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建 《科教文汇》2010,(10):70-71
莫瑞森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将她与同时代的作家所区分开来。莫瑞森在刻画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的同时,也着墨于作为构成其作品的重要因素——黑人男性形象。她对其作品中的黑人男性形象的描写颠覆了对于黑人女性主义传统刻板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莫瑞森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将她与同时代的作家所区分开来。莫瑞森在刻画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的同时,也着墨于作为构成其作品的重要因素——黑人男性形象。她对其作品中的黑人男性形象的描写颠覆了对于黑人女性主义传统刻板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奠瑞森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将她与同时代的作家所区分开来.奠瑞森在刻画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的同时,也着墨于作为构成其作品的重要因素--黑人男性形象.她对其作品中的黑人男性形象的描写颠覆了对于黑人女性主义传统刻板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黑人女性小说家之一。她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黑人求生存和自由的奋斗历程,黑白种族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自我身份的确认。莫里森在作品中成功地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象征手法,使作品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徐洪靖 《科技风》2014,(8):189-190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小说《紫色》是其代表作,更是她通过描写几位黑人女性勇于反抗种族、宗教和性别的压迫,同时不懈追求自我身份认同,从而体现出沃克的精神世界:对美国基督教的批判和超越;对黑人文化的追寻和继承;对妇女主义的倡导和追求。本文以《紫色》为例分析阐述作者所赋予其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关黑人女孩成长的小说。其作品深切关注着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白人价值观对黑人女性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本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批评方法,对《最蓝的眼睛》中皮克拉的"自我"幻灭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周敏 《科教文汇》2009,(33):246-24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尤以探索黑人女性的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其小说《秀拉》中的女主人公秀拉——一位在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勇敢地追寻自我的女英雄的形象分析,并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其与黑人社区传统价值观的正面冲突,从而揭示虽然黑人女性叛逆传统道德观的这条道路艰辛而曲折,但是黑人女性觉醒、自救的意识必将战胜传统。  相似文献   

8.
爱丽丝·沃克是美国黑人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同时,她也是最早获得重要文学奖项的黑人女作家。《紫颜色》作为她的早期代表作,最为人关注的是其描述的黑人女性的不幸遭遇和争取独立的艰苦历程。在文学理论研究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流散文学视角的关照下,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早期关注黑人民族身份构建的经典小说。  相似文献   

9.
郭哲韬 《科教文汇》2008,(22):226-226
玛雅·安吉罗是当代美国黑人女诗人中的杰出代表,有人评价说她不仅是黑人和女性的代言人,也成为了所有承担着提高美国的道德水准责任的人们的代言人。“黑色权力”的最基本和核心的要求即为黑人民族应有的自由和平等。而安吉罗的诗歌就直接体出了这一主旨和要求。本文对安吉罗的诗歌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并着重分析了她诗歌中的“黑色权力”。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9,(9)
1862年美国就已经解放了黑奴,使得黑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认可,让每一位黑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保障,当代的许多美国黑人女作家,一直关注女性黑人的命运以及生活,同时在她们的作品之中,也表现出了许多其的他人文关怀。笔者想要利用女性主义文学的批判方法,同时根据不同的作品,从而剖析她们作品之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从而挖掘出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以及起源。  相似文献   

11.
正纳娃勒·塞阿达维是埃及最具话题的女性作家、活动家、医生,她的言语犀利,写作艺术独特,为人直爽、勇敢。她的作品自问世以来,不管在文学界还是社会上一直饱受争议,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与议论纷纷展开。纳娃勒·塞阿达维是一位女性主义者,她关于女性作品的研究有很多,如《女性书写与书写女》《狄金森研究》《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德里达与历史的终结》《波伏瓦与双性气质》,但是她作品的中文译本较少,相关资料较匮乏,因此对塞阿达维及其作品的研究文献也比较少。笔者通过网络等媒介搜集了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一位有强烈悲剧意识的天才女作家,她笔下的小说充满小市民气息,写的也是些普通人的"传奇"故事。从她对日常琐事的描写表达她对女性生存境地的深切体悟,同时从她对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描写照见女性悲剧的本源,她的作品充满了一览无遗的苍凉感和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3.
佟晓丽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375-375,253
苏青的大部分作品,展现了现代女性艰难的生活图景,所探讨延续的是"五四"女性问题小说的传统,甚至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对妇女的真正解放作了很多设想。虽然某些观点有点偏激,但她毕竟深入地思考了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她对女性问题思考与关注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14.
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南妮是黑人母亲的代表,她以及其他黑人母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显示了黑人深沉的母爱。这母爱是对蓄奴制的抨击、控诉和鞭挞,是值得永远理解和尊重的。  相似文献   

15.
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以复杂的叙事策略讲述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白人文化的强势作用下生命的扭曲,黑人在变异环境下的同化或顺应,以自己独特方式寻找自我等等。  相似文献   

16.
毛春华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83+186-183,186
本文拟从成长历程这一角度借用主人公对颜色的选择,描述小说中黑人女性的思想和心理,从无意识的顺从到思想成熟的过程,旨在揭示黑人女性的思想变化与黑人男女发展的可能性,并为他们的解放指明方向,从而使我们深刻理解《紫颜色》的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偏重于对黑人与黑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刻画,歌颂主人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奋发自立的坚强性格。《外婆的日用家当》短短几千字就把黑人生活的细微片段描写得淋漓尽致,巧妙地将黑人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与黑人对于自身民族的身份认同性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瑞森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1993年)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1931年出生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附近的罗伦,在空前的经济危机中忍饥挨饿度过了幼年。她的父母都刚直不阿,具有棱角分明的个性,这使托妮从小便养成了一种“好斗”的精神。同时,父亲的故事和母亲的歌声也为她提供了黑人传统文化的乳汁。她以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后,进入当年专为黑人创办的霍华德大学。利用暑假,她到南方了解黑人文化。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9.
张铌  阎立君 《科教文汇》2008,(35):251-251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目前最成熟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批评,已经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大众文化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形象批评进一步分析其对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的推动和延展,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文学批评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洁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代表性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红蘑菇》、《无字》等,反映了在张洁真爱理想的建构和解构过程中对建立独立的女性人格的不懈追求,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先驱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