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环境领域是中科院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在60年发展历程中.中科院资源环境领域的广大科技人员为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简要回顾了中科院资源环境领域60年来的发展历程,列举了各个时期在固体地球科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与区域农业、环境科学与技术、全球变化研究等领域的主要科技进展与突出贡献,并对中科院资源环境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科院历来重视高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工作。本文从增强紧迫感提高危机意识、中科院院地合作理念、中科院高技术产业现状和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科院在高技术产业化领域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1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是我院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中国科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为宗旨。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科学院建议并且支撑"两弹一星"的立项和建设,大批科研人员投身到"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相继有一批研究所整建制转为国防科技序列的研究机构,为国防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中科院60年院地合作的历程。从建院初期到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中科院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与地方、部门、行业、企业和大学等加强合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自身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简述了中科院各个时期院地合作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自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中科院高技术领域确定了把国家需求放在首位的宗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发生了积极变化,获得了长足发展。文章对10年来中科院高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实践探索、取得的成就及其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2):84-87
1 我院在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进程中肩负的光荣使命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国家战略队伍 ,我院将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培养和造就高级科技创新人才 ,提高我国战略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创造和辐射高新技术 ,并衍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 ,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为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将与大学、企业、行业及国防科技部门等国家创新体系其它组成部分相互渗透 ,有机结合 ,共同发展 ,为真正搞出我们自…  相似文献   

7.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是新时期中科院办院方针的重要内涵。为推动中科院科学技术研究面向国家地方需求、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鼓励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益等科技创新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自2014年起,中科院设立了"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2017年度共7个团队荣获该奖。本刊特开设"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栏目,分期介绍相关团队及成果,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获奖者学习,推动科学技术研究,用更多有效的中高端科技供给,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4):279-281,317
始建于 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2 0多年来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建所 2 0周年之际 ,我所被定位为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基地型研究所。 2 0 0 1年 6月 1日 ,进入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按照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为推动中科院科学技术研究面向国家地方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益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2014年中科院设立了科技促进发展奖。该奖每年评选一次,包括科技贡献奖(不超过20项)和管理贡献奖(不超过10项)。经过严格评审,半导体所"光纤到户平面光波回路(PLC)光分路器产业化"项目等20项成果荣获科技贡献奖,理化所产业策划部等10个团队荣获管理贡献奖。首届科技促进  相似文献   

10.
加快院所投资企业社会化改革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围绕中科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高技术企业成长规律以及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加快院、所投资企业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