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固体热胀冷缩”补充实验的教学设想刘起飞闫永军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自然(五年制)第六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一课,从教材结构上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材的第二部分在课本...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物体的热胀冷缩(一)》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教材以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为主,先认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煤油、酒精等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此推想出“液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是由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属于归纳推理。而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教材主要通过一插图,示范了铜球热胀冷缩实验过程。教学时,我根据教学情况逐步改进这一实验,出现了3次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物体热胀冷缩》(一)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而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主要是运用研究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来进行探究的,教材通过一幅插图,示范了钢球热胀冷缩实验过程。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实验操作能力还处于培养阶段,做钢球穿环的实验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不适宜分组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完成这一任务。但是规律是从众多的可重复出现的个别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如果只让学生在教师演示实验中观察钢球热胀冷缩的现象,去归纳、抽象出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不符合科学研究的程序,对学生也没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七册“热学单元”的内容而设计的。教材中“热学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有: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及测量物体温度等部分组成,其核心内容是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及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是“热学单元”中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热》单元的内容,前三课分别是《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本课以这三课为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认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热胀冷缩》(第一册第十课)属观察实验课型。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初步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课应从观察开始,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自行实验”、“拟题讨论”等实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兴趣。在观察实验、研讨中认识物体(液体、气体、固体)  相似文献   

7.
《热胀冷缩(一)》是鄂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九课,它是属于实验型的教材,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实验操作和对实验装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教材的特点和要求,我按照下列过程引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8.
2002年第10期《人民教育》刊登了《一堂“失败”的好课》。罗老师认为,失败在于最后仍然没有使学生明白:所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而这绝不是罗老师的失败。我认为罗老师的失败在于结尾的设计。进一步说,在于他对结尾设计的失败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自己茫然的表情又给学生造成困惑。具体谈谈我的看法。临下课,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下面做道题,看看掌握得如何———这是一道是非判断题,题目为:酱油、菜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对还是错?”全班同学的回答均不合老师的意图,都说“错…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温度计"这一节中,提到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什么是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有的学生不理解,有的学生将信将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3个实验,分别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加以演示.  相似文献   

10.
一、导趣。 1.图片导趣:(多媒体出示)认识这家伙吗?狼与狗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狼的外形特点,学生有可能回答狼或狗,教师要允许学生对图片有争论,并肯定他们敢于大胆发表不同意见的精神,明确狼的特点:狼面部较长、嘴叉较深、尾巴下垂、昼伏夜出。 2.问题导趣:我们以前学过有关狼的故事吗?狼有什么本性呢?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对狼贪婪、狡猾本性的认识,从而引入课题。 二、导疑。 1.看投影(四幅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自读:学生结合注释和课后有关作业粗读课文,扫清字…  相似文献   

11.
一、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看,黑板上挂的是什么?生:是广告。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以广告为内容的活动课———学做广告。二、认识广告师:学做广告,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广告。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内容是一些广告招贴画、流动宣传车等)师:大家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我们都能在哪些地方见到或听到广告?你会做广告吗?生:(自由谈:从电视上、广播上、报纸上、杂志上、广告牌上、车体上……)师:可以说,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谈了这么多,说明同学们平时十分注意观察事物。(板书…  相似文献   

12.
刘长发 《福建教育》2005,(11A):35-35
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教给学习方法 1.从课题入手质疑。如《将相和》“将”指谁?“相”又指谁?“将相和”的意思是什么?将相原来为什么不和?是什么促使他们和好的呢?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13.
教育内容:《热胀冷缩》的研究课反思者: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龚汉平情景再现最近,我听了一节《热胀冷缩》的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科学老师。她在课前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装有红色液体(水加红墨水)的烧瓶,在瓶口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 (玻璃管伸入瓶中的液体内)。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着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揭题你有没有饿急了的时候?当你许久没有吃到食物,非常饥饿的时候,你最盼望什么?说说自己在饿急了的时候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尊严》(板书课题),课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点评开课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出课题,通过学生的讲述,再现学生自己生活中的情境,为学习课文故事定下情感的基调。二、初读感知,弄清“尊严”其义1.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语句,读准字音。犤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是:小声读、默读、大声读,找好朋友一起…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目标1 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挫折。2 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认识到挫折不可怕 ,是可以战胜的 ,从而使他们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活动结构图三、活动准备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各1台。四、活动步骤(一)活动导入同学们 ,今天又到我们坐在一起说说心里话的时候了。(二)活动开始1 利用录像事例 ,引出挫折。老师给大家放几个录像片段 ,大家边看边想 ,这几个片段有什么相同之处?录像1星期日 ,小红做完作业想去奶奶家看桃花 ,可是不管她怎么对妈妈说 ,妈妈就是不让她去 ,她回到自己屋中 ,趴在床上伤心地哭了。…  相似文献   

16.
教师:(播放《马赛曲》)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这首歌曲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学生:回答问题。 法国大革命 (一)背景 1.等级压迫 教师:(出示《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和《法国等级制度》两幅图)图中被骑的是什么人?(引导学生观察农民手中的锄头、鸽子和兔子)  相似文献   

17.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它? 2.(投影出示图画,简单翻阅)这本书和我们平时看的书不同,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了吗?  相似文献   

19.
刘云萍 《四川教育》2001,(10):20-20
一、猜谜激趣,范画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今天我们画的小动物是什么呢?你们猜!(谜语:不爱吃素爱吃腥,开口总是妙妙妙。白天无事打瞌睡,夜晚捕鼠逞英豪。) 2.展示范画,引出课题。 师:你看!它来了……[小朋友佩戴头饰表演舞蹈《小猫钓鱼》后展示范画]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猫?(板书课题:淘气的猫) 二、指导观察,动态演示。 [出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咪] 1.观察结构:小猫的头是什么形状?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头大些呢?还是身体大些?(四条腿和毛茸茸的尾巴是曲线形) 2.范画演示:教师用演示范画法引导…  相似文献   

20.
此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人物面部表情变化掌握其规律,学会正确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提高线的造型能力。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在第十课《人的五官》中学习了“三停五眼”的基本比例知识,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话题:“人的五官在笑、愁、怒、哭时变化一样吗?(不一样)它们的变化叫什么?(表情)教师及时抓住知识的连接点,重点强调:“表情有哪几种呢?它有什么变化规律和特征,这节课我们就学第十二课——绘画——生动的表情。”二、讲解规律,演示画法。1.学生表演,总结规律。在引出本课的题目后,我讲解了表情的定义,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