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人元 《寻根》2004,(6):109-113
张姓的起源与黄帝部族有着直接的关系,张氏始祖挥公就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帝的胞弟。河南濮阳古称帝丘,是传说中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濮阳是颛顼的都城所在地。颛顼帝和帝喾均葬在“顿丘城南台阴中”(今河南内黄县境内),称为“二帝陵”。1987年8  相似文献   

2.
郑金洪 《寻根》2011,(2):138-141
连姓溯源据《姓氏考略》载:"连姓出自黄帝裔孙颛顼的曾孙陆终三子惠连之后。"其后裔就以他的字为姓。《姓氏考略》又载:"楚连尹、连敖,皆官名,以官为氏,望出上党。"上党,秦置郡,今山西沁水以东地区,即连姓上党郡望由来。  相似文献   

3.
方燕明 《寻根》2010,(3):13-21
<正>汉代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开篇即谓:"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史记·夏本纪》并列出夏王朝十四世十七王的世系为:禹—启—太康—中康  相似文献   

4.
王泉根 《寻根》2011,(2):116-121
古帝始自盘古氏,天皇地皇太皇继。次则有巢与燧人,太昊以下十五帝。炎帝递传共七君,黄帝少昊金天氏。颛顼之次乃帝喾,帝尧帝舜古帝是。这首诗见于清末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歌》,记述了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远古帝王们的名号与传承序列。  相似文献   

5.
黄帝祭典及其文化意蕴何炳武在中国历代祀典中,对黄帝的祭典引人注目。自古以来,对黄帝的祭祀的记载多种多样。有的把黄帝当为始祖祭祀。据马《绎史》引证《竹书纪年》及《博物志》:"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这说明黄帝死后,他的巨子把他当作祖先而加...  相似文献   

6.
(一)嫘祖是我国传说中人文初祖黄帝的元妃,以发展养蚕治丝而为人们所尊崇。嫘祖事迹始见于战国时《山海经》。《山海经·海内经》谓:“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此后,汉...  相似文献   

7.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三皇五帝"中五帝的第二帝。古代典藉记载颛顼出生在有若木生长的古若水畔,也就是有攀枝花树生长的雅砻江畔。四川省米易县地处雅砻江与安宁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这里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攀枝花树,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大约距今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这些遗址中何家坝遗址最大,可能就是颛顼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8.
韩占红 《寻根》2013,(5):131-133
韩姓源起
  韩姓是中国汉民族第25大姓,其家世源远流长,派多支茂,历代名人辈出。
  韩姓源起有三:
  一是出于黄帝后裔。
  据《世本》记载,黄帝生子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韩流生颛顼,颛顼后裔惠连居于韩,即今山西汾河下游的永济县西南端的韩阳,其后裔中发展出另一支韩姓。  相似文献   

9.
正黄帝是中国上古史上少数几个创世纪的先祖之一。在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黄帝开启了中国历史的"五帝时代",由于"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都是黄帝后裔,俱出于黄帝血缘谱系,这也意味着黄帝同时开启了华夏民族抟铸与形成的时代。降至两千年后,黄帝又被抬出来,使其参与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辨识与认同工程。1902年梁启超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3年刘师培提出了黄帝纪年说,随后短短  相似文献   

10.
蜀与夏──从考古新发现看蜀与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蜀与夏同源,有文献足征。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应作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但是,近代史家都有怀疑和否定的。早在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1.
许竟成  李新堂 《寻根》2008,(3):123-127
皋陶李氏本为“理氏”,源于尧帝时皋陶之理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新唐书·宗室世系》记载:“帝颛项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  相似文献   

12.
萧兵 《寻根》2003,(2):60-64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佚书《黄帝四经》说:“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这与《尸子》“古者黄帝四面”、《吕氏春秋·本味篇》“黄帝立四面”的记载相合。现在我们都知道,黄帝既是“传说祖先”,又是“神话天帝”,他的一个形象是正方形的头,四张面孔。从前儒家学者用欧凡麦(Euhemerus,古希腊“历史学派”神话学家)式的机械“理性主义”,把“黄帝四面”硬说成是黄帝依靠四位贤人治理四方,这是很可笑的。但是,黄帝为什么有四张面孔呢?一般学者都把它跟“五行”观念联系起来:黄帝是中央(最高)之帝,以四…  相似文献   

13.
上古服饰文化三题姚敏杰一相传黄帝时已经发明了衣和裳。《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说:"(黄帝)时,有臣胡曹造衣,臣伯余造裳"。据《释名·释衣服》:"凡服上回衣。……下曰裳。"专家们认为,黄帝时代的上衣下裳是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对后世服饰形...  相似文献   

14.
一、“交往”之说由来已久历代文献资料中,关于华夏族的老祖先黄帝与西王母的交往,有许多记载,这里略述几则:1.据《黄帝出军决》载,西王母“遣使授符”,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唐初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祥瑞部》卷99引《黄帝出军决》:“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一在前,天一备后,河出符信,战即克矣。’黄帝寤,思其符,不能悉记,以告风后、力牧。风后、力牧曰:‘此兵应也,战必胜。’力牧与黄帝俱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大牢。有玄龟衔符从水中出,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  相似文献   

15.
柴氏探源     
祝治平  柴存才 《寻根》2006,(2):114-116
柴氏源流柴氏源于三支,其一始于祝融之孙会人。史载,黄帝之孙颛顼帝有两个曾孙,名重黎和吴回。帝喾时重黎在轩辕之墟(今河南省新郑市)任火正,称谓祝融。祝融食邑于新郑一带,《左传》云:“郑,祝融之墟也。”共工氏作乱,帝喾命重黎诛之而不尽,被诛,以其弟吴回为火正。吴回死,子陆终继为火正。  相似文献   

16.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尹盛平《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国语》是记载炎帝事迹最早,也是最可靠的文献。从以上所引《国语》的记载中,可...  相似文献   

17.
《楚辞》中的颛顼形象既有历史成份又涵盖神话元素。从神话学角度而言,颛顼形象是感生神话的典型。它能够施展神力而"绝地天通",是一位具有沟通天人关系的天神形象。从颛顼与共工争帝的神话记载及其"建制北维"、"执权而治冬"的地位和神权,以及"死即复苏"的神话叙事中可以断定其天神的身份。由此可知,颛顼是一位颇富神话色彩和一定神能、神格的神灵形象,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帝的军事谋略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湘军黄帝生活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已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部落和部族,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就提到"黄帝时有万诸侯",这里的诸侯实际上就是所谓的部落或是部族,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一个个的势力集团。尽管我们...  相似文献   

19.
“大一统”并非儒家学者的编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司马迁《史记&;#183;五帝本纪》,早在远古黄帝时期我国已经形成了大统一局面。因为:(一)经过大规模的部落战争,如炎、黄,、帝与蚩尤之战,炎、黄二帝之战,其后“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说明黄帝已经建立全国性部落大联盟,大统一不但是可能,而且是必然的。“披山通道”,说明已经建立交通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20.
有巢、燧人、伏羲、神农、炎帝、黄帝等都属于远古传说,现载他们的文献都是春秋特别是战国时期问世的,比如诸子和其他史志传记等。这些传说性史料是中华远古史的宝贵遗产。西汉司马迁创作《史记》时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摘汇编,撰成《五帝本纪》。从此,有关中华原始氏族异说纷呈的各种传说有了一个统一的体系,黄帝成为共祖。司马迁受今存于《大戴礼记》中的《五帝德》、《帝系》的影响,将黄帝列为五帝之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