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既有和谐的一面,又有冲突对立的一面。近些年来,职校生的素质逐年下降,使得教师与学生交往难度加大。当前的职业学校师生关系不和谐乃至冲突现象比较突出,师生冲突就实质而言是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教师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本文着重论述了中职校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尽量避免和化解冲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关系,师生冲突和分歧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没有冲突就没有真正和谐与深厚的师生关系。通过体育游戏法可以避免虚假的稳定局面和破坏性冲突。  相似文献   

3.
对幼儿园到大学师生互动和师生关系状况及二者关系进行调查分析,以考察师生互动关系形成的过程与机制,探讨亲密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建构。结果表明,师生互动关系形成过程为:自幼儿园到大学,教师互动情感渐趋平淡,爱抚、鼓励与批评渐少,沟通渐多;学生互动由愉悦、敬畏与合作,渐显不满、抵触及无所谓;师生互动距离渐远,频率渐少;师生关系由亲密走向平等,渐显冲突与疏远。其形成机制为:教师的爱抚与情感支持,学生的悦纳,以及较频繁的零距离和面对面互动,往往促成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沟通,学生的敬畏与合作,形成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尊敬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淡漠与批评,学生的不满、抵触及无所谓,以及低频率的较远距离互动,致使高中和大学师生关系凸显冲突与疏远。  相似文献   

4.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一个教师权威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教育效应。教师权威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师权威容易引发师生冲突 ,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而随着传统教师权威向现代教师权威的转变 ,如何在现代教师权威下化解师生冲突 ,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成为现代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是一个有序的开放的合作系统,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为活跃的两大因素。需要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基点,信任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前提,平衡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关键,共赢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目标。师生通过以需要为基点、以信任为前提、以平衡为关键的协商性共生合作,实现师生自我成长的共赢目标。建构学校教育师生协商性共生合作平衡机制模型,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李非超  张晶晶 《中学文科》2007,(11):155-155
学校教育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关系理应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客观地存在着冲突与对抗,如何认识这种冲突和对抗?谁该为师生冲突“买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师生冲突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各自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发挥师生冲突的正面功能,首先对师生冲突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在解决师生冲突前,要调查清楚发生的冲突是现实性的还是非现实性的;最后教师和学生要开诚布公敞开心扉地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合作、和谐、协作的,然而现实中学校教学出现师生冲突现象是常有的事。如何看待并有效管理师生冲突是保障学校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本文将根据组织行为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我国学校的师生冲突现象,并试图  相似文献   

9.
从历年研究成果来看,以往学者对高校师生关系的成因分析,大多从社会宏观因素、学校中观因素和师生微观因素入手进行阐释。教师的双重角色包含其在面对学生与同行教师时做出的不同反应的冲突,教师固有的权威观阻碍了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高校教师要协调不同角色的利益诉求,积极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努力;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尊重教师;学校要积极为师生关系的改善建立制度保障,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纯净的社会环境,有助于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早日重建。  相似文献   

10.
王怡秋  吕有功 《考试周刊》2013,(30):171-171
<正>目前,师生矛盾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师生冲突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完全消除它是不可能的,一味压制只会为下一次更激烈的冲突埋下隐患。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念,理智地看待师生冲突,采取科学的应对方法,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每当我们在学校中谈到尊重,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尊重老师,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师道尊严已经根深蒂固,但大多人却一直错误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改变以往对师生关系的错误观念,如认为老师总是正确的,所有问题都是学生的;在学校里老师绝对是权威,学生必  相似文献   

11.
改善师生交往状态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广盛 《教书育人》2000,(17):10-11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既可能向好的纵深方面发展,形成浓厚的师生情谊;也可能发生逆转,形成对立情绪。基于教育目标是由教师主导完成的,同时基于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对师生关系均十分关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课堂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两个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保障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社会学理论认为,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利的不平等,必然会引起师生关系的失范,进而引发师生冲突,解决师生冲突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师生的互动,互动的基本原则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平等的交谈则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的质量是教育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师生团体箱庭通过一个教师和几个学生共同制作一个箱庭作品,呈现师生沟通模式,反映现实真实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团体制作过程,呈现了冲突与合作,并最终走向和谐.团体箱庭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组织行为,是存在于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导致师生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师生间存在意识、文化、沟通和心理背景方面的差异。化解师生人际冲突的途径要从师生双方寻求,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全面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自由快乐的教育者;同时,还应通过师生间良性的沟通,重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经常听到一些初中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相处,出现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师生交往顺畅,则师生关系和谐;反之,师生交往堵塞,则师生关系紧张.为了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师生交往.师生交往在教育教学上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诚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的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和学校功能的实现。而师生间的冲突又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师生冲突问题作一些探析,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让师生冲突在相互尊重和理解中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冲突,在学生们越来越有主见的今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面对师生发生激烈冲突时,为了平息冲突,学校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在维护教师尊严的前提下,对学生予以批评或处罚,最终受伤的总是学生。也正因为如此,冲突后的师生关系一般也是越来越紧张。如何有效地避免师生冲突,防止师生冲突升级,关系到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表现人手,寻求解决师生冲突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冲突是师生关系的一种形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生。社会学的分析为师生冲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视角,首先在社会学视阈下界定师生冲突的涵义,分析中学师生冲突原因,然后从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教师权威,扩大师生沟通渠道,师生进行换位思考四个方面来调节中学师生冲突,为创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师生冲突中教师行为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中学一线教师进行的关于师生中突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师生冲突的发生是经常的,而且中学阶段是师生冲突的高发期。师生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冲突激化两个阶段。冲突的激化尤其是对抗性冲突的发生,会严惩破坏师生关系,伤害各自的身心,阻碍教育的顺利进行。而导致师生间冲突激化的直接原因,往往是教师的言行失当,潜在动因则是偏见。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冲突,协调好师生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较高的教育技巧。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影响着师生关系的性质与发展状况。经过调研发现,传统师生关系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师生权利主体单向化,二者权力结构失衡;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教学冲突突出;师生角色定位失衡,教师与学生交往不平等;教学方法单一,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需要在权利视域下对高校课堂师生关系进行重构,即"实现师生权利主体的双向化,平衡二者权力结构;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化解教学冲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