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家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型员工作为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载体,已逐渐成为家族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如何使知识型员工与家族企业相融合,如何有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国内外知识型员工激励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以F家具连锁公司为例,对该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家族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特征来看,家族企业面临着人力资源发展瓶颈,主要表现为培养继承人挑战、引进职业经理人以及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的挑战。为此,家族企业需要进行人力资源治理结构的变迁,以推动家族企业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3.
薪金激励的特点是直观、可预见性强,经营者的风险相对较小,但短期行为严重,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股权激励则能使经营者更加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经营者通过股权激励可以取得较高的收入和报酬,但风险相对比薪金激励要高。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目前阶段较适宜的激励方式是薪金与股权相结合.薪金作为经营者基本的生活保证,股权作为经营者对企业贡献的特别奖励。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文化的变革与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劲旅,家族企业文化有其固有的优势和劣势,传统家族企业文化在企业人才开发、融资、管理等方面造成发展瓶颈,家族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家族企业文化的变革和提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社会,家族企业仍是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经营具有权责统一、自主管理、运作灵活、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家族企业急需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公司化、产权市场化、人才社会化和管理专业化,促进家族企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现代激励问题中的一个很重要却难以解决的问题,业绩评价是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建立基于线性业绩模型和线性激励模型基础上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模型,通过对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动态博弈分析,分析经营者的行为变量、业绩分享系数、股东监督力度之间的关系,为如何有效约束经营者的负面行为,并使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挂钩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激励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组织制度的核心问题。该文指出了我国经营者激励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经营者激励的根本障碍,阐述了在我国企业中引进股票期对解决经营者激励现存问题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妍 《惠州大学学报》2001,21(2):18-21,27
如何激励和约束经营者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实施经营者持股的实践证明了其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但推行经营者持股尚存在着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制度存在的优点和缺陷以及将来的演进方向的各种观点进行评述,最后提出在现阶段应通过发展家族企业制度和采取诸如股权激励等创新路径,来做大做强并形成一种新型的家族企业,为家族企业最终迈向现代企业创造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林榕 《教育》2011,(18):29-29
<正>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重组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国有资产代表,不可能直接经营管理如此之多的企业,只有通过委托代理关系由经营者经营,从而存在着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企业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也必然经历一个从家族企业到现代企业的转变,这一转变必然伴随着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解决这一代理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论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分析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认为家族企业难以有效地吸纳和利用职业经理人的主要原因在于家族企业破坏了与职业经理人的心理契约,造成这种破坏的三个主要因素就是家族企业对私有的“家”化规则的执着.难以充分信任职业经理人;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不明确;企业的薪酬制度。章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如何重新构建职业经理人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差序格局理论,从多维度信任角度出发,分析了因对能力需要的不同,中国家族企业多维度信任的差序格局变异。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技术性和服务性企业的非家族高层管理人员感知的情感性信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技术性企业高于服务性企业;第二,技术性和服务性企业的非家族高层管理人员感知的认知性信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技术性企业高于服务性企业;第三,技术性企业非家族高层管理人员感知的情感性信任和认知性信任没有显著的差异;第四,服务性企业非家族高层管理人员感知的情感性信任和认知性信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情感性信任低于其认知性信任。  相似文献   

13.
近年,青岛市家族企业发展迅猛,但许多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股权结构狭窄、模糊,董事会功能缺失和机构虚置等现象,家族式管理结构浓厚,公司治理制度普遍存在盲区。家族企业需要不断克服这些比较严重的内在缺陷,才能实现家族企业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对家族企业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家族企业只有积极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的优势结合在一起,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及其变革问题是当前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探讨小型家族企业在壮大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管理模式的改革问题。文章从管理模式的结构要素入手,首先,描述了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之后,进一步深入分析其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管理模式变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组织结构面临严重的挑战,有许多家族企业的决策体系、管理机制、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管理等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我们在遵循家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应从确定明确的组织边界、实施集权与分权的统一、把握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方面完善家族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家族企业与其他国家的家族企业相比,不仅经营绩效好,而且生命周期长,这与日本独特的成人收养制度密切相关。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成人收养制度的特点及与其他国家养子制度的差异,分析了该制度对日本家族企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及原因所在,最后探析这种不以血缘而以能力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家族企业继承人的选拔方式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主流模式,受中国传统家文化、企业成长环境及企业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家族制管理在推动家族企业成长进程中产生企业资源的挤出效应,从而揭示了中国家族企业偏好于采取网络化成长模式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While much is understood about the role of the family context and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for moral development,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occupational context. In this research, we used Kohlberg’s approach of moral education as a framework and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ly anchored organizational democracy and employees’ moral development. Employees (N = 285) of five conventional (i.e., traditionally owned and hierarchically managed) and five democratic (i.e., collectively owned and democratically managed) enterprises participated in our study. Consistently with our theoretically derived hypotheses, the results provide initial support for the theoretical model in that employees from democratic firms scored higher on moral development than employees from conventional firms. In turn, contrary to our expectations, the socio-moral climate within organizations failed to explain variance in moral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