,亚运会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东南亚板块的努力与贡献,东南亚举办亚运会次数最多,贡献最大,亚运会的历史历程深深地打下了东南亚烙印;其次,东南亚板块竞技体育的实力尽管与东亚板块有较大差距,但终究构成亚洲体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在亚运会参与率最高且较为稳定;若干项目实力不俗,在亚运会总体金牌榜上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亚板块.从战略角度看:亚运会作为整个亚洲仅有的统一性运动体系,需要不断发展.东南亚板块应该具备自身的亚运会发展战略,这些战略可以概括为:适当举办亚运会,以实现体育和政治双重目标;继续以地区运动会为基础,促进地区竞争,增强整体竞技水平;积极支持南太平洋国家加入亚运会,促使亚运会持续、稳定和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办赛理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南生  熊畅 《体育学刊》2007,14(2):29-32
办赛理念是办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基本思想,明确办赛理念,对于厘清办赛思路、指导办赛目标、明确办赛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进行思考,先分析了确立2010年广州亚运会办赛理念的基本依据、办赛理念的基本思路,然后提出了亚运会办赛理念的基本表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和西亚足球特点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中国与西亚足球队打法特点,技战术风格,中国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中国队战胜西亚球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亚洲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献资料法,对亚洲篮球运动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找出亚洲篮球在技、战术等方面与欧美强队的差距,指出亚洲篮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亚洲田坛格局裂变给中国田径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田径从“中日争霸”发展为“一枝独秀、列强纷争”的新格局,继而将演变为以地域性为主的“四大板块”、东、西亚抗衡的局面,中国应该借鉴西亚田径发展的经验,尽快改革田径训练体制,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加大对发展田径的资金投入,切实提高田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远程观摩第14届亚运会田径比赛和检索相关田径比赛资料(11、12、13届亚运会),旨在较全面、客观地分析探讨这届比赛本身所带来的相关信息,了解当今亚洲田坛格局的整体发展动态,从而探讨中国田径在"119"工程中新的"增长点"、发展战略和举措等,为加快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推动田径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为2004年、2008年奥运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方法把我国运动员在多哈亚运会获得的田径14枚金牌的成绩与雅典奥运成绩以及我国第十届全运会成绩进行了多项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田径运动员多哈亚运成绩真正具备奥运竞争实力的项目非常少;运动员亚运会成绩普遍差于十运会成绩;多哈亚运会多项金牌得主成绩低于我国十运会成绩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长远考虑如何把全运会、亚运会以及奥运会紧密的衔接,让我们的运动员能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出最高的水平等建议,以期为我国田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亚五国加盟亚洲田径角逐,中国在亚洲田坛的霸主地位能否保住?本文通过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田径运动水平的比较来分析和推断亚洲田径格局的未来走向.正确评定和预测我国田径运动在亚洲的新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