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人田禾的诗集<野葵花>集中地展示了广大人民在苦难生活中的坚韧与美丽.对故土、对乡村、对广大农民生存状态的深情歌唱,表现出了诗人田禾执着的生命意识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诗歌中"原初语言"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当代乡土诗人田禾在其诗集《野葵花》中写出了家乡的宁静、自然与清新,更写出了家乡人的艰辛、感伤、苦难与坚韧。在中国诗歌多元发展的今天,田禾的乡土诗以他浓郁的乡土风味、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展示了他的艺术气质与才华。本文是从"看与被看"、"离去——归来"的写作视角来分析诗作的情感,从"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中欣赏其艺术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乡土诗人田禾在其诗集《野葵花》中写出了家乡的宁静、自然与清新,更写出了家乡人的艰辛、感伤、苦难与坚韧。在中国诗歌多元发展的今天,田禾的乡土诗以他浓郁的乡土风味、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展示了他的艺术气质与才华。本文是从"看与被看"、"离去——归来"的写作视角来分析诗作的情感,从"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中欣赏其艺术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湖北诗歌成就卓著,乡土诗更是湖北诗坛的拳头产品。乡土诗人一方面承继着《诗经》传统的教育意义和忧患意识,另一方面又开掘了屈原诗学中的荆楚风情和民俗之美。湖北诗人大都写过乡土诗,并留下了不少佳作,如管用和、刘益善、饶庆年、田禾等。本文试评饶庆年与田禾的诗。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错误》引发了广大师生的热议,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褒贬兼具。诗人借古典语言创设了一个穿越时空具有古典美的现代诗歌情境,为读者解读诗歌提供了广袤无垠的思维空间。品"语言",鉴赏作品语言的形式美;思"意象",感悟作品语言的意境美;况"诗味",体悟作品思想的哲理美。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立体化解读,读者能够开掘出既"贴近"文本语言又"超越"文本本身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如何尽快读懂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呢?诗人"情动而辞发",读者就应该"披文以入情"。我们要善于抓住诗歌中的"文"———那些与诗人的情感有关联的关键词句,即"情点"。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李嘉祐是大历诗人之一,唐人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并选录了其八首诗歌,王夫之也称其为"中唐第一佳手"。可见,李嘉祐的诗作是很受推崇的。然而,这位诗人并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当前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因此,李嘉祐的诗歌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高仲武认为李嘉祐诗歌"涉于齐梁,绮靡婉丽",但高仲武的评价,有以偏概全之嫌。其次,高仲武认为李嘉祐"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因为吴、何二人是齐梁山水诗的杰出代表,对此,将李嘉祐诗歌与吴、何二人诗歌进行对比研究,来探究齐梁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对大历诗人的影响,以及李嘉祐诗歌之新变。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诗歌"自命名之始,就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很多女诗人(以翟永明为例)都极力拒绝她们加在身上的"女性主义者"、"女性主义诗人"等称号,她们拒绝"被命名",她们的独立意识一如翟永明的《女人》组诗那样比任何时候都更彻底。纵观二十几年的女性诗歌研究,有些学者过分强化性别特质而忽略了诗歌本身。单一的性别对照法对于诗歌本体来说,有可能造成很大的伤害。本文以诗人诗歌中的色彩意象入手,论证女性主义诗人在色彩表达上与传统诗歌(主要指男性诗歌)之迥异。在研究上力图抛弃以往女性主义诗歌研究中单一的性别对照法,以更"文学"的方式来研究女性主义诗歌中的色彩流变。  相似文献   

9.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通过将贾岛与姚合、许浑诗歌的比较,评论贾岛诗歌具有"格高"、"瘦硬枯劲"的特点,并追溯了贾岛诗歌的创作渊源及其影响,认为贾岛诗宗杜甫,对江西诗派的主要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方回对贾岛诗歌持论甚高。  相似文献   

10.
诗人艾略特在其惊世骇俗的诗作中,一反前人的种种成规,别出心裁地运用现代诗歌技巧,创造出"荒原"的诗歌世界,从而改变了20世纪英美诗歌发展的方向。批评家艾略特依托"传统"、"非个性化"等话语,追求诗歌批评与社会批评的"秩序",开创了20世纪英美批评的先河。诗歌创作与批评之间的龃龉构成艾略特一生的主轴,也体现了他的诗歌观念与政治观念的冲突。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评,艾略特展现了一位现代主义先锋诗人与现代性语境里的知识分子的困境与抉择。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文学史中两位重要的实验型和创新性的现代诗人,卡洛斯和康明斯的地位无疑成绩卓著的。在这两位诗人大量的诗作中,通过对卡洛斯的"寡妇春怨"、"在去传染病医院的路上"和康明斯的"正当"这三首诗歌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这三首诗歌中存在着对春天的关注(春怨与沉思;严酷的早春三月;美丽的春天下具有欺骗性的威胁)和不同之处(1.关注的焦点的不同:异化;严冬末尾的三月和隐含初现的苏醒;人类的邪恶2.反映主题的技巧的不同:直接与明晰;骇人与隐含)。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一方面这三首诗歌从主题上看与英美文学中春天诗歌的传承和互文关系(古希腊诗人伊比卡斯、英国诗人乔叟、T.S.Eliot),另一方面,这三首诗歌也创造性的超越了传统。因此,这三首诗歌展示出20世纪文学创作的新特性并表露出20世纪诗歌异于传统和浪漫主义诗歌的端倪。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日益边缘化的今天,诗人王钻清从江汉平原到南海之滨、从欧洲到美洲、从行者到思者、从出发到回归,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坚守着诗歌这块阵地。对生命本质的诗性拷问、对自然发自内心的诗意热爱、对日常生活的个人诗思构成了王钻清的诗歌。而本文试图通过简析诗人创作诗歌的内在情感与思考,以此来探究"诗体游记"这种诗歌形式及诗学实践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始诗人阮籍、嵇康对抗司马氏统治,崇尚玄学,形成寄托"遥深"和"清峻"的诗歌风格。而西晋诗人傅玄投靠司马氏政权,尊儒反玄,诗歌崇尚拟古、讲究语言与形式的创新。通过分析三人人生选择、思想倾向与诗歌特点,可以看出西晋诸贤没有沿着阮籍、嵇康的创作道路发展,而是受到傅玄的影响,变正始玄思为流韵绮靡,从而开启了西晋追求文辞华美与技巧创新的诗风。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质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饱含着民众的智慧。弗罗斯特一生大都生活在新英格兰,过着"半个农民,半个教师,半个诗人"的平凡生活。自然,诗人对新英格兰农村的山水河川都非常地熟悉和热爱,对新英格兰的方言也是耳熟能详。他非常注重诗歌的音乐效果,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意义之音"这一独特的诗歌美学主张。  相似文献   

15.
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生动的自然景色和清晰的社会画面。另一方面,威廉.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这种"镜"与"情"的统一则体现了华兹华斯的诗歌是诗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景色和社会情景相互交融的结果。可以从华兹华斯的诗歌出发,结合相关诗歌理论探讨其诗歌的"镜"与"情"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陈凤婷 《文教资料》2010,(18):65-67
本文通过对穆旦40年代前半期作品中"梦想"母题的梳理,考察诗人在特殊年代的复杂精神路向。穆旦诗歌中对"梦想"的追求,历经了"异方的梦"、"人民"、"上帝"三个阶段,结合诗人生平史料和诗歌文本的细读,得出这三种梦想分别暗示了穆旦对待现实的三种不同情感态度,即对现实抱有幻想、对现实有所承担和直面苦难的现实。这三种态度之间也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它们暗含了诗人梦想本身不断遭到现实怀疑、舍弃,自我不断分裂,并被新的梦想代替,直到诗人敢于直面现实人生的过程。通过"梦想"的不断消解,体现穆旦对现实重建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17.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1775首诗歌,其中6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成为她所有诗歌的精华,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标新立异的创作特点。本文以心理研究为依据,立足19世纪美国时代背景,从诗人的生活环境、创作经历、宗教影响三方面入手,阐释诗人"死亡诗歌"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8.
诗歌鉴赏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意象尤为重要。鉴赏诗歌意象的本质在于赏析诗歌意境。可以抓住"象与境"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和体会意象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等角度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19.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离开了世界,留下了"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抒情诗歌,读海子的诗,正如在山巅上万物尽收眼底一样,诗中丰富的意象既表达了海子的诗歌理想,也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世界,情感纯粹而真挚,本文从诗歌中的几个重要意象出发,探究诗人的理想主义风貌。  相似文献   

20.
自刘勰《风骨》篇中提出的"风骨"的理论之后,初唐诗人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颓靡诗风;盛唐时期,李白"雄浑"、"劲健"、"豪放"的诗歌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又对"风骨"理论加以阐释。总之,唐代诗人始终推崇风骨,初唐重刚健、盛唐重气质,构成了初盛唐时期风骨诗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