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赋予图书馆信息职能。图书馆信息职能的含义是指图书馆在信息搜集,开发,储存,加工,传递及信息服务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其基本内容包括从信息收集到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构建图书馆信息职能必须具备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获取信息资源,高素质的人才三个基本条件。图书馆信息职能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实现了图书馆业务操作及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拓宽了图书馆的业务范围与服务种类,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职能的构建怕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网络时代发展的今天,虽然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已远不能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图书馆相提并论,但是我们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特别是认识和研究青年毛泽东同志充分利用图书馆读书学习的精神以及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和重视,对于我们今后在“十一五”发展阶段进一步认识图书馆的价值与意义,加速发展图书馆事业,发挥图书馆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图书馆依其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分为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工厂图书馆,农村图书馆,科学机关图书馆等,是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我国古代就有各种名称的公私藏书机构,清末始用“图书馆”之名。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原理,图书馆的方针任务,读者工作,藏书与目录工作,业务辅导工作,图书馆的分工与协作,图书馆建筑,图书馆事业史等。图书分类法:依照图书的内容及特点,根据科学理…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图书馆借阅部(流通部)是图书馆的一线部门,是图书馆与学生接触最多的部门,也是图书馆最容易与学生发生矛盾的部门。笔者希望能借此文章,与大家探讨一下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如何为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做些工作。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名人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且是终生喜爱图书、嗜书如命、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正因为如此,他与图书馆有着特殊的感情。图书馆在与他拥有的渊博知识之间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他充分利用图书馆,十分重视图书馆,强调要建设好图书馆。尽管在电子信息时代的今天,全国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已远非毛泽东时代可比,但是回顾一代伟人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特别是认识革命领袖与导师充分利用图书馆读书的精神以及对图书馆的重视,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图书馆的价值和意义,建…  相似文献   

6.
教学评估是国家为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而建立的一套高效和长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机制。对图书馆来说,教学评估既是对图书馆多年来各项工作的全面检查与总结,更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机遇。图书馆应以评估为契机,在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用户服务体系建设、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三方面,全面加强图书馆建设,避免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以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水平,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与地方共建图书馆.是我国地方性高校图书馆运作的新模式。本文通过池州师专与池州市共建图书馆的实践,论述了校市共建共享图书馆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的差异,提出了与地方共享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改革需要图书馆,扩充课堂知识需要图书馆,更新课堂知识需要图书馆,可见学校教育与图书馆关系密切,因此,在学校教育发展中,必须加强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要现代化,需从一点一滴抓起。但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建设则尤为重要。一、应该尽快制定图书馆法图书馆法是调整国家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各级政府组织及读者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同四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还相差很远。特别是至今仍无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这个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加强和健全,已越来越引起了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指出;无论从图书馆建设的…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法是进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的法律和依据,是图书馆系统以宪法为基础,结合图书馆工作特性所制订和实施的有法律效力的社会规范。它也是我们国家为协调社会需求与图书馆的关系,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经国家权力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的,调整国家在发展图书馆事业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领导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进程中,认真探索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探索的目的所在,一方面是为了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正是为了理顺人们的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开道。从这个角度来说,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是为了探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健美操的教学能力需要培养 ,其内容包括制订编写教学文件能力、示范讲解能力、口令指挥能力、运动技能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掌握理论及讲授能力、课外活动及训练能力、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中药实验教学环节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实验教师树立"培养"和"长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想;然后选择和利用合适的时机,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而且要在实验教学中形成反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方法。并简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而需循序渐进;将其列入实验教学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目的来完成,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促进和"法律"意义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恢复性司法模式下,犯罪人、被害人以及社区等各方参与司法过程,尊重各方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首先,可以让犯罪被害人倾诉感受,找到平衡,以求抚平创伤,为犯罪被害人提供具体帮助。其次,有利于犯罪者深刻认识犯罪性质及后果,明确罪责,便于其内心的平衡与真正服罪,利于其悔过自新。再次,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在发生刑事案件时,可以有更多的人出来制止和抵抗犯罪,有更多的人来帮助受害人和犯罪者,从而减少和预防新的犯罪和重新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新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发生改变,相应地就要求个体作出相应的回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需要大学新生要积极主动回应,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以适应变化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能力,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准确了解和把握大学新生在环境适应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新生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和锻炼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大学新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16.
试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其获取知识的根本 .其他能力 ,诸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都以其为前提 .此课题看来普通 ,其实十分重要 ,很值得研究 .为此 ,本文从自主能力、质疑探索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抗干扰抗失败能力等 5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阐明中国哲学解释学的五个层级:道、意、象、构、言。指出"说明"是外在因果的表述;"解释"是内在理由的阐发。解释之所涉有两个不同之次序,理论逻辑次序之先后,重点在于"内在的契入理解";时间历程次序之先后,重点在于"实际行动的进程"。进行解释时,理论逻辑之次序与时间历程之次序,是一体的两面,他们彼此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即所谓"解释学的循环"。学问之道需先穿透语言文字的遮蔽,上通于道;再由道而开显,"诠释"是站在某个"视点"展开的理解活动,再给出一套语言文字符号的建构。学问不能停留在"语句、结构"层次,要"得意忘言、以意逆志、志通于道",我们可以说这是"造乎其道"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一些具体做法,认为转变教研员角色及教研方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是发挥引领作用的前提;满足教师研究的需求,培养反思型教师,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是提高园本教研质量的关键;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帮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发挥实验园的示范作用,是提高园本教研质量的保证;以课题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是提高园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艺术的追求不同,科学"求同"而艺术"存异"。学生的个性化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特征,原创性是学生个性化的潜能。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原创性,是对学生个性化潜能的挖掘和声乐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分析理解、鉴赏创作和音乐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一种对系统知识依赖程度极高的"知识型实践"。与这种实践形态对应的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一种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基本环节包括:发现并确认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监控并调整方案以最终解决问题。为促进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过程应同实际生活情境密切沟通,以达到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双向建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要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组织等,均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