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朗读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实际,应重视进行基础性的朗读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朗读技巧,使学生"会读";把握朗读环境,让学生"美读";优化评价语言,促学生"乐读"。从小学低年级起抓好扎实的朗读基础,才能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2.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重视朗读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和一些教师不重视朗读训练.导致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低年级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内容而有感情地朗读,会出现唱读甚至喊读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因此,朗读要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朗读教学中,学生能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低年级学生对于有感情地朗读往往把握不住,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前教高年级时,在阅读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理解文本和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可是,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有口无心地"读天书"与和尚念经似的"唱读"的现象。这样的朗读往往事倍功半,严重影响学生的语感养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宋彩虹 《教师》2010,(10):86-86
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明确训练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多读少讲,重朗读;运用多种手段,培养朗读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问题、归因、对策三个层面探讨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指出当前低年级朗读教学"局部讲析多,整体感知少"、"任务频次多,学习发生少"、"教师预设多,学生体验少"3个弊端。进而提出3种策略:注重读;注重有目的的读;注重学生的读。以期为提高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明确训练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多读少讲,重朗读;运用多种手段,培养朗读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一、多样朗读,激发读趣。朗读需要浓厚的兴趣铺路。朗读能力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很多学生只张嘴却不发出声音,或者干脆光看书不出声时,多数是对朗读没兴趣。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字词不熟悉、对该课文内容没  相似文献   

11.
邹延妮 《广西教育》2011,(22):52-52
朗读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受到了情感上的感染和熏陶。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存在“拖调唱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贯穿语文教学的主线,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已经成为教师们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朗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读的时间越来越长,读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学生仍读不到位、读不出味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贯穿语文教学的主线,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已经成为教师们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朗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读的时间越来越长,读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学生仍读不到位、读不出味儿的现象。朗读的指导必须向有效性方向回归。  相似文献   

14.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多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读中积累、背中积累、学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等。本文就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几点体会。朗读中丰富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有效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各年级特别是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并培养语感.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进行了有效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加强他们识字、写字、朗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中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写、读能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现在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任务式的阅读,并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致学生的阅读毫无声韵美,也得不到情感熏陶。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视阅读的教学方法。一、重视朗读,精彩教学1.学生——自主朗读,品味其中李伯棠在《小学阅读教学简论》中说:"在课堂上要少齐读。"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朗读应以自主  相似文献   

18.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朗读可以发展学生语言,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训练与培养的主要策略应该是:激情引趣,愉快走进朗读;多种形式,提升朗读热情;及时表扬,激励学生"乐读".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朗读技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它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小学高段的朗读教学,虽然不像低年级那样需要逐字逐句指导,但必要的指导还是必须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择点读、有感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读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