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甲中学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在“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倡导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主张校长不仅应该是一个行动者,还应该是一个思考者、引领者,更应该是上课的能手、理念的推手、改革的先行者。因为“生命化教育”,因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短短的两年时间,这所学校充满了生命活力。逐渐成了一所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在资阳师范,后勤处副主任凌锡胤被大家誉为我们的“打杂师”。提起这外号的来历,还得从老凌到校之日说起。老凌当过多年的小学校长,80年调到师范。当时学校刚恢复,校舍、设备都很差,为了解决恢复初的困难问题,老凌在后勤工作中,见什么干什么,任劳任怨,虚心学习。到校两年多,他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也没有上下班的界限。他不仅学会了木匠、石匠、铁匠的手艺,电工、钳铆工和修理锅炉的活儿他也能干。学校缺床,他就和工人一起修补好了140架双人床,并自己动手,修好电焊机,设计制造了24架双人铁床。冬天,他冒着朔风,上房拣瓦。夏天,他顶着烈日,抬石头修围墙。在厨房,他是炊事员;在农场,他是掏粪工;在车间,他是技术员。今年元旦,学校放假三天,他扛起被盖就在门口值班室住下,又成了“看门头”。久而久之,“打杂师”的美名就在全校传开了。“打杂师”老凌关心后勤工作,也关心学生的成长。他经常活跃在学生中间。学生吃饭不慎掉了饭粒,他要教育;损坏公物,他要批评;教室校园的清洁、美化有不到之处,他更要指指点点。一天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10,(13):F0004-F0004
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以生命化教育理念为引领,矢志不渝的践行"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学校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包括管理机制的建设、学校办学规范、师生行为规范、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园生活的运行等)上升到生命的高度,充满生命情怀,用生命润泽师生生命学校以博客、励志故事、班旗设计活动等为载体,搭建丰富师生生命内涵的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4.
甲:对于市场经济的意义,从人的需求谈起,对我们来说比较适合.乙:这样是比较好谈一些,提到需求,让我们想起“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些话.“市场经济”说来说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从“需求”讲,真是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入口.甲:权当这是个结论吧.难在我们能否从某个方面把问题说清楚,让人家承认,至少也要引人思考.比如“需求”是不是人的本性,它是好还是坏.乙: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从一个老话题——其实也并不是一个简单问题说,“饮食男女,鸟语花香”,这是人本来就有的欲望.这里的八个字涉及物质和文化的两大内涵.甲:现在这样讲并不犯忌.说到饮食很容易使人想起孔夫子的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单看这句话,会以为他是“富翁老财”,天天“饫甘餍肥”.其实他也是苦出身,大半生颠沛流离,总是不甚得志,没过几天好日子;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你说他不是出于欲望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赵婀娜 《教育》2011,(8):31-32
地处通州区东南一隅的二甲中学因位置偏僻,被当地人称为“草根学校”。近年来,学校在“行于天地,止于至善”教育理念引导下,全校师生以“做诚实人,行阳光道,求真善美,立天地间”的做事态度,以“今天二甲,明天第一”的不服输精神,得到了当地同行的认可。学校创造的独特做法与典型经验,先后被全国诸多媒体报道。近日,《教育》旬刊记者就该校“生命化教育”引导课堂互动进行了采访。让师生在互动中成长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6.
哈哈笑     
意味……甲和乙同游,夜宿于帐篷中。半夜,甲将乙推醒:“朝上看,你看到了什么?”“星星。”乙回答。“这意味着什么?”“一、除了地球还有别的星球;二、明天是个晴天。你认为还能意味着什么吗?”甲沉默了一下答道:“这意味着我们的帐篷被风刮跑了!”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生命具有不可重复性。一位日本教育家说,我们要培养“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生命教育。不仅日本,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已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达的社会里,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一、什么是生命教育什么是生命教育?掌握其内涵是非常关键的,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有二。一是教育“生命”———教育青少年能尊重生命,即能善待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又能关爱他人生命,尊重他人。二是“生命教育”———具有生…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创办于1956年,现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漫长而厚重,丰富且充实。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甲中人以生命化教育为引领,借助行为文化建设,使学校脱胎换骨,迅速跻身草根名校的行列。目前,学校共有初、高中教学班45个,在校学生3000多人,教职员工190人;学校拥有标准塑胶运动场、图书馆、实验科技楼、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装备;形成了重德重才、尚真尚美的校风,善教善管、求实求精的教风和克勤克谨、创新创优的学风。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有个在中学教书的朋友去参加一个教育技术培训,回来后我问他,一周主要学了些什么?他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说,我们这几天主要是学Flash,老师就教了我们怎么做一个飞来飞去的“球”。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有一句名言:“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一语道出了思想的重要。一个好的校长必然是一个有思想、勤于思考并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付诸实践的人,学校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折射出校长的思想。透过在天津市第一0二中学的所见所闻,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点。走进天津市一0二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基石上刻有的“责任”两个大字,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我们的访谈就从“责任”这两个字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甲、怎样重视起来的? 我们学习了江苏省教育厅“关于一九五四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教育工作的指示”和苏联专家麦尔尼科夫同志的“苏联普通学校中的综合技术教育”“访问中国的观感及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使我们明确了教育儿童学习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综合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劳动教育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回家参加农业生产的往届毕业生来看,在生产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认为没有什么可以钻研。如徐永全说:“干大粗活我都会,有什么窍门可找?”李源龙的姐姐说:“我家源龙考不上中学怎么办?他又不会生产!”这些事实深深教育了我们,过去我们对小学教育性质认识不深刻,任务也没有很好完成。我们不但应  相似文献   

12.
一、由一朵凋零的生命之花引发的教育思考 2009年12月18日,就读于山东省某中学的初一学生张继鑫,这朵原本鲜活的生命之花在冰冷的寒冬罚零了。暂且不论这朵生命之花凋落的原因是什么,单就学校老师那一句比寒冬还要冰冷的话“他死得很舒坦”就足以让人愤怒了。可愤怒之余,我们更多的还是要反思一下我们今日的教育:淡化生命,漠视生命,不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化教育观是最大的教育观,而“润泽生命”应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有个数学家叫张丘建,曾留下数学名著《张丘建算经》。小时候他就才思敏捷,计算能力超群,许多有学问的人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难不倒他,因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朝中出了“神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著名数学家夏侯阳的耳朵里,夏侯阳有意收张丘建为徒,但不知他是否真有数学天赋,便出了道考题:有甲、乙两个和尚为修寺庙分头去化缘,半个月后他俩化到些银两回到寺庙。此时若乙给甲10两银子,甲比乙所多的是乙余下的5倍;如果甲给乙10两银子,那么二人的银两相等,问甲、乙各化到多少银两?小丘建略加思索便有了主意,他说:“根据‘若甲给乙1…  相似文献   

15.
<正>时下,经常听人们说起活力课堂与高效课堂。什么是活力课堂?什么又是高效课堂?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活力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生命化教育的课堂。高效课堂是单独时间内效益最大化的课堂。作为教育的最大化指的是什么呢?应该是课堂中师生生命能得到最佳程度的成长。这两个概念其实都关注了教育的本质目标——生命化教育。一、概念提出角度不同从概念提出的角度来看,前者从文化角度指出,后者从技术角度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然而 ,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 ,二则因受传统文化的束缚 ,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置身其中浑然不觉而又难以摆脱 ,或许与我们对“教”与“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偏颇不无关系。在中国 ,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他认为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 ,三乐也。”词典上说 ,“教”的含义是“传授” ,“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的含义是“培植” ,“养子使作善也”。可见 ,“教”与“育”这两个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大概是受韩愈《师说》对教师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育》2012,(4):2
坐落在贵阳市著名的甲秀楼风景区旁的贵阳市第十八中学是一所拥有两个校区的大型中学。贵阳十八中把"甲"作为学校的文化之根,由此形成的"甲"文化内涵日益丰厚:师之甲--育人者,师德优先,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二甲这座小镇的乡村中学里教书,我这个生性好静的人似乎找到了身心的归宿。当远离喧嚣的尘世时,对教育的一腔热情便常常倾注笔端,博客成了我装载这些文字的背囊,成了我教育写作的"家"。初识博客在二甲中学工作,如今已是第十二个年头了,但是用心学习教育写作,却是四年前才开始的。这与我的高中老师——特级教师凌宗伟校长,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凌校长是2008年下半年到二甲中学任职的,他非常注重对老师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9.
探究课堂的特征,不能只从课堂的表现形态上看,更要从表现形态的背后隐藏着的根本关注上去剖析。这个“根本关注”在无形、无声地左右着我们的行为。一、教育关注的本体回归:学生生命发展新课程带来的教育根本理念是关注生命发展。从“泛教育”的角度看,这个理念应该是关注师生的生命发展;但从“本体”的最终廓清看,教育教学全部行为的根本着眼点是学生生命发展。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这“生命”是指教育意义上的生命,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理性生命,即理智、逻辑、抽象、意志、知性等;二是感性生命,即情感、直觉、想象、灵性…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有个在中学教书的朋友去参加一个教育技术培训,回来后我问他,一周主要学了些什么?他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说,我们这几天主要是学Flash,老师就教了我们怎么做一个飞来飞去的“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