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初中政治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是延续"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还是以升学为目的,重知识,轻能力。教师一味地讲道理,考试时讲知识重点、难点,学生也是死记硬背各种知识,这样的教学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仅仅是会应付考试,有的知识甚至会觉得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或是相悖的,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同时,轻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启发;注重提问,却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过多地关注了结果却轻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知识的传授却没能注重培养孩子能力的培养。这一“重”一“轻”的过程,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的激活无从谈起,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了。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师的教学展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只能够紧随教师的步伐开展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不具有积极性,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学习中只是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不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尤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是得不到有效培养。显然,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和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包办代替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是不可能改变的,学生的能力培养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是不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一、高中化学复习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高考更注重学生学科能力考查,逐步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化学高考复习应适应这种转变,除将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外,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素质.而传统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或轻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包办学生的学习,不注重学生独立的思考和总结,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师不单单对学生有传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种能力会让学生在未来的一生的学习、工作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让人终生受益.在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既在课堂中学习了历史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卢剑辉 《时代教育》2007,(9Z):83-83
物理新课程与老教材相比,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即在实验教学上。过去,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很多教师只注意了“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未能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就是出现大量学生“手脑倒置”,“高分低能”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一直比较重视教育的社会文化传承功能,更侧重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不太注重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导致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学生因缺失学习能力而对教师产生过分的依赖,学生很难自觉学习,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缺失,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加重了学习负担,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把这种传统教育的目标称之为"学会",即是一种适应性学习或维持性学习,它重在对知识的接受和积累,重在对当前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前 ,大部分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往往只重知识灌输 ,习惯于“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角 ,教学活动都围着教师转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 ,这样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就会被渐渐吞噬。因此 ,教学活动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 ,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  相似文献   

9.
陈伟丽 《学周刊C版》2014,(9):151-151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发展,人们的脑海里频繁出现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传统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有资料显示,传统教学指的是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运用传统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一定能力的教学活动。它注重知识的传授,却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干巴巴的枯燥无味的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没有形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教师教学的模式僵化。或者是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很模糊.机械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缺乏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雨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掩盖了学生富有个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新课程的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理论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而过程教学的理论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它有助于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事实的认可,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一、注重能力培养,而忽视知识积累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近年来,高考、中考题逐步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考查知识面加宽,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智力拓展和能力的培养。因而,部分教师从过去教学中的重知识轻能力,转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不断改革的同时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而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也能促进学生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加上初中阶段又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强化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作为数学能力的一部分,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日后的学习。为此,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几点策略,供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王吉余 《湖南教育》2006,(11):22-22
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是着眼于发挥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发挥学生个性的教学.探究性教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主体精神的培养,是在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主体性教学思想.因此,它既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受课堂时间、教育资源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不注重方法的传授,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但教学质量却不甚理想的现象。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陈存莲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不去,很多情况下,是学习方法不得当造成的。许多学生靠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有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观念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钟常梅 《新疆教育》2013,(7):157-157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在于教会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之逐渐具有自学的能力,不但能学好数学,而且会终身受益。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将"传授知识"和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有效做法,彰显教学模式改革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多年的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和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重视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注重书本知识,轻视实际应用;注重考试成绩,轻视能力的培养,这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于是,所选拔的学生擅长的只是知识的模仿、继承,造成重理论缺实践,重知识深度缺少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