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颀  王晓丰 《江西教育》2006,(10):15-15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在生命的课程资源,这种富有生命的课程资源具有顽强的内生性,可以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非常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的需要,尽可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意义指向和追求的是尊重生命存在、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课程观是对课程价值及其发展的一种新释义。本首先阐释了生命意义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知识、学生以及教师的角度对生命意义的课程观以及课程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制度课程难以保证未来教师的参与水平,难以培养自觉的教师,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课程研究与实践。因此,我国教师教育课程需要从课程开发范式的制度文本转换到课程理解范式的传记文本。教师教育存在体验课程是以未来教师和教师教育者的生命体验为内容,以"回溯—前进—分析—综合"的方法揭示这些生命体验的意义从而培养自觉的教师的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生命价值迷失在工具价值的遮蔽之下,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幼儿园园长,作为教学和课程实施的引导者,应重视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积极引导教师重视幼儿园课程的生命价值,使幼儿园课程体现生命的完整性、体验性、自主创造性、丰富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论关注生命体验的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体验是生命个体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以生命为价值取向的课程就要成为个体建构精神世界和追寻存在意义的过程。因此,就需要转向动态生成的具有个体性和境域性的知识观.实施走进生活世界的整体课程,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神圣、重大的责任,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自我生命的展现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分别对建立在“技术兴趣”、“实践兴趣”、“解放兴趣”基础上的课程范式中教师的生命意义进行了解读,进而分析目前教师的生命意义以及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生命展现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培育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研究者,教师应不断提升课堂的生命化理念,怀着对生命的敬重,以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让他们在师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自由、健康、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质是教师生命的发展。高师教育类课程应关注师范生的生命成长,以"经验人本"作为课程的价值取向,增加教师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以生命体验作为课程实施的策略,讲求发展性课程评价,促进师范生生命的完满。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生命质量不容乐观,教师的生命素养不仅涉及到教师的个人幸福,对整个社会也具有极大的普惠意义。国内在教师生命素养的意义、缺失原因上着力较多,而对其内涵、构成要素、培育内容较少关注,西方和港台地区已经融入大量伦理学、生死学的探讨。本文旨在提出生命素养的一种课程架构,从生命与死亡,幸福学,身体、心灵与精神的修炼,生命智慧的课堂,生命对话,冲突教育事件等7个领域构建教师生命素养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动态性、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到课堂上灵动的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重组和利用。教师可以从对学生的提问、学生拥有的经验和信息、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捕捉灵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