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梅花桩拳名家韩建中甘肃兰州李希平来信:对以健身为目的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中老年人来说,是应该以练习柔和缓陧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为主,还是崇尚快速刚猛的二路为好?陈正雷答:在现代社会,太极拳的首要功能就是健身。只有身体强健了,才能谈太极拳的防身自卫功能。对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来说,健身更应放在首位。在陈式太极拳的练习中,一路拳是基础,最吃功夫,所以,  相似文献   

2.
张军波 《中华武术》2007,(11):52-54
河南省禹州市张书勇发来E-mail我一直练习陈式太极拳,在这些年的练习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陈式太极拳中"内气"和"内劲"的区别在哪里?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陈正雷答:关于太极拳的内气,人们都觉得很神秘,论述的人也很多。我认为,内气可以看作是通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在体内产生的一种微量元素(姑且这么说吧)。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都能感  相似文献   

3.
张君 《武当》2013,(1):17-19
一、太极拳之“劲” 提到太极拳,提到“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练习太极拳时常提到的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谙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不是“拙力”,而是太极拳之“劲”。  相似文献   

4.
陈式太极拳做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思想和健身效果,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陈式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方面近些年来也是卓有成效.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陈式太极拳的源流、技术、价值、现状与发展四个方面做详细述评,结果认为: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庭)所创;技术上要求刚柔相济、以腰为轴、连绵不断,对敌时后发先至、意在人先;价值上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神价值与强身祛病的健身功效;传承者应更多关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传承方式应与时俱进,争取在国内与国际上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谢千里 《精武》2007,(4):22-22
一、缠丝劲的真意太极拳爱好者对“缠丝劲”并不陌生,尤其是陈式太极拳、洪传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可是,细细研究起来,我们又难以讲清楚什么是缠丝劲?它的典型形式是什么?训练的要点步骤是什么?具体实作时又是怎么随机应用的?诸如此类问题,困扰了不少太极拳爱好者。  相似文献   

6.
孙国玺 《精武》2009,(1):41-43
陈式太极拳推手是独具风格的传统推手方法.主要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动作虽少,但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太板拳的棚、捋、挤、按、揉、捌、肘、靠的基本技法。通过推手练习。可以全面提高拳术水平。此套推手法是由陈式十七代太极拳宗师陈发科先生所传.在太极大家洪均生老先生的继承发扬下,汇集以洪派太极拳现任掌门人李恩久先生为首的多位洪派太极拳名家的数十年经验总结.是现保留并继承的陈式太极拳唯一的一套正宗推手法。今介绍给广大爱好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的人们,不仅以此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在太极拳推向世界之时,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医与武术这两大国粹,而陈式太极拳与推拿按摩是这两大国粹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式太极拳以其弹抖发劲、粘连缠绕、刚柔相济等特点立于中华武术之巅而推拿按摩则以无创伤、无痛苦、效果显著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它们均以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历经数千年的不断发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陈式太极拳发力特点和推拿按摩发力特点,认为它们在发力上具有相似性,并总结了它们的相似性,旨在通过本研究启发初学推拿按摩的学生练习陈式太极拳有利于提高推拿按摩水平。  相似文献   

8.
松活弹抖的爆发力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也是陈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的主要区别之一。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发劲都很喜欢,但苦练多年,能将劲发得淋漓尽致,随心所欲,意到气到劲到者,却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不得要领。如果真正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发劲的规律,练好也并非难事。笔者在多年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潜心探寻其奥秘,现就练习太极拳发劲方法谈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陈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必须在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情况下,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个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秩序渐进,用心揣…  相似文献   

9.
王文国 《武当》2015,(3):26-27
时下,一些太极拳书上说练习太极拳要有声有韵,许多人看字取义,片面理解,一边播放着音乐,一边练习太极拳,认为这就是有声有韵练太极,殊不知这是对太极拳声韵的错误理解。一、太极拳声韵的含义太极拳声韵的基本含义是指动作的节奏感和连续性,而不是指伴奏音乐的声韵。随着功夫的提高,由外形动作的声韵慢慢配合人体生理运行上的声韵,再逐步提高到体内精气神上的声韵,继而再提升到太极内劲的声韵,最后提高到意念上的声韵。因此,功夫层次决定了声韵的层次,声韵不是练习太极拳的方法,而是检验将各种太极拳要领是否练习到位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健身文化价值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梳理太极拳健身文化的发展脉络,探溯太极拳健身文化的价值取向。研究结果为,陈式太极拳成型,太极拳健身文化初露端倪;杨、武、吴、孙式太极拳定型,太极拳健身文化显见于世;太极拳健身文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贵和持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又叫“缠丝功”,是陈式太极拳运动内缠外绕相结合的总称,也是陈式太极拳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2.
所谓纯柔无刚的太极拳,是指练习时从头到尾始终以柔和缓慢为主,几乎没有任何明显发劲的太极拳。对于只求健身者来说,自是少有人去深入探讨太极拳的精深内涵及来龙去脉,大家一般只求活动一下身子骨就满足了。但令人费解的是,在这个健身队伍中,却逐渐出现了一些自称曾得太极拳真传的“大师”“传人”,他们著书立说,不遗余力地“弘扬”太极拳,并将“技击”一再贬为太极拳的“末技”。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练习的能量消耗和甲皱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和对许多慢性病的治疗功效,已为大量的文献报导所证实。但是,太极拳不同拳式的能量消耗以及太极拳练习对微循环的影响未见报导。本课题的目的:测定陈式、杨式和简化太极拳(简称陈式、杨式和简式)高架势和低架势练习的能量消耗,以了解这些拳式的生理负荷量,为不同健康水平的人选择练习拳式和架势提供生理学依据;观察一套杨式练习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观  相似文献   

14.
吴永霖  陈建南  赵蕾 《武当》2003,(2):16-16
传统太极拳的技法通过推手练习来掌握。在推手练习的过程中,初学者必须掌握四种劲。用传统的武术术语来说,这四种劲分别为黏劲、走劲、引劲和拿劲。从技击的角度讲,四种劲又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化劲和发劲。黏劲和走劲属于化劲;引劲和拿劲属于发劲。笔者于1964年在上海师从褚桂亭先生习杨式太极拳,有幸得闻其详,今粗述先师遗意,以飨武林同好。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述了陈式太极拳中的力学原理、人体重心线,从怎样引劲落空,怎样蓄发互变、化打合一等方面,对陈式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技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式太极拳系统化训练共分为六个阶段,这就是学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定架子。通过这六个阶段的训练,可使你能较系统地掌握正宗的陈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弄清楚每个阶段需要掌握什么内容,需要纠正那些问题,明白自己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程度。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训练,你就能较系统地掌握它的风格特点、运动规律、劲别用法等,为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邵义会 《武当》2011,(5):15-18
陈式太极拳古朴,练功行拳具有以下特点。一、以松为基练习太极拳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放松,练习陈式太极拳也不例外。陈氏太极拳的特点是快慢相间,轻沉兼备,刚柔相济,虚实互换,松活弹抖……。初习此拳不好掌握这些特点,也不好掌握放松的  相似文献   

18.
陈式太极拳的系统化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痕 《中华武术》2006,(9):36-37
在陈式太极拳发展传习过程中,历代拳家积累了一套系统严密的训练方法。在此,我将陈正雷老师讲授的陈式太极拳传统训练方法与自己多年练习及教学当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体会结合起来作以介绍,敬请各位指正。陈式太极拳系统化训练共分为六个阶段,这就是学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定架子。通过这六个阶段的训练,可较为系统地掌握正宗的陈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弄清楚每个阶段需要掌握什么内容,需要纠正哪些问题,明白自己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19.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6,(2):12-14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江西中医学院姜迪来信: 我练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已经一年多了,现在有一些问题希望得到名家解答。 1.练拳一年,我发现自己右腿明显比左  相似文献   

20.
陈发科于1928年到北京公开传授陈式太极拳,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发展中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式的一代宗师。陈发科在北京近三十年的传拳授徒实践过程中对陈式太极拳有所发展与创新,增大了拳架动作的螺旋缠丝劲,创造了一些新拳式,对一些过去有式无名的动作赋予了名称,把陈式太极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其修订的拳架成为后世流行甚广的陈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