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学者严羽曾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深浅,有他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禅要悟,诗要悟,语文学习何尝不需要悟呢?“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它们都是作者的心中之“意”,用笔下之“言”传达出来,是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对世界的感悟,是作者的灵感在笔端的倾诉。  相似文献   

2.
欧芳 《青海教育》2009,(7):45-45
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感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就是“悟”带来的喜悦。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阅读教学与“禅道”“诗道”也有相近之处,重在引导学生把握意境,感受形象,品味词句,从而创造出“妙悟”之境。  相似文献   

3.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妙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语文课教学也将“悟”性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悟”是了解和领会,是体会和感悟。“悟”是智慧的一种体现,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一种灵感。“悟”是一种思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总的精神是通过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就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如何在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悟”性思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如果把掌握一…  相似文献   

4.
严羽的《沧浪诗话》对诗歌艺术理论的探究颇具特色,而关于“妙悟”的论述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严羽“以禅喻诗”,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悟”是禅家语,本意是指心解神领,与心领神会近义。严羽借用禅家的“悟理”论“诗道”,他的“妙悟”说,似乎兼有对诗歌特征的认识与对创作规律的掌握两方面的含义。就其对诗歌特征的认识来说,他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按此标准,认为诗有第一义  相似文献   

5.
禅宗有“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之说。他们认为,真谛是无限的,圆融不可分割的,不能用理性去分析,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著名的佛陀拍花,迎叶微笑”的公案,便说明了这个道理——唯会心者知之——重在体验——心灵与心灵的契合。这就是禅宗所谓的“悟”。我国古代诗论家严羽亦用及“悟”。“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然悟乃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沧浪诗话》)严羽之所以谈“悟”是为得诗道,得诗之“兴趣”。正如他所言…  相似文献   

6.
悟,觉也。它是禅宗通向那神秘的探不可测的“无意识”领域的门限,严沧浪从这里得到启发,提出诗的“妙悟”说,认为“妙悟”是把握艺术本体的法门,笔者悟“妙悟”只悟出三层含意。  相似文献   

7.
悟,觉也。它是禅宗通向那神秘的深不可测的“无意识”领域的门限。严沧浪从这里得到启发.提出诗的“妙悟”说.认为“妙悟”是把握艺术本体的法门。笔者悟“妙悟”只悟出三层含意:一、“第一义”之悟与“造物之悟”在引禅喻诗过程中,沧浪谈到禅与诗的共同点,禅、诗与书、理的相异处,报出了“第一义”之语与“透彻之语”.从而明确地指出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这是构建“妙语”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沧派认为禅与诗有很多共同点,因此,引禅翁诗可以“说得诗透彻”。学诗和参样一样,首先在于把握其“真谛”。参禅在于把握“第一义”(…  相似文献   

8.
沈火种 《江西教育》2006,(12):30-31
禅宗是最彻底的中国化佛教,其真正的创立者乃六世祖惠能。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出了禅宗的精髓。惠能提出的“顿悟”学说以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取得了禅宗正统的地位,一时蔚为显学,并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诗禅合一,相互作用,更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恰如元遗山诗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诗与禅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意趣:“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一个“悟”字,道出了诗道与禅道的会通之处,“悟”字也点出了充满东方智慧的奇妙…  相似文献   

9.
严羽的“妙悟说”,针对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病,标举“盛唐兴象”,构筑了“以禅喻诗”的诗学体系。本文拟从诗禅的有关表述入手,分别对“悟”的对象、“悟”的途径、“悟”的境界作粗浅分析,以准确把握“妙悟说”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诗悟的核心在于悟,在于对诗歌的整体感悟。鉴赏诗歌,经历了感性、理性阶段后,我们还要讲究一种悟性,一种灵感。关于悟,明人陆世仪曾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其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得悟之后,须继之以躬行,深之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如果说,  相似文献   

11.
严羽的“妙悟说”,针对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病,标举“盛唐兴象”,构筑了“以禅喻诗”的诗学体系。本文拟从诗禅的有关表述入手,分别对“悟”的对象、“悟”的途径、“悟”的境界作粗浅分析,以准确把握“妙悟说”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2.
诗悟的核心在于悟,在于对诗歌的整体感悟。鉴赏诗歌,经历了感性、理性阶段后,我们还要讲究一种悟性,一种灵感。关于悟,明人陆世仪曾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其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得悟之后,须继之以躬行,深之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如果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严羽"以禅喻道",认为"诗道亦在妙悟",重在阐明诗歌创作之道也同样在于"妙悟",即对于诗歌艺术特征和艺术规律这个"道"的心解、觉悟。这样诗人就会有一通百通的创作自由。学生个性化习作亦如此。只有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感悟、自由的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自己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周围人的独特认识,通过自己的灵性颖悟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习作,才能让其感悟透彻。  相似文献   

14.
“妙悟”是一个极具东方魅力的美学范畴,它揭示了艺术与灵感的联系,把审美的最高境界定义在欣赏与创作的心领神会上。起初它是针对书画艺术的审美而产生的;唐宋时禅宗和老庄学说结合,提倡“以禅喻诗,讲究悟人”;真正把这一命题完善起来的是宋人严羽,他在自己的诗论《沧浪诗话》中系统阐述了妙悟的美学内涵,使之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最具价值的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一、理论依据写作根在生活。如果把高中生拙于作文归罪于他们的单调生活,这多少有些偏颇,现代高中生接触生活的面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广阔、丰富。读书少也不是主要原因。事实上,当今高中生写不好作文,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会读书,不知从他人的作品中悟得作文之道。严羽《诗辩》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严羽不仅主张妙悟,还指出妙悟的对象:"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  相似文献   

16.
严羽把诗的基座建立在“诗者,吟诗情性也”上,又在诗与禅的关系上提出“以禅论诗”和“以禅喻诗”之论,并把二者的结合点落在“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上。这是严羽“诗主心学”与“诗用禅学”的诗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朱俐俐 《文教资料》2014,(30):21-23
“妙悟”是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其本身在诗歌理论概念上的溯流,和它作为一项审美范畴与禅宗概念的关系为人津津乐道,且褒贬不一。严羽为获得妙悟指明要遵守门径、研习作品、并进行“悟”等路径,也提出了妙悟的审美标准等。本文拟就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的“妙悟”范畴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8.
宋代“作诗如参禅”达到一个高潮 ,严羽提出了“妙悟”说 ,诗悟和禅悟相同在于一个悟字上 ,这就是二者研究的契机。本文就此作以解析  相似文献   

19.
深度学习需要活跃的思维活动,听说读写思都离不开悟,悟的缺失会导致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强与教学有效性低下.悟有妙悟、渐悟、顿悟之分.妙悟离不开渐悟与顿悟.取法乎上、由“识”到“悟”、由“饱参”到“活参”是实现妙悟的三种策略;言语之悟、审美之悟、文化之悟、生命之悟是妙悟的四种追求.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主要诗学观点及其美学内涵,历来有众说纷纭的阐释与评价。本文从严羽自己提出的“以禅喻诗”的方法论进行切入,指出“妙悟”说是严羽诗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诗学与禅学相通的关键之点。又对“妙悟”说的审美内涵进行解析,指出其包含着“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两个层面,而“透彻之悟”又是严羽诗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透彻之悟”所指的并非是某家某派的风格,而是好诗所应具有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的特征一是整体性的美感,二是具有虚幻性和多义性。西方的符号论美学所说的诗歌“幻象”,可以参照理解严羽的“透彻之悟”所呈示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