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解决问题方面明确提出了一个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有了初步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解决问题方面明确提出了一个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有了初步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5.
洪卫 《教师》2010,(36):60-6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世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不懈追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见.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教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师通过数学课堂这个主渠道.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才能实现。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重要的数学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苏教版教材在六年级(下册)安排了“转化”的解决问题策略。如何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是教学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如何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也相应成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所谓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发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规则。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而是重在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它区别于应用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而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已成为培养面向21世纪人才的新技能之一。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见,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教学是沟通数学  相似文献   

13.
姚宝荣 《教师》2010,(3):56-57
新课程下的数学实验教材把应用题教学称为解决问题,并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展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要发展能力。重视策略教学是发展能力的保障,发挥策略有效性是发展能力的关键。发挥策略的有效性旨在帮助学生把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反思中关注,在感悟中接纳,在内省中升华,逐步构建数学模型,突破问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所谓策略指的就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的计策和谋略,它是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具有指导性、灵活性。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见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多种策略解决现实生活中以及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瑞木 《考试周刊》2013,(54):85-85
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材的更新、教学大纲的调整,而且是课程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下教学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把前面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过程,是一种对已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和技能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是一种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把已有学习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主动恰当地选择应用策略,在教学情境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在学习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教学一项基本的且重要的任务。如何形成策略,是些什么样的策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谈谈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学习中,在各个领域的数学内容学习中,通过大量解决问题的活动逐渐培养和发展的.关于策略的教学,我认为应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98):72-7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优化习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析比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鼓励猜想,培养解决问题策略的创造性。从中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成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其描述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看出,在解决问题这个课程目标中,发展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开放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