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山西平定地区书院发展前后历经八百余年,共分四个历史时期:北宋时期的萌芽,元朝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兴盛和清末的废止。平定地区书院的兴衰历程也是我国书院发展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海神信仰,明清时期在位于浙西南山区的处州地区广泛传播。福建籍移民和福建籍处州地方官对妈祖信仰在处州地区的产生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妈祖信仰在传入处州地区后又进行了"本土化"演变,从单一的海神信仰,逐渐演变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信仰。  相似文献   

3.
唐宋元历史时期,石家庄书院经历了由初建到蓬勃发展.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石家庄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元代石家庄书院却保持着一种上升趋势,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相对于全省书院分布,石家庄书院分布比例相对较高,其书院的历史人文环境和教育教学理念为石家庄教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创办于晚清的尊经书院是近代四川最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在近代社会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尊经书院成为四川地区教育发展与学术传承的重要场所.尊经书院以传统经学教育为主,对晚清时期四川的经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张之洞、王闿运、宋育仁等人的影响和作用下,尊经书院促进了晚清四川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给这一时期经学的发展带来了"汉宋兼采"、"古今会通"和"通经致用"的新气象.尊经书院给晚清时期四川学术带来的不是传统"蜀学"的复兴,而是近代"新擘"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书院初创阶段的唐代,全国共有地方书院49所,河北拥有3所书院,其中保定地区有2所,这在全国书院分布的相对比例较高。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保定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到了元代,保定书院呈现出一种上升现象,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考察区域书院教育的沉浮变动,可以发现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为当今教育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徐州不但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同时也是文化和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官方和民间极为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教育事业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府学、州学、县学、书院等众多教育机构。众多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得徐州科举兴盛,文风盛行,对徐州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书院初创阶段的唐代,全国共有地方书院49所,河北拥有3所书院,其中保定地区有2所,这在全国书院分布的相对比例较高.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保定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到了元代,保定书院呈现出一种上升现象,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考察区域书院教育的沉浮变动,可以发现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为当今教育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之发展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是官学与私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唐代至清末,书院存在了一千多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书院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期,书院开始进入今黔东北地区。元朝时,书院逐渐向黔中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书院的兴起,为中原文化在贵州民族地区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给贵州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侗族地区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书院的发展对汉文化在侗族地区的传播,对培养人才、促进侗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清代侗族地区的书院教育独具特色,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现实的地域辖区而论,台湾之有书院,最早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的金门。以本岛而言,则施琅所创西定坊书院应为台湾最早的书院;与其后所创的8所书院,是台湾书院发展的初期,而不应认为是“徒具书院之名”的“义学”。以卫台揆崇文书院为转折点,台湾书院进入了成熟期,并由此迎来了台湾书院发展的高潮。福建书院的成功经验,为台湾书院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办学模式以供参照和借鉴。而赴台的福建官员和学者的努力,则是台湾书院成功办学的关键。在以闽学治台的政策导向中,台湾书院起到了振兴纲纪,教化民众,促进台湾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书院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宋元时期,随着书院的不断发展,这一制度化的教育机构在保持其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也通过御赐图书和院额、讲学活动和德行考核、学规的制定和祭祀活动等发挥着巨大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集教育,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高等教机构,兼具有修书、编书、藏书等多种功能。书院是我国北宋到清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书院的创办以私人创办为主,并积聚了大量的图书,是一种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传统大学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在宋代的发展到了极致,书院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总之,书院的特色,如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书院的讲会制度、开放教学、自由听讲等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书院制度建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三代,不断完善、发展。贵德河阴书院是应政治需要,于清中叶建立起来的。清中叶时期,国力的强盛也为河阴书院的兴建创造了经济条件,并为贵德地区的教育带来一线生机。河阴书院的繁荣给当地的民族文化带来冲击,并使民族文化在与中原文化冲突中相融合,进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宋时期的书院经历了一个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探讨这一过程,对两宋书院兴衰原因加以分析对比,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办教育应发掘本地的教育资源而不仅是扩大资源范围。中国传统的书院教育其所具有的师生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影响、性情的熏陶、精神的吸引与传递等是现代教育特别是当下中国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所匮缺的,部分地引入书院式的教育方式,有益于让学生体验教育与学术的真味。大学应该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的精神中心。培养本土的乡村建设人才,应该成为贵州大学这样的地方院校一个重大任务与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书院从唐朝发端到清末改制的一千二百多年之间,虽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但相比较而言,南宋时期的书院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管理水平都处于鼎盛阶段。尤其是经过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理学大师及地方官员的卓越运作,使书院得以步人制度化发展阶段,包括书院建筑规制、职事设置、教学管理、藏书、经费、祭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封建社会后期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统治者重教兴文,印刷术普及等是宋代江西民间书院兴起的外部环境;江右经济飞速发展,地方知识阶层渐起并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乃其内部动因。宋代地方知识阶层为谋求个人出路和实现“为社会而存在”的价值,以其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参与地方事务,并成为地方社会的主导。他们参与兴办民间书院,以此作为他们施教授徒、传布学术的重要载体。民间书院的兴起,可视为考量地方知识阶层参与地方事务的一个特有视角。民间书院的发展对两宋江西地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地方民众素质的提高、地方社会整体风气的提升以及地方学术思想的繁兴助益颇显。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0.
应天书院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北宋百余年而繁盛不衰,在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应天书院不但在宋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书院发展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应天书院的办学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