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南海之帝名“倏”,北海之帝名“忽”,中央之帝叫“混沌”,他们三人是好朋友。“倏”跟“忽”到“混沌”那儿去做客,“混沌”待他们非常热情。为了报答他,两人对“混沌”说:“人人头上都有耳、目、口、鼻,用来听声音,看颜色,吃饭和呼吸,可你的脑袋是  相似文献   

2.
姚雪垠先生谈到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时,认为片名“大帝”二字不妥。他说,康熙固然是清代的一位拥有多方面建树的皇帝,但皇帝就是皇帝,不能随便想一个名字加以替代。康熙是年号,活着无人称其大帝,死后也无大帝的谥名。何来“大帝”之谓?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词语更新的速度常常令人目不暇接。“感情帝、文学帝、英语帝、电脑帝、真相帝、音乐帝、配音帝、预言帝……”即使是“骨灰级”网民,遇见这些新词语也可能会感觉有些“不明真相”。  相似文献   

4.
高阳氏即帝颛顼,在“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说到重要性,他和黄帝的功过各有千秋,黄帝之功在武力,而帝颛顼的功绩却在于“绝地天通”,重新使民神相分,各不相扰,对原始宗教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但有关他的记载却又比其他祖先神贫乏和模糊,有时...  相似文献   

5.
《音乐世界》2013,(2):10-10
老中青的大聚会 今年的华鼎奖年度总评审会主席仍然是老前辈赵本山,在百忙之中,现身颁奖现场的他表示:“华鼎奖是什么?一句话,它完全是观众的奖,观众就是上帝。”荣膺华鼎“视帝”的张嘉译,2012年可谓是他“春风得意”的一年,他的表演魅力更引领了荧屏“大叔控”的风潮。而携手丈夫贾乃亮前来华鼎奖的李小璐也是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6.
“帝”与“天”是《诗经》中的一对高频词,研究者们为考察周代社会思想文化而对此多有提及,却常常把两者简单等同。实则,“帝”与“天”的含义、来源是与殷商至周上帝崇拜意识的流变息息相关的。“帝”与“天”两者关系密切,大多时候都是指位于天上的至高神灵,两者经常通用但又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史学工作者的心目中,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是“窃取”政权,“窃取革命果实”。本文认为这一结论过于简单,并以事实阐明:袁世凯迫清帝退位,完全符合民族主义反满兴汉之宗旨;他取代孙中山是形势的发展结果,不为“窃取”。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发而深刻的神话历史化是有别于他族的一个文化景观。学界对这个现象已有众多的阐述,但对其历史背景的动因则缺乏应有的多维考察与挖掘。在“社会—思维”互动的视野中,有三个重要因素得以凸现,它们是商周之变、“帝”“天”之易以及祖先崇拜。商周之变实现了思想、思维的质变式飞跃,“天”“帝”之易使初民从“皈神”过渡到“依人”,祖先崇拜有力地消解了神明崇拜,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神话历史化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9.
把孔丘押上审判台钟山风雨起苍黄。十九世纪中叶,以南京为都城的太平天国革命,也是一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反孔运动。当时,曾经流传着一个深受太平天国军民欢迎的神话故事——有一天,“皇上帝”把孔丘的书摆出来一看,发现里边尽是些教人做坏事的胡言谬说,于是派人把孔丘抓来,叫他跪在地上,厉声质问道:“孔丘,你为什么写坏书害人?”孔丘开始时还狡猾抵赖,瞪着眼睛,死不认账,“皇上帝”又训斥道:“你真是罪恶的渊薮,该杀的妖人!”孔丘被问得哑口无言。他一看形势不妙,就私逃下天,准备同人世间的“妖魔头”一同溜走。“皇上帝”勃然大怒,立即派天使去追捕孔丘,逮住后就捆绑回来,严加鞭打。孔丘被打得体无完肤,狼狈不堪,只好跪在地上再三哀求,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罪。最后,“皇上帝”宣布永远不准孔丘下凡,罚孔丘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去种菜园! 这个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是谁创造的呢?不是别人,正是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反孔英雄洪秀全!  相似文献   

10.
“帝”首见于商代甲骨文,“皇帝”始见于西周金文,与《诗》《书》,都是指天上的神;春秋时,“帝”逐渐演变为历史上的圣王贤臣;战国时大国称帝,“帝”又变为当今之世的君王;至秦王政则进而法定“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称号。这是一个彼此相联的历史发展过程。解放前,一些史学家曾提到这些问题,但或偏于考证,或语焉不详。如前所述“帝”在商代是至高无上的  相似文献   

11.
《列子·汤问·愚公移山》中“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数句的解说,本来没有什么争议。因为它并无费解之处,行文也不会产生什么歧义。《宁波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载《〈愚公移山〉中“惧其不已也”一解》(以下简称《一解》)一文,对这几句话提出了新的解说:以为“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是“担心他不能完成,而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的意思。《一解》还对原来通行的解说  相似文献   

12.
天帝赐酒     
《阅读与鉴赏》2002,(8):55-55
群神朝于天。帝曰:“觞之。”帝之司觞(掌管酒的人)执简记而簿之,三千秋而簿不成。帝问焉。曰:“皆有舁之舆。”帝曰:“舁亦簿之。”七千秋而簿不成。帝又问焉,乃反于帝曰:“舁之舆又皆有其舁之。”帝默然而息,不果觞。  相似文献   

13.
高四册《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有“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一句,教参译为“我的同族的老前辈字涂山的,是左公的外甥”。查《辞海》“甥馆”条,先引《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接着写:“古代称妻父为外舅,称婿为甥。”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对“舜尚(“尚”,(?)伯峻注:同“上”。以匹夫而晋谒天子,古文云“上”。)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一句的翻译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教学文言词语时,总是告诉学生说:“朕”是皇帝专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别人是用不得的。那么,为什么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开头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他并非帝王也可自称  相似文献   

15.
帝与奇     
她,是火热的袋鼠女孩精灵“帝”,他,是平静忧伤的偶人男孩精灵“奇”。在这个令人陶醉、鲜花绽放的春日下午,两个好朋友一如往年,又一次来到了棕黑河边。自从80年前,奇受到神巫的诅咒(据说是奇的俊美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一位身材高大的胖男孩红遍网络,他自创了网络原创脱口秀节目《什么脱口秀》,以语速飞快、言辞犀利、见解精辟却又不失幽默的话语被众多“粉丝”拥戴为“江苏口才帝”“90后思想与幽默代表”。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期皇帝     
简单来说,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坏小孩。朱厚照是发明寒暑假的人。他十四岁当了帝。他的家教只教他语文,不用考试。即使这,朱厚照还是不乐意:“天气好冷啊,放假放!”“最近气温特别高,不适合学习。”实在被劝了,就说:“好嘛好嘛,我宣布9月1号开学!”当皇帝是他青春期最大的狂欢。青春期的小孩果然难管,朱厚照因为和他妈“政见不同”———什么政见不同呀,肯定是要去玩而他母后不许———于是他气得离家出,在皇宫旁边盖了一座“豹房”。朱厚照在“豹”里面开了个动物园,准确地说就是“国际猛角斗摔跤比赛专用场地”,他训练老虎,跟老互搏,虎把他…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典籍中 ,“天、帝、王、后”是一组表示君主名号的词。《尔雅·释诂》 :“天、帝、王、后 ,君也”。君是君主 ,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一般以为 ,《释诂》篇都解释字 (词 )的本义。那么 ,君是“天、帝、王、后”的本义吗 ?它们是如何用来表示君主的呢 ?天 :在甲骨文中主要有 ,这样几种形态 ,字形象一个站立的人形而特别突出人的头 ,因此我们认为天的本义是人的头 ,按许慎“六书”分析 ,该字应属于指事字。《说文解字》 :“天 ,颠也 ,至高无上 ,从一大”。许慎释天 ,他只看到秦汉时期的小篆字形 ,天作 ,而没有看到早期的甲…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天历九年(1859年),洪秀全明定“天国六节”,内有“大见暨联登极节”(以下简称“登极节”),节期定在天历每年二月二十一日。这个“登极节”是怎么会事?有些专家、学者说它是洪秀全为1851年登天王位所设的纪念节。此说在太平天国学界相当流行。笔者对有关的“天王诏旨”作了考释,发现“登极节”与1851年天王即位毫无关系,它纯粹是洪秀全后期宗教狂热症的产物。他视《旧约》和《新约》为神启的预表,采用主观附会的隐喻解经法,臆造出一种超时空的虚幻意象,即耶稣(太兄)所预言的“世界末日”已经到来,旧的属于人间的太平天国消失了,他和太兄携手登上了与上帝“合一作主”的极位,共同创立了一个新的属于众神灵的“太平天国”。他执拗地把它当作真实的东西强加给太平天国的臣民。所谓“登极节”,就是他凭借上述的虚幻意象创立的;是他和太兄同登与上帝“合一作主”之极,共同创立新的“太平天国”的纪念节。太平天国学界以往流行的那种说法,是望“登极”二字以附义的误解。恢复“登极节”的真相,将有助于突破对洪秀全后期思想研究的现状,有助于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X帝”作为网络新词语的构成模式,具有能产性、定位性和类化性的特点。“帝”由最初的“花蒂”义到后来的“天神”义、“君主”义,再到近年来泛化出的新义:“在某一领域获得最高荣誉的人、物或团体”、“某一领域有专长或突出特点的代表人物”、“最能突显……特色的物品”。帝的语义指向实现了“物→神→君主→个人→团体→物”的转化。“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