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大通过169号决议,确定1990年—200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简称“国际减灾十年”)。这项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国际上的一致努力,将当前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具体目标为: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技术援助和转让、项目示范、教育与培训手段,推广和应用目前已经拥有的减轻自然灾害的科学技术和经验,提高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防灾、抗灾能力。去年12月,第44届联大上又通过了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报告,宣布“减灾十年”于1990年1月1日开始,并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周的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确认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
1992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性问题。人类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减轻自然灾害已成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迫切任务之一,并已成为全球性的联合行动。依靠科技进步,减轻自然灾害,促进持续发展是今后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决定把本世纪的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减灾活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也提出了减灾防灾。这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保证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86年,灾难降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很难对其后果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为确定辐射对人类、动物及环境的全面影响并协助减轻这场灾难的后果、仍需要深入的国际研究。五年来,切尔诺贝利悲剧一直是世界关注的集点。今天,我们在评估这场灾害的程度时可以肯定地说,切尔诺贝利事故在如此广泛的地区内对环境、人类生命及健康造成的危害甚于本世纪任何一场事故或自然灾害。时至事发几年后的今天,要想对降临于我们的不幸做出最后的判断仍属为时过早。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区域感到遭受其害,这场史无前例的核事故的医学影响越发严重。切尔诺  相似文献   

5.
鉴于世界范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根据联合国大会第2398号决议,大会对人类环境的持续恶化表示关注,强调加强国家的区域和国际合作以限制和消除对环境的损害。1972年6月5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的强烈地震海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探讨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科学问题,提升社会公众对基础科学特别是地球科学的关注和认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5年1月10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地震与海啸”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国际红十字联合会6月24日发表的一份《世界灾难报告》警告说,世界正面临“超级自然灾害”,它将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史无前例的损失和破坏。报告预测,由于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加剧以及人口的增长和过分集中将引发自然灾害破坏的连锁反应,发展中国家今年将会继去年遭受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肆虐后继续遭受“超级自然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人们应对自然风险、自然灾害的有力武器,人类和人类社会在应对自然风险、自然灾害中成长起来.自从自然界诞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便结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依赖于大自然的.一方面,大自然恩惠和养育着人类和人类社会,大自然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最终依托;同时,大自然也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自由发展的制约,大自然也在很多情况下会以自然风险、自然灾害的形式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9.
我们与《京都议定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都议定书》终于在2005 年 2 月 16 日生效。这个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世界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强制性决议给各国都提出了责任和义务,尽管中国在 10 年内没有具体的减排义务,但它的实施对中国既是压力也是机会。  相似文献   

10.
第4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是世界第一个海洋年。联合国将其主题确定为“海洋——人类共同的遗产”,通过宣传活动将使青少年知道海洋在造就地球生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海洋环境的整体性。为此,本刊特约请有关海洋专家撰写一组旨在普及海洋知识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1]",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2.
地震波是检测地动变化的重要工具 到目前为止,地震是人类经常遇到的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每年发生的地震达50万次以上,其中10万次可以感觉到,造成破坏的有100次以上.世界上造成人员死亡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中国,1557年发生的一次地震大约死亡83万人,199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约24万人.  相似文献   

13.
自联合国第44届大会于1989年12月通过《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以来,全球减灾行动稳步发展。具体来讲,在灾害的预测技术、防御手段、救灾办法、管理方式等方面有了明显进展。但也应看到,全球灾情并未减轻,各类灾害呈现新趋势。目前,联合国倡导的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国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成功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的历史。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人类社会系统的日益复杂,从地震、海啸、重大传染病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到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种族冲突等社会安全问题,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作为唯一延续五千年传承至今、即将迎来伟大复兴的中华文明,将为人类社会的提供什么样的中国思想和理想蓝图?抱着这份中国学者的学术自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刘德海已把向国际学术界讲述中国应急管理故事作为自己的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人类首次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年,联合国将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1月10日,国际天文年中国大陆地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6.
森林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虽然不像粮食和水那样,一旦缺少就会很快致命,但森林作为一种“调节剂”,却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人类的安危。往往人们只关注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了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资源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慧祺  车志伟  潘剑宇 《科技风》2012,(14):198-199
近年来海洋自然灾害的频发,对沿海居民的生命造成威胁,对财产造成不计其数的损失.在社会主义建设脚步的加快的同时,中国海洋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海洋产业的升级,预报减灾工作的开展,都是保证人类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降低海洋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近年来海南省三亚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的数据,结合各种海洋灾害,提出防止海洋灾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日喀则市地震活动背景以及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意义,阐明了做好日喀则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对减轻人类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协论坛》2011,(3):8-8
“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科普活动2月19日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启动。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2008年12月31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为响应联合国决议,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展示我国化学化工研究成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的主导下,  相似文献   

20.
技术化科学非常强调工具作为“它者”的作用,这种对工具主体的强调暗示着科学发现中人类主体的先验层次的消失.不过,胡塞尔在其后期哲学中展示了一种新的看待工具的方法,就是胡塞尔在论述对陌生主体(它者)的认识时,中间夹杂了对人造工具的认识,这种认识揭示了在思维领域认识工具的先验可能性,它包括人类先验的“造对联想”能力和生活世界中语言的交流.正是这种先验的可能性成为了技术化科学普遍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