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俗语透露出某一文化背景下特定文化内涵,是语言表达的精华。并且俗语一般富有深刻的生活信息,反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地方文化,在英语俗语中的分析,能使我们对英语产生更好的了解,丰富英语文化,实现英语学习中的深刻文化交流。本文主要从英语俗语类别入手,对英语俗语修辞以及英语俗语蕴含的文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苏试的绘画理论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并在绘画中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意的情怀思绪,形成其诗话一律的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3.
与战争有关的俗语俗谚,自有人类以来就一直繁衍着。它们在被禅门师徒引用进禅籍文献时,又被添加出特殊的宗门含义,使得这些常用俗语的含义在禅籍文献中变得扑朔迷离。围绕这些战争俗语在禅籍中的使用情况,可将之分为战前类俗语、战中类俗语、战后类俗语,并对其具体的宗门含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中后叶,用当时的口语写成,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这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罕见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俗语,使《金瓶梅》获得了不同一般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这些俗语的运用极富特色,表现出鲜明的修辞特征。通过《金瓶梅》俗语的运用及修辞特色,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俗语独具匠心的选择和使用。这些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俗语,是我们了解明代口语面貌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李艳琴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8):50-52,159
禅门中禅师常引用世俗生活中的衙门俗语来开示佛法。这些俗语在进入禅门的语境之后,又被添加出崭新的宗门义,使其语义更加扑朔迷离。究其原因,乃是禅师对学人悟道情况的勘验类似于衙门中县官对犯人犯罪情况的审判,故禅师才能以衙门中县官自比,也才能借用其审事断案的俗语来表达禅意。今从衙门俗语的研究入手,探讨这些俗语在禅籍文献中的深层含义,分为审事断案、捉贼公干、制度体例三类。  相似文献   

6.
周立新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51-52,59
鲁迅在小说中善于刻画细节,善于从人物的日常生活形态中选择和提炼富有特征的细节,来突出所描摹人物的性格特征。它们和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血肉相关。鲁迅小说中那特有的细节描写,创造出了富有个性生命的艺术形象、特殊构成的情节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场面氛围。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中的语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艺术欣赏中,过多的语境反而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欣赏者需要将艺术形象和自身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感受、领悟,进而注入自己富有个性的想象,对艺术形象展开"再创造",从而丰富艺术形象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武宁 《海外英语》2014,(16):263-26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浸润着某一文化背景下的人文传统色彩,同时也折射出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俗语是语言的精华,常隐含着比字面意思更为深刻的涵义,富有哲理性和生活气息,往往具有很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通过英语俗语文化内涵的分析以及英汉俗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英汉俗语,丰富中西文化知识,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思想,促进国际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俗语     
许博渊 《教育》2008,(11):52-53
母亲不识字,但肚子里有许多俗语,这些俗语都是底层劳动者对生活的总结。我从小听惯了母亲这些张口就来的俗语,如今回想起来,它们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里维拉是墨西哥近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纵观他的艺术生涯,初期作品受到欧洲近代美术的影响,归国后他在充分吸收了大量墨西哥的民族传统元素后,绘画出有的浑厚粗犷,有的如大地精灵般的众多艺术形象,以歌颂墨西哥的历史和人民,表现出他独特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俗语是汉语语言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其特色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英译中的困难。本文以《红楼梦》中汉语俗语的英语译文为例说明在汉语俗语英语中容易出现形象色彩的改变、形式美感的减值和文化信息的缺损三方面的现象,因此在俗语的英译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2.
敦煌变文是敦煌文献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写卷特征上,往往同一变文有多份抄本,这些抄本的残阙情况与命名纷繁复杂;写卷中存在大量的俗字、讹字、假借字、避讳字;同一个变文故事,有时候会出现两套写作模式。敦煌变文追求喜闻乐见,导民向善的编纂效果,具体表现为丰富多样的撰写形式、方言俚语俗语的大量应用、将众多人物的事迹集中于一人、因果报应教导人们向善戒恶、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3.
宜州方言俗语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广西宜州的方言俗语 ,认为修辞手法多样 ,具有独自的修辞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浅论包含服饰语素惯用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用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许多是与服饰有关的,文章拟就对表示服饰的语素在惯用语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心理加以分析,以探讨惯用语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俗语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是个丰富的知识宝库。“吃”是人类维持生命的保证,越南人民很重视“an”(吃)这一活动,并赋予“an”字很多引中义,与之相结合的俗语也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家庭生活文化是越南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在越南语的俗语中。越南语含“an”字俗语很丰富,其中就有不少体现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闻的关系、家庭教育、“孝”文化等家庭生活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现存魏晋论说丈共引《诗经》23次,其中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异文。曹植的引诗特点,可与《诗品》“其源出于《国风》”之说相互参证。曹植《辨道论》对桓谭《新论》先征引后批驳,摆脱了引经据典的套路,在修辞学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魏晋论说文对当时俗语、谚语的广泛使用,以及对先秦寓言的点染、对举和演绎,构成了一处独特的修辞景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沈兼士文字起源于语言和绘画的二元说,评析了后起文字学家对沈说的批评,论述了沈说的科学性及其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狂人形象 ,有多种说法 :战士说 ;狂人说 ;狂人加战士说。这些说法均有不足。《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狂人形象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 ,用象征、隐喻的方法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战斗的深意  相似文献   

19.
东北方言之多字俗语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语是一种具有民俗性,多样性与相对定型化和特定表现手法的语言单位,是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在东北方言当中,俗语的存在和使用,不仅丰富了东北方言,而且使东北方言更具表现力,本文从俗语的语法、修辞、构成材料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沈志和 《柳州师专学报》2007,22(1):54-57,74
谚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动物词语的英语谚语则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含隐喻意义的动物谚语尤其绚丽多彩,但是它们往往也是理解的难点.本文试从分析英语动物词语的国俗语义入手,列出谚语的汉语翻译,以便正确理解这类谚语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