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知识协同对研发联盟成功与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机制的分析,归纳出影响研发联盟知识协同的三方面因素,即研发联盟知识协同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及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何瑞卿  黄瑞华  李研 《科研管理》2007,28(4):88-94,99
当前大部分关于合作研发中知识外溢的研究,都集中在从宏观层面讨论知识外溢对企业研发投资、合作收益性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而很少从企业层面分析知识外溢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本文阐述了合作研发中企业知识外溢的机制及其引起的知识产权风险,并从知识特性、合作主体特性以及合作联盟的特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种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江积海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75-1382
企业网络中知识及其传导是网络竞争优势的源泉。论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网络中知识传导的特性,然后运用层次性和结构性的分析方式,提出广度、密度、速度和交互度四个方面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四度"因素提出八个"结构因子",重点剖析"八大结构因子→四度结构因素→知识传导绩效"的内在机理及影响方向,论证"四度"因素与企业网络中的知识传导绩效正相关的关系;最后,以TD-SCDMA产业联盟为案例,印证相关结论,提高企业网络知识创新的绩效应设计和改善知识主体的广度、知识活动的密度和速度、知识传导主体与传导路径及活动的交互度等方面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雷宏振  王刚 《现代情报》2013,33(11):33-37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方法分析了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策略的进化稳定性,研究发现:企业自主研发水平P不会影响知识共享策略的选择,而超额收益的分配系数Z是策略选择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影响分配系数Z参数包括知识创新水平U、专有知识水平A、知识可共享度B、知识转化能力R和知识共享的风险程度I。这些参数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会推动博弈趋向于某一进化稳定策略(ESS)。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两个ODM制造商和两个销售商组成的双层市场结构中,ODM厂商选择自主研发或者与销售商结成纵向R&D联盟从事R&D活动的最优战略决策,探讨了知识溢出水平对ODM厂商R&D战略决策的影响,通过重复博弈分析给出了ODM厂商主导的纵向R&D联盟只进行一次R&D合作和进行无限次R&D合作的战略决策影响因素以及稳定性条件.研究结果发现,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导致自主研发的投资成本上限下降,当R&D投资成本高于自主研发的投资成本上限而低于纵向R&D联盟的投资成本上限时,ODM厂商可以选择与销售商组成纵向R&D联盟,在增加联盟各方收益的同时,提高了社会总产量和整体福利水平;同时,有效的违约惩罚机制和适当的贴现因子可以保证纵向R&D联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汤建影  黄瑞华 《预测》2005,24(5):20-25,43
由于研发联盟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跨越了组织的边界,因此具有更为复杂的机制。本文通过分析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微观机制,从合作伙伴的技术资源强度、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技术知识的壁垒属性、伙伴间的相容性水平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结合15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上述四个因素对研发联盟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研发联盟改善知 知识共享绩效的措施以及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研究,提取了影响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兼容性、能力、承诺三个重要因素,结合技术联盟知识转移为核心的特性,引入伙伴的知识共享程度这一因素,从而构成伙伴选择的"1S-3C"因素,在对各因素与技术联盟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构建了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因素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和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林筠  郭敏 《科研管理》2016,37(6):65-73
知识流反映了知识的动态性,通常采用人才交流、无形资产、研发联盟来测量。以262家企业数据为样本,探讨知识流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影响,引入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作为知识转化的中介,用实证研究方法构建概念模型,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中介效应、验证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流中"研发联盟"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作用最强,其次是"人才交流","无形资产"的影响不显著;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在知识流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研发联盟"与"人才交流"通过探索性学习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该研究有助于企业结合实际选择知识流,在重视研发联盟与人才交流的同时谨慎购买专利与技术,并保持探索性学习的持续性,使企业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提高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视角构建模型,探讨企业在维持和退出联盟两种情况下的古诺—纳什均衡结果,求解权益结构影响下的高技术企业创新联盟稳定域,并分析研发溢出和研发成本分担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研发溢出对联盟稳定性具有正向作用,但受技术水平差异影响,其正向作用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合理的研发成本分担比例能为研发溢出发挥正向作用创造条件并有助于维持联盟内部关系稳定,但需满足两点,即实现联盟整体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加入联盟后的收益大于不加入时的收益.最后,提出促进高技术企业创新联盟稳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管理者维持联盟有效运行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汪潇  柳卸林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700-1705
在一些学者呼吁微观化研究联盟问题的背景下,本文试运用"能力—机遇—意愿"理论,对研发联盟中个体间知识交互以及对其在本单位工作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与教育程度相关的能力对个人在本单位的工作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该影响可以被联盟正式网络内中心位置所提供的机遇所增强;但以外激励为代表的意愿水平在上述关系中并未扮演重要角色。该研究结果对联盟背景下知识交流与创造、联盟学习、联盟治理等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苹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84-1489
区分物化溢出和纯知识溢出,首次就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间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物化还是纯知识我国制造业行业间RD溢出均显著促进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纯知识溢出大于物化溢出。进一步的分解中,我们发现促进作用主要来源行业间自筹RD的溢出,行业间获取的政府资助RD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企业R&D外包的维度结构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蓓  陈劲  蒋长兵 《科学学研究》2010,28(6):872-880
研发外包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获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一种新型研发模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其中研发外包结构的测度问题尤为突出。本研究从资源、关系和知识3个维度构建研发外包的结构体系,并通过206个样本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该研究丰富和完善研发外包理论体系,为企业研发外包的决策和运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发团队中知识创新效率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钱涛  韩英华 《科学学研究》2008,26(6):1316-1324
 就研发团队中知识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团队成员间的相近性对知识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信任在相近性与知识传递效果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知识内隐性在相近性与知识创新效率的关系中起调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对于管理实践的建议和对于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专利地图的R&D联盟专利战略制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专利地图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文献回顾基础上,从不同于单个企业专利战略管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专利地图应用于RD联盟专利战略分析与制定的流程,设计基于专利地图的RD联盟专利战略制定的总体思路、原则、战略框架与制定方法,旨在为RD联盟专利战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状况及其内在成因。通过集中度、变差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文章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的成因:科技差距由“国家队”区域分布和“地方军”共同决定;“地方军”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而“国家队”区域分布取决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国家队”与“地方军”虽然相互独立,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凯  蔡虹  蒋仁爱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832-1836
首先,修正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计算方法,并测算了1985-2007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其次,采用传统的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我国自主RD投资形成的技术知识存量和通过技术引进带来的技术知识存量。最后,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创新内生化,引入技术知识存量作为知识累积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吸收能力的研发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波  陈颖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22-1730
研发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能力则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为获取最佳的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长远的发展,企业有理由对这两者进行匹配,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境下在不同吸收能力状况中优先选择某种研发模式。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研发模式划分为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进行了分析,继而计算得到不同吸收能力情境下两种研发模式的创新绩效边际收益。研究发现,企业在低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大于外部研发,而在高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低于外部研发,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吸收能力的情境下企业进行研发的最优资源分配路径。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背景、持股比例与初创企业研发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昊  万迪昉  徐晋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47-1554
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研究了风险投资背景、持股比例对初创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支持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不同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无影响,民营和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外资是最有效的投资者;风险投资的整体持股比例未能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外资背景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民营与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构成了增强企业研发的有效联合投资,风险投资的早期进入和充分孵化均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9.
李燕  韩伯棠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47-1554
以1980-2008年我国GDP产出、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RD投入和以论文合作为测度的弱隐性知识溢出(TKS)为基础,对弱隐性知识溢出与经济产出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因果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给出两者在长期、短期内的定量变动关系;同时利用金砖四国和日本、美国的数据对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从长期均衡还是从短期变动来看,弱隐性知识溢出对产出的促进作用都是正向的,其与产出存在着Granger因果关系和长期协整关系,且短期影响显著。在我国RD对TKS变动的脉冲反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李后建  郭华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39-1850
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运营制度环境质量的调查数据,旨在从实证角度研究企业边界扩张与研发投资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边界扩张对研发投资倾向和力度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情境下企业边界扩张对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控股比例、政治关联、政策不确定性和游说都显著强化了企业边界扩张对研发投资的消极影响,而法治水平则未能有效缓解企业边界扩张对研发投资的消极影响。此外,我们运用广义倾向匹配法和剂量响应模型刻画了企业边界扩张与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企业边界扩张对研发投资具有较为稳健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我们对组织方式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增进我们对企业研发投资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