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观近五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话题作文受到了很多省市命题者的青睐,并一度成为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的首选。究其原因,是因为话题作文适应了“无障碍审题”“人人有话说”的作文命题要求,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作文”是目前中考中比较热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颇受命题者青睐.细探源头,应从2006年高考开始出现.作文类型由传统的材料作文(1979年-1999年)到话题作文(1999年-2006年)再到新材料作文(2006年一)不断改变.那么,它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比较,新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文考试的不断深化改革,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开放性的作文题增多。其中话题作文已成为中考学生关注的热点,因为话题作文是一种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形式,它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就社会反响来看,话题作文得到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师生的认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可以说,这一命题形式为中学作文教学这潭“死水”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水”,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命题作文是极其重要、合理的命题形式,在今后的中考中仍将备受青睐。笔者对2013年128个中考作文题(含两选一作文题)的统计很有说服力:命题作文的比重高达84%,仍处高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情境作文的比重只有16%。特别是“选题”类中命题作文的比重也高达79%,这说明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选题”类这块“传统领地”的优势也已失去。  相似文献   

5.
2011年浙江省各地的中考作文,依然是命题、半命题作文一统天下,即便是“二选一”题型,也只是两个命题作文间的选择(只台州卷罕有地出现以“我相信,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为开头写一篇文章的新形式)。近两三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已基本回归到传统的命题作文上,也显见未来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将依旧是传统的命题、半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6.
曹津源 《新读写》2011,(10):44-45
浏览2011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可以发现一种“老话题”现象——前些年出现过的中考作文命题元素不同程度地“被复制”,“被仿制”,此种现象可以归结为五类:  相似文献   

7.
受高考作文连续三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的影响,2000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形式也起了变化,材料作文比较少见,话题作文有取而代之之势。不少考生对这种命题形式还比较陌生,写作时往往套用材料作文的写法,结果写得不伦不类。考生要走出这一误区,首先必须通过比较两种命题形式的异同进而掌握写作话题作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这是贯彻教育部关于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结果。所以,2009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还会继续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并将会变得更有个性,更有地方特色,以促使考生平时“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从而在考场上能够“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9.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在近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在近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攀升,现占据了作文命题的主体地位。具体情况见下表:话题作文之所以受到全国各地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话题作文能更好地张扬考生个性,让考生写出真情实感,展现才华,便于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话题作文之所以得到考生的首肯,是因为它创造了更加宽松、更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作文试题中,半命题作文占着相当的比例。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部分命题权掌握在考生手里。拟题、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相对的自主权,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作文试题,以半命题形式出题。或多或少反映了中考命题的一种趋势——话题作文“过滥”、“过泛”。其直接影响是:一来削弱甚至取消了审题能力的考查;二来是为宿构、抄袭之风大开方便之门。而半命题作文则可以把学生的写作指往更明确、更具体、也更容易发挥实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是以某个话题为谈话中心的自拟题目作文。其特点不仅是题目自拟 ,而且选材宽泛 ,写法灵活 ,因此 ,备受命题者的青睐。综观 2 0 0 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 ,话题作文已形成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股强大趋势 ,不仅数量大 ,而且创新题型越来越多。  一、限制文体的话题作文示例 :请你以“我和体育”或“我和艺术”为话题 ,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自拟 ,把自拟的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 ,字数6 0 0以上。( 2 0 0 2 ,北京市中考题 )注 :北京市中考作文题是选题作文 ,另一个是供材料作文 ,要求结合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文段 ,写《〈我和鸟儿…  相似文献   

12.
从2000年话题作文进入中考以来,它在中考作文试题中所占的比例,由第一年的5%左右,到后几年的分别约21%、42%、64%、55%,连续四年“独领风骚”,成了中考命题者的首选。虽然2005年话题作文命题形式降至28%,但2007年、2008年又分别上升到31%、36%。这足以说明,话题作文凭着它开放性强、自由度大的特点,仍然受到一些命题者青睐,仍是中考作文题苑中有生命力的一朵鲜花,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不论是江苏各地市还是其他省份的中考作文,尽管有作文命题的区别,但命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话题作文明显减少,非开放型命题明显增加,作文的命题也有了新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笔者看2004年各地中考话题作文。明显地发现命题形式更趋规范化。一般都有话题材料、话题、作文要求三部分组成。这里更趋向命题成熟的则主要表现在对话题材料的设计上,真正体现了话题作文自由中有约束这一特点。但从阅卷情况看,很多考生因审题时只关注“话题”的开放性,而忽视了对话题“材料”设计意图的领会,导致许多考生偏题、跑题。看来,加强话题材料的审视,明确设计意图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话题材料设计的目的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中考改革是全面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突破口 ,其形式与内容的每一次出新都引起很大反响。改革至今 ,作文已占语文考试命题的半壁江山 ,故而人们更加关注中考作文今后的走向。以下就中考作文的改革趋势做一些展望。大量信息和有关资料表明 ,目前国外母语考试大多以“自由反应式”为主 ,近年全国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为主 ,受此影响 ,几年来全国中考作文以“话题”为命题的占大多数 ,即使没有采用“话题”作文的省市 ,其中作文考题内容文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 :1、“不限文体”或“文体不限”的作文命题方式已经…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中考链接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话题作文所占比重,2008年约占13.2%,2009年约占12.6%,2010年占13.4%,2011年约占12.68%,2012年约占12%,2013年仅占2.2%,险些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了明日黄花,估计话题作文很难重现曾经的风光。按命题方式划分,话题作文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命题式话题作文。命题式话题作文仅仅出现话题,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其审题、立意、选材、谋篇  相似文献   

17.
刚刚结束的2005年中考作文试题表明,选题作文的走势看好。分析全国各地120多个考区的语文试卷,选题作文已成为中考命题的“新宠”。  相似文献   

18.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命题形式,以“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政策为标志,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为核心,具有作文内容和形式的相对开放的特点,它所开创的命题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可以断言,未来几年的高考(包括普高、高职)作文命题形式仍将是话题作文。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叉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半命题形式既便于考生放飞个性的风筝。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近两年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据笔者初步统计。2006年中考作文半命题占26.7%.其占比超过全命题和材料作文.紧随话题作文(占比36.9%)之后.表现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紧逼气势。所以,研究2006年中考作文半命题形式这只“风筝”的新特点和放飞艺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志刚 《现代语文》2005,(11):46-47
2005年的全国中考已经尘埃落定了,笔者从全国各地收集到了58份语文中考试卷中的77套作文题目,这77套作文试题或者依据大纲而出,或者依据新课标而生,它们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局面。当然,也有少许题目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回顾一下全国中考作文命题的得失。一、命题形式丰富多彩,选题作文成新贵从77个题目中来看,命题作文12个、半命题作文17个、材料作文8个、话题作文(包括含在选题作文的话题作文和一个看图作文)40个。话题作文(包括含在选题作文的话题作文)约占全部试题的50(%而单一的话题作文只有20个,占试卷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