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读者论坛     
学学这位女记者盛祖宏去年中秋节前,中央电视台在《新闻30分》栏目中播出了《南京冠生园:年年出炉新月饼,周而复始陈馅料》的新闻,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很多媒体予以转载。如果你知道采访此事的幕后新闻,定会说:“当记者不易!”这位没有露名的女记者,为了这条8分多钟的新闻,整整“蹲守”了1年。她在与一个朋友谈话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线索。在采访中获得大量证据之后,为了摄取形象的画面,在冠生园厂房附近租了民房,架起高倍摄像机进行监视。为了拍到冠生园如何把提前3个月生产且没有打上生产日期的月饼转移到外单位的冷库里…  相似文献   

2.
程德安 《新闻实践》2003,(12):30-32
2001年,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经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后,全国同名的多家冠生园受到了株连,上海冠生园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集团内负责生产月饼的公司被迫停产。南京一家冠生园出事,殃及同名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就连最初的报道者自己也没想到会有这个结果。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在"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对浙江金华有人用"敌敌畏"生产火腿一事进行曝光,类似的市场株连之事再次发生。下面是新华社记者采写稿中的相关摘录:11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金华市人民西路的火腿市场,但这里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在记者逗留的近半个小时里,没有出现一位顾客。  相似文献   

3.
媒体杀伤力:需要控制的双刃剑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一些事件引起了超出人们最初意愿的结果,反思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时,理论界产生了一个新的词语:媒体杀伤力。 发生在2001年的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及在当时引起的巨大社会反响,人们至今记忆犹新。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30分》节目中播出了中外合资南京冠生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3日,在距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披露了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用收集并存放了一年的旧馅制作今年月饼的消息。该事件一经披露就在全国范围的新闻界和月饼市场掀起了巨大波澜。国内许多月饼生产厂家陷入困境,往年一向红火的月饼市场也出现了全面冷清的局面。中央电视台记  相似文献   

5.
记者暗访,眼下已成为许多记者的采访手法之一。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作为获取独家新闻的有效手段,暗访调查也被许多媒体当作“招牌菜”频频推出。最近的一起成功的记者暗访就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南京冠生园”月饼用陈馅的报道,成为广受关注的舆论焦点,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记者暗访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记者暗访的历史考察 其实,暗访并非当代记者的新发明。考察记者暗访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暗访作为一种采访手段,是新闻史上激烈的报业竞争所催生的。 在中国早年的新闻界,通过暗访获得新闻很常见。著名报人邵飘萍就经常雇佣侍从…  相似文献   

6.
探讨与创新9月2日,为期10天的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落下帷幕,媒体间围绕大运会报道的征战也进人尾声。下一个新闻热点会是什么?在当时,恐怕只有央视新闻30分栏目的同行知道。他们在第二天,9月3日,推出了一个重磅炸弹般的报道:南京冠生园去年旧馅今年做成新月饼。这一报道在全国新闻界所引发的后续报道,气势之大,数量之多,求索之深,极为罕见;而新闻界的穷追猛报给消费者、生产者、月饼市场以及管理者、立法者乃至相关事件造成的冲击波更是不可估量的。 追踪一年, 央视设置了一个成功的大众议题 南京冠生园月饼生…  相似文献   

7.
阿明 《湖北档案》2002,(9):10-12
步入21世纪,两股力量在推动着中国的信用重建,一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发现的现状触目惊心,让社会震惊。从“基金黑幕”到“银广夏骗局”;从冠生园“陈陷月饼”到瘦肉精事件;从假酒到毒米……我们正在咽下不讲信用的恶果,信用危机会摧毁自己;二是中国加入WTO后要兑现承诺,与国际接轨,我们必须从“非征信国家”(资信调查业不普及,  相似文献   

8.
记者隐瞒身份进行暗访一直颇受媒体的青睐,因为暗访往往能够获得"明访"无法获得的真实素材。尤其在监督类新闻报道中,暗访更便于掌握被监督者刻意隐瞒的事实真相。央视记者耗时一年揭露出南京冠生园月饼生产的惊人黑幕,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种新颖的新闻节目品种应运而生.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巨大。这就是形形式式的“说新闻”电视节目,如南京地区的“直播南京”、杭州地区的“阿六头说新闻”、广州地区的“新闻日日睇”等等.这些节目一出笼,就深受观众追捧,通常在播出的首月就能登上当地节目收视率的前十名排行榜.播出一季度后,都能成为最受欢迎的当地新闻电视节目之一。这是一种新的舆论传播动向,它所带来的效应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陈都  赵士林 《今传媒》2010,(5):76-78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2001年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以来,我国媒体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能够起到风险传递、舆论监督等作用,但不恰当的报道方式往往引发消费者的恐慌,给无辜企业和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媒体在食品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