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传媒老总,特别是值班老总,始终在新闻一线指挥,他们对新闻,尤其是对新闻操作实务有着丰富的经验,可谓各个都是行家里手。而这些丰富的经验,有的只限于自己媒体的范围内交流,有的始终还没有形成文字。为了让更多的同行分享这些“智慧之果”,本刊从此期起特推出“值班总编手记”专栏,借这个平台,刊登老总们在夜晚值班或业务指挥时的一些想法和思考,供同行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试析钱江晚报的“挂牌值班”活动吴永祚本文责任编辑邓俊《钱江晚报》推出的“挂牌值班”活动及其系列报道,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至今仍在延续。所谓“挂牌值班”,就是由报社根据读者反映和投诉的最集中的问题,出面邀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  相似文献   

3.
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钱江晚报“挂牌值班”活动的启示吴永祚钱江晚报推出的“挂牌值班”活动及其系列报道,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至今仍在延续。所谓“佳牌值班”,就是由报社根据读者反映和投诉的最集中的问题,出面邀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我担任记者部值班领导。期间。正是“走转改”活动逐步推向高潮之际,仅以军报《部队新闻》版为例,三分之二的版面头条刊登的都是与记者“走转改”相关的稿件。值班看稿.我深切感受到.版面上来自基层的声音多了.真切感人的报道多了.记者践行的感悟深了.“走转改”已进入广大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中.促进了新闻采编作风的转变、加快了新闻文风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通讯员写完一篇稿件,最好要做到“三见面”。即与当事人见面;与报道单位领导见面;与事件周围群众见面。新闻材料的来源,并非全是通讯员本人亲眼所见,有些是在众多人中“旅行”或“加工”后传到通讯员耳里的,不少通讯员往往为了抢时间,“闻风而动”,写稿速发,这很容易出现差错。一次,我听说一位战友接到加急电报“父病故速归”,他把电报塞进衣袋,照常值班训练。我写成稿件,送给这位战友亲自过目,原来是“病危”,  相似文献   

6.
“来”是一个方向动词。我们新闻单位无论发布新闻还是出广告,都是以第三人称出现的,多用“去”、“至”、“到”,很少用第一人称常用的“来”、“此”等字眼,假使用到,也只能是指新闻单位本身,或是新闻单位所在的地方。到新闻发生地、写稿人所在地、出广告人所在地,当用第三人称的“去”、“至”、“到”称呼为好。这是新闻常识,本来无可非议,可有些新闻对“来”的用法不准确,容易给人以错觉,造成概念混淆。  相似文献   

7.
政坛官场中人对“汇报”一词耳熟能详。只要实事求是、不变样走形,“汇报”不失为交流信息、获取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记者也听听“汇报”,同样可以获得一些重要信息。不过,有些记者爱听“汇报”,并不是为了采写新闻,而是别有所思。按我国现行的新闻体制,新闻单位被定为不同的级别。参照行政级序,新闻单位有中央新闻单位,省、地、县新闻单位之分。有些新闻记者,尤其是高“级”记者,每到一地采访,下车伊始便要见当地一、二把手,听主要领导“汇报”,不够级别的人员来“汇报”便视之为不恭。有一位“中央级”记者到某省会采访,只因市里书记、市长千呼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信息     
新疆自治区党委召开首次新闻“通气”会 5月27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召开首次新闻“通气”会,向中央驻新疆和自治区新闻单位通报了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有关精神。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出席新闻“通气”会,并向中央驻疆和自治区新闻单位通报区党委的重大思路和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面临着“转轨”、“变型”的战略决策关头。“转轨”:新闻工作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彻底地转到为四化、为翻番、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的轨道上来。“变型”:新闻机构将从封闭的、单纯业务型的新闻宣传单位转变为开放型、服务型的新闻舆论单位。新闻工作的“转轨”和“变型”,势在必行。方明同志的文章《新闻转轨刍议》对此已有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过去的一般理解,所谓“新闻网站”,指的是传统新闻媒体在因特网上建立的以发布新闻为主的独立站点。据估计,目前我国约有此类网站近千个。但是,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所作的解释,“新闻网站”,即“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互联网站”。也就是说,在我国“新闻网站”的经营主体主要是省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因此,对现有的近千个“新闻网站”将有一个精减整顿的过程。 …  相似文献   

11.
说长道短     
说长道短新闻采访”标志牌摘得好济南市广播电视局关于各种车辆停止使用“新闻采访”标志牌的做法,是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维护新闻单位声誉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不搞行业特殊、自觉维护交通秩序的一个具体行动,值得称道。新闻单位车辆时兴挂“新闻采访”标志牌的...  相似文献   

12.
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翟跃文,周燕群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回顾1997年的“两会”时,我们试图通过截取各新闻单位对“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这样一个横断面,来观察和感受一下各新闻单位“两会”报道的特色,虽然不免有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3.
胡伟 《军事记者》2005,(3):62-63
对一个单位来说,新闻工作的好坏,往往直接与该单位新闻干事的能力划等号。而通联能力,是新闻于事工作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通联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更多的是以单位“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与新闻媒体进行联络沟通。  相似文献   

14.
迈开脚步,到现场去! 进入九十年代的报纸,首先引人注目的是迅速兴起的现场新闻热。“现场速写”、“现场实录”、“目击新闻”、“视觉新闻”、“新闻速写”、“今晨速写”等新辟栏目比比皆是。中国记协特意举办了有首都21家新闻单位参加的“现场短新闻”大赛,有50篇新闻作品入选。6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奖大会。据称这一评选活动明年将继续举办,评选范围将扩大到一些专业报纸和省级主要新闻单位。是个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线》第五期,曾刊出笔者写的《认真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一文,但笔者本人觉得言扰未尽,还想从新闻“权”与新闻“源”的角度,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问题,再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看法。目前,新闻界、经济界乃至整个社会议论纷纷的问题之一是,新闻与“钱”的关系:“企业出钱发稿子,要版面,买刊号”,“报纸花钱买稿子,抢独家,搞垄断”等等。在“钱”的作用下,新闻“权”与新闻“源”出现异化,少数新闻单位开始出现部分地转移新闻“权”,有些本属于新闻“源”的单位,企图掌握新闻“权”,说白了,某些社会  相似文献   

16.
时下和一些基层报道员在一块闲侃,常听他们哀叹道:在“小单位”搞新闻没有大发展。诚然,在“小单位”凡事都受到约束和一定的限制,就新闻工作而言,也是如此。因为“小单位”和“大单位”之间,它们的区别在于“小单位”的工作相对较为单一,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也就相对较少。在这样的单位、这样的环境下报道员写稿往往受到局限,要想使新闻报道工作开展得好,必须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当然,这些并不是阻碍基层报道员成长发展的客观因素。小天地里也可能有较大的作为。这就要求在肯干、实干的基础上,要多动脑筋想办法,长双“新闻眼”。…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四、五月间,笔者参加了市政协新闻出版工作组对几家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情况的调查.这几家新闻单位反映.开展舆论监督经常遇到的一道难关是“说情”,说情者有被批评者的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人,也有新闻单位的顶头上司,他们以种种“理由”劝止批评出台,使新闻单位十分为难。听说人民日报6月20日发表消息,给依仗权势向辖区内的工厂索要房子、轿车、彩电的洛阳市吉利区党委书记“曝光”后,也遇到不少麻烦。看来,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也真是“大有大的难处”。这种“说情”,劝阻舆论监督,不让揭露批评,实际是轻视民意、违背民意的表现。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行使民主权利。“说情”者不应当置民意于不顾,而应当支持新闻单位揭露各种不正之风。就新闻单位本身来说,对前来“说情”者,  相似文献   

18.
时下,在新闻界流行着这样一种现象:被某新闻单位批评过的单位,不久便会在同一新闻载体上受到表扬。表扬的口径大抵是:某单位接受新闻舆论监督,闻过即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某些新闻单位机械地理解批评必有回音,而且认为“回音”必须令人满意,以显示新闻单位的批评起了作用,因此难免做表面文章,把一些并未根本解决问题的被批评单位大书特书地“表扬”一番;二是有的被批评单位当初要挟报社,“若要公开批评,必须  相似文献   

19.
中宣部等四部门最近召开“全国新闻系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电视电话会议,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讲话中严肃指出新闻界中少数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搞有偿新闻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在此之刨,中宣部等部委都曾先后两次针对新闻界存在的搞有偿新闻不正之风问题发出通知,三令五申,坚决制止。从近两年新闻界的情况看,新闻单位公开向企业索取“宣传费”,搞“有偿新闻”的现象已大为减少,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正逐步成为广大新闻L作者的一致要求和共识。然而,少数新闻单位搞“有偿新闻”的现…  相似文献   

20.
武警8680部队是多年的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去年获得“新闻工作先进单位”和“橄榄杯新闻报道优胜单位”两项荣誉。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与该部党委“一班人”倾注真情抓新闻,真心关爱报道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