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和东盟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对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双方业已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双方建立这一关系有着全面的基础:首先,在历史上双方平等互利,友好相处,源远流长;其次,双方文化同属东方文化范畴,并在当代文化政治斗争中相互支持;再次,双方关系的建立有着深厚的政治基础,其中包括中国的因素、东盟的因素以及国际政治环境因素;最后,双方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双方经贸交流和科技合作的加强、发展,推动着双方政治关系的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核心、最重要的关系,是影响校园文化、师生双方知识交流、情感交流、态度交流的关键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关系问题同样重要。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与学生如何良性互动,才能保证班级文化为教育目标服务呢?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使各国间的密切、频繁且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可能和必需。但是,交流也会引出碰撞,甚至导致误解和对立。本文试图通过法制观念、情面意识、家庭关系、敬老意识等几个方面,分析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诸多碰撞现象,透过现象寻求内在根源,从而加深对中国及西方文化的认识,并建议在交流中双方应持的态度:虚心学习,双向靠近,取长补短,力求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稳步向前发展,友好合作始终占据主流地位,主要原因是①双方战略利益的需要;②经济发展的需要;③共同的文化历史渊源;④国际局势的缓和与大国关系的调整。但双方在诸多领域存在分歧、矛盾甚至摩擦,要构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必须:①正视历史、以史为鉴;②恪守中日“联合声明”和“和平友好条约”;③摒弃冷战思维;④深化经济合作;⑤重视文化和人员交流。  相似文献   

5.
自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论提出以来,语言学界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如何以礼貌原则为基础,在人际交流中对尊敬维护双方的面子,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作用,且能加深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体,由于文化与教育存在着天然的“姻亲”关系,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把师生关系放到儒家文化的背景中来考察,可以发现,在儒家文化发展变迁的不同时期,师生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9月17日,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在广东迎宾馆举行缔结姐妹学院签字仪式,余建春院长和大沼淳理事长兼院长分别代表本学院在协议书上签字,省、市有关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欣逢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为增进中日人民的友谊,促进中日两国文化和教育的交流,相互学习和交流两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通过广泛的了解和交往,双方认为未来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决定结为姐妹学院。中日两校的这次合作,将有利于双方今后办学交流,教师的互派考察、进修、讲学、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8.
松江张氏家族和王氏家族两个名门望族的联姻始于张照父亲张彚娶王九龄女儿为妻,此后张、王两家又多次联姻,结成四代姻亲关系。外祖父王九龄对四岁便失去母亲的张照十分疼惜,对其未来也多有期许。在张照少年读书西溪时与高士奇女孙定亲,从叔外祖父王鸿绪、王九龄进士同年孙岳颁学习书法过程中,王九龄及其家族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张照以诗文书法得康熙欣赏,入直南书房,为康熙玺印“戒之在得”书写印面篆文,也有他与王氏家族姻亲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征俄惨败后,拿破仑政权走向了没落。1813年初,俄、英、瑞典、普、西、葡等国结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年8月,拿破仑的姻亲奥地利也放弃了对拿破仑的支持而加入了反法同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面,双方几次交手,互有胜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发展至今,已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但双方在文化交流的深度、人员素质、制度保障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建议从建立文化交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东盟国家文化认同和融合,以及进一步完善文化交流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各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莫细茹 《中学文科》2007,(12):146-147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的媒介,又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语言与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而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了解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则是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将从文化起源、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化心理等六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剖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来避免交际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障碍。从而促使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中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表达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语言产生千变万化的原因和语言使用习惯千差万别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文化意识上的差异。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其所表达的内涵也有所不同。从而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组成文化意识。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不同文化意识对其语言使用的影响的分析,以及各自文化的差异对双方交流的严重影响,进一步来探讨中美文化在个人和社会的对比关系,从而使双方的交流共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3.
女青年会是国际性的基督教妇女组织,在中国成立于1890年,延续至今.最初它的干事①全部由外国人担任,主要是美国干事;随着它在中国本土化的深入,中国干事不断增加并逐渐担当领导工作,一段时期出现了中外干事并存的局面.信仰的同一与文化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双方如何实现交流和合作,这些即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傅友德、冯胜与晋王朱木冈、周王朱木肃之间的姻亲关系,探析了傅、冯之死因。认为傅、冯之死,并非贪欲、恃功骄纵所致,实系明初皇室内部斗争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操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流时,有时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交流语言。中国式英语就是这样形成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外语的教学中介绍双方的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人应当学会用英语表现中国文化的能力。文章提出,为提高学习者的2种文化交流能力,应当以英语的形式呈现出更多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分裂后,两个德国虽然在政治上尖锐对立,但在经济上并没有完全中断往来。六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两德关系也得到改善,1972年双方签署的关于双方关系的基础条约,为两德交流的加强奠定了基础。七、八十年代双方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的加强使两德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两德关系的发展为德国统一注入了精神信念,并在客观上推动了欧洲国际关系的继续缓和,为统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我国已将经济贸易扩展到国外各国,在达成合作的基础上,稳定发展双方的经济关系。而在交流的过程中,语言是连接双方关系并达成合作的重要桥梁。因此,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在重视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应加强对英语教学中文化融入的重视,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英语文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作者实地考察并纵观越南彝族"倮倮人"传统丧葬的续气装殓设灵堂、开丧祭奠、出殡下葬等仪式文化和特点,认为越南彝族传统丧葬仪式不仅反映出祖先崇拜理念为核心的文化象征意义,同时还具有生者情感安慰与精神寄托、生者争荣显贵、重构家族关系、整合村寨资源、稳固姻亲关系与增强族群认同,以及教化后代子孙等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同化与异化对立统一关系的存在,不同民族的文化既相互渗透,又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客观分析民族性文化特征,可能给双方交流带来障碍。对跨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与探讨,增强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梁溪词人群体的形成受到地域文化、家族姻亲、交游唱和等多种因素影响。于创作上,既追求新变,又恪守传统。其词学思想主要包括“尊体论”“词律论”“性灵论”“创作论”四大方面,在与词坛桴鼓相应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思考。梁溪词人群体与阳羡词派、浙西词派交流碰撞、交错并存,并最终走向浙派,它们共同助推了清代词学中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