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史”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说,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没有你,就没有我。  相似文献   

2.
本文批评了徐德江违背语言学基础知识的许多谬论,诸如:“汉字是比拼音文字更高级的书面语言”,“拼音化的印欧文字并不是没有‘字’这个层次”,“人类的口语是由综合方式向分析方式发展的”,“文字高于口语”,还批评了他目空一切,自吹自擂,说“现代语言文字理论尚处于片面、幼稚的阶段”,他要建立“新语言学”,即“口语文字学”等荒唐言论。  相似文献   

3.
吹牛     
中国人说“你这个人不厚道,净吹牛”, 也就是把牛皮吹起来。可外国人不这么说,他们说“你这人不厚道,净谈马”。哈哈, talk horse是“吹牛”的意思,也许外国人都喜欢炫耀自家的马吧。看来外国人“牛马不分”。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想问您两个问题:在《诗经·小雅》中有六首诗,光有题却无文,叫它们笙诗。请问,什么样的诗叫笙诗,它们为什么没有词句呢? 另我有个同学叫赵腾骉,可是我查了很多字典,都没有“骉”这个字,问他,他说这个字念“biao”。请问,有这个字吗,它是什么意思? 祝身体健康! 王翠玲  相似文献   

5.
词语三则     
加“加”这个字很特別。它现在的意思是“加上”,“增多”,“几种事物并起来”。古代汉语里也有“加”字,表面上看来它同现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实际上二者并不一样。先谈“加”字的本义。这个字《说文》在力部,解释说:“语相增加也。”清代段玉裁  相似文献   

6.
开心岛     
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看了一下黑板上的四个字,看了半天也不明白,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老师,看不清楚。” 老师说:“你说对了,请坐下。”  相似文献   

7.
一字念半边     
一位语文老师名叫徐仁保,他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汉字嘛,一字念半边,不会错上天。”随后举了一大堆例子。谁知第二天学生们便在私下叫他“余二呆”了。该地倒霉,谁让他的名字叫徐仁保呢。类似这位语文老师的尴尬在宋代大学者王安石身上也出现过。他认为汉字是可以从结构上看出其意义的,比如“波”字,就是水之友的意思。可爱与王安石抬杠的苏东坡马上反驳:那么“滑”字呢?难道是水之骨的意思?王安石的尴尬被载在名家名文中,流传后世,情形似乎更为严重。其实,那位语文老师和王安石的话都有一定道理,汉字六法中本就有“形声”、‘…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第十册(人教版六年制)《丰碑》一文第二自然段开头写道:“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教学时,我们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早”字的。 一、查字典解释“早”字。“早”,是在事发之前完成的意思。这里是指什么时候?(部队进入云中山之前)将军早把他  相似文献   

9.
桂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然而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义证》及其语言文字学思想一直为人忽略.《义证》卷四十九集中体现了桂馥的文字学思想,包括文字的起源,文字的作用,文、字、名,书的辨析,对六书的理解和认识,对汉字形体演变的认定等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字学问题。本文试于丰富的义证中探析桂馥的文字学思想,以期填补中国占代语言文字学之空白。  相似文献   

10.
授之以渔     
子晨 《中文自修》2010,(3):64-64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说,如果要帮助别人,送给他鱼,不如传授给他钓鱼的方法,因为送给他鱼只能帮他一时,而如果教他学会了钓鱼的方法,就可以受用一生。在这句话里,“鱼”和“渔”这两个字是不能搞错的,因为“鱼”是一条鱼的意思,而“渔”的意思是捕鱼。  相似文献   

11.
笑口常开     
一喊就灵歪打正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看了一下黑板上的四个字,看了半天也不明白,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老师,看不清楚。”老师说:“你说对了,请坐下。”任忍笑口常开  相似文献   

12.
1955年10月7日,一个7磅半的男婴在巴黎诞生了。父母为他取的英文名字是“欧内斯特”,中文名是“友”,意思是“朋友”。“马”是家姓,“马友”意思就是“友善的马”。  相似文献   

13.
师: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第3节,这一节表现了铜马制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首先,请同学们说说哪几个词能说明这一点? 生:“构思奇妙”和“匠心独运”。 师:对!“构思奇妙”好理解,“匠心独运”是何意思呢?如何理解这个词呢? 生:只要弄清楚“匠心”这个词的意思。 师:对,这是正确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有些词语如果理解了关键的字,整个词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那么这个“匠心”的意思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查字典。 (学生查字典) 生:“匠心”的意思是“巧妙的心思或心思巧妙”。 师:“匠心独运”呢? 生:巧妙的心思与众不同。 生…  相似文献   

14.
丁丁 请教你 一个 问题 ,平 :时,我在阅读文章时,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它的意思变化了,这是为什么? 冬冬 因为我国的语言文字 :丰富多彩,同样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就不同了。如“明”这个字,就有七种解释: 明 亮; 明 白 ,清 楚 ; 公 ① ② ③开;④眼 力好;⑤ 心地光明 ;⑥ 视觉;⑦懂得,了解。如果用在具体的句子里,意思完全不同。譬如,“他是个 明白人,不 用多 说就 知道。”这里的“明”指聪明,懂道理。“听了报告,他心里明朗了。”这里的“明”是指明显、清晰。 丁丁 哦,原来字有多种含义 :呀! 冬冬 是的…  相似文献   

15.
这回来谈谈——这个字,我想大家一看就能明白。它是“矢”字,也就是“箭”的意思。我们不妨把它跟实物摆在一起看看——这个字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般我们想到它,就会跟“战争、攻击”联系起来。比如说疾病的“疾”字,甲骨文是这样写的:——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一个人正面立着,这支箭射到了他的身上。人受伤了,这就是“疾”。这很好理解。但是又能用来表示和平。比如(“室”)这个字,有卧房的意思。奇怪的是,屋子()里面竟然倒扎着一支箭()。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字的时候,总也想不明白——家里面藏着武器,这住起来该有多么惊心动魄!后来想了很…  相似文献   

16.
说“的”字     
“的”是我们经常见到用到的一个词。作为实词,它是鲜明,明白的意思。宋玉的《神女赋》有“朱唇的其若丹”的句子,其中“的”字就是鲜明的意思,全句说的是“红嘴唇象朱砂那样红得鲜明”。“的”又当箭靶的中心讲。荀子劝学篇说:“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这个“的”就是箭靶的中心;“质”是箭靶。这句是说,“因此箭靶的标的挂出来,弓矢自然就射来了”。又引申为目的、标准的意思,现代汉语经常用到“目的”这个  相似文献   

17.
“字说”是根据通行字形而对汉字形义关系作非文字学的随意解释的现象或做法,因不合古人造字原意,为汉字研究所不取。但识字教学中的“字说”不应全盘否定,对于那些无法分析造字原意或造字原意无法为学生所接受的汉字,“字说”有助于加深记忆,是可备选择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他成功的表演和唱腔是和他的勤学苦练分不开的”中的两个“和”一样吗?这句话中有两个“和”字,但这两个“和”的词性不一样,前面一个“和”字是连词,后面一个“和”字是介词。怎么区分呢?一、连词“和”连接的两个部分地位平等.前臂调换次序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两个部分,不能调换次序。如若调换,其表达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如:(1)我和他都是北京人。(2)我和他打电话。例(1)可以说成“他和我都是北京人”,“他”、“我”的位置虽已调换,但句子意思没有  相似文献   

19.
唐俟这个笔名主要用于《新青年》杂志上,首见于新诗《梦》。“俟”为等待的意思,诸家所说相同。“唐”字,周启明认为是“功不唐捐”之“唐”,即“空”的意思,杨霁云也曾同意此说(见许广平《略谈鲁迅先生的笔名》)。但不少人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这个笔名的主要意义即在于“俟”字——所以又可简称“俟”,同“鲁迅”的主要意义即在“迅”字上是一样的。鲁迅在1921年9月9日致宫竹心的信上就说:  相似文献   

20.
听了很多低年级语文课,我感到“搭桥”工作十分重要。所谓“搭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回答问题不准确、不完整的学生做诱导,启发工作,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意做“搭桥”工作,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在学习“掰”这个生字时,老师让一个学生说说怎么记“掰”字,那个学生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手字变形,右边是个手字,中间是个分字,合起来就念掰’把一个东西掰成几半几的掰。老师又问:“书上说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顺手掰了一个。掰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学生回答不上来了。老师没有马上让他坐下,而是启发说:“在这里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