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白"是最早出现的两个基本颜色词。当颜色词用于非颜色意义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基于此,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切入,对俄汉语颜色词"黑/白"由颜色域向评价域、情感域、社会域、政治域和状态域的映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俄汉两民族文化和认知方式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2.
汉英“红”、“白”颜色词象征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的物理属性对各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语言对颜色的反应。特别是赋予的象征意义却不尽相同。“红”、“白”两种颜色分别是汉英两种文化各自的崇尚色。它们的象征意义有同有异。通过分析“红”、“白”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异同,探究出隐藏在颜色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颜色词汇。  相似文献   

3.
秦添婴 《考试周刊》2011,(19):27-28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示"笑"的方式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表现出不同的语义成分、语义容量和词化模式。本文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和词化模式观点对这些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波 《文教资料》2009,(11):46-47
颜色词属于民族文化语义丰富的物质文化词位.不同民族赋予同一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因民族世界观、文化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各异。对俄汉语中颜色词“黑”与“白”的语言文字特色和它们作为物质文化词位构成的熟语中所蕴合的民族文化语义特色的对比和探讨,折射出俄汉民族风格各异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理论,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白”。旨在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色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单总结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以“稀薄”、“稀少”、“稀疏”这组词在朱景松主编的《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的释义为参照,从词义个案和词义关联两方面,对其释义加以细化和补充,以更加突显词语的个性和词群的共性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运用祖国语言及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味觉作为人的基本感觉之一,常常被借用来表达情感或其他的抽象特征。虽然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过程肯定不会完全相同,但在某些方面却总能表现出大量的共性。这些个性与共性在语言中均得以反映。基于此,通过俄汉词典释义的方法来研究味觉形容词中的"甜"与"苦",探究在俄汉两民族语言中对这两个词的隐喻认知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白彦 《云南教育》2007,(9Z):42-43
在汉语中,我们会注意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组成一个词的相同的两个字,如果顺序不同,其意义也不同。例如:“科学”与“学科”;“言语”与“语言”;“地质”与“质地”等等。在英语中也有相同的语言现象,请看下列几组词组: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也是两种文化的大接触。不同文化在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共性,这种共性与个性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即表现为语言运用的异同。文章通过对中西方语言中颜色词词义联想异同的比较分析,说明语言的理解与翻译离不开对文化因素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刘雪扬 《文教资料》2013,(29):129-131,144
近年来,认知语义学开始关注汉语词义演变现象。框架语义理论的认知性和应用性契合汉语词义演变研究的要求,框架网络资源也提供了材料:以“黑”、“白”为例,分析了“黑”、“白”两个词相似又相异的框架演变轨迹,表明义项联系建立在框架之间的认知联系上,不同义项是对框架中的不同框架元素凸显的结果。“黑”、“白”框架演变的相似性反映了词义的系统性,相异性反映了词义演变的顺序性。当然,作为个案研究,还需要大规模语料库和统计方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颜色词“青”词义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境下它与其他的几个颜色词在概念上存在交叉.“青”可以指“青、绿、蓝、黑、白”五色,“苍”也可以指“青、蓝、绿、白”.“青”可以指“绿”,也可以和“黄”混合产生“绿”,但“绿”反过来也可指“青”和“黑”.介于“青”和“绿”之间的颜色又可以称作“碧”.青、蓝、苍、碧几个词意思相近,有时可以混用.  相似文献   

12.
“青”与“白”是很重要的颜色词。为“五色”(青黄赤白黑)之一,它们在汉语中很活跃,显示出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孔元元 《考试周刊》2012,(30):27-28
转喻和隐喻都是基于经验的思维方式,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以英汉“cake(蛋糕)”为语料,从认知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从而呈现词义延伸的认知思维结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说“靦覥”     
“靦觍”(mian tian)是个表示害羞的联绵词,又可写做“靦腆”或“腼腆”。作为联绵词,一般都具有两个特点,也可称为联绵词的两个共性:一是两字联缀成义,分开无意义;一是一词同音见义,书写多异文。但这个联绵词说来有点特殊,它既有一般联绵词的共性,又有它自己的个性。说共性,是因为它有上述三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相似文献   

16.
颜色观作为一种文化观,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特征。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赋予颜色不同的寓意,使其呈现出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个性。对比和探讨俄汉语颜色词“黑”与“白”构成的熟语中渗透的俄汉民族色彩个性特点,使各具特色的俄汉民族文化心理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褒交替,不少媒体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维文中“ ”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嬗变进行了理性分析。文章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议交替,不少媒休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维文中“■”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本文,从社会语言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始变进行了理性分析.文章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讲行为之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语言会根据时代的变更而不断变化、发展,语言的运用是否得体与语法、逻辑等都有很大的关联,但与人们的习惯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买单"与"埋单"这两个词在词义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随着人们的使用习惯,已经不再注意其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0.
熊英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48-50
通过语义场-词族-词三级词义比较,土家语“人”语义场内各词族:lo^55“人”、ma^55lo5^5“民”,与汉语、缅彝语、藏-缅语存在语音对应关系,即同源。从亲源关系来看,土家语“人”与缅彝语最接近。其语义演变类型与汉语、藏语等藏-缅语语言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