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的“检测仪”和“参照系”。以2018年和2021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体育与健康结果的对比分析为切入点,结合学校实际调研,基于数据诊断,长郡梅溪湖中学初步构建起护航学生体质健康的“五部曲”校本化应用范式,实现智慧体育赋能,为推进质量监测结果在学校发展中的常态化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钟君 《考试研究》2014,(6):69-73
澳大利亚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义务教育国家基准,并建立起国家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在介绍澳大利亚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怡静 《广西教育》2022,(4):4-6+10
本文通过对比《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与2015年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在强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方面的突破及时代要求,论述广西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4条路径,即建立多部门协作的结果应用机制、组建专业能力强的监测专家队伍、设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搭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4.
2018年7月,我国发布了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如何用好监测结果,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东湖区用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授予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县区"(江西省唯一县区)。本文以东湖区运用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为例,阐述了区域运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工作机制、客观解读监测报告的成效和直面问题积极改进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区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改革是区域整体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实施区域跟进式“能力模块监测”评价改革,架构跟进式评价框架,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工具和方式,实行模块化动态监测,培养区域评价教师队伍,探索体现素养导向的区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田洪明 《人民教育》2020,(5):F0002-F0002,I0001
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更凸显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瞻性和重要性。教育如何从“管理”跨向“治理”?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简称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中的“排头兵”,深圳福田区十六年磨一剑,充分发挥质量监测的基础性、先导性、前瞻性作用,把脉问诊“治未病”。  相似文献   

7.
监测结果运用是“监测—反馈—整改—提升”工作完整闭环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监测工作的现实价值与教育改革成效。对监测数据的精准分析与深度挖掘是结果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长沙在8年监测实践和结果应用基础上,探索出“市级总体数据分析、区县横向数据分析、年度追踪数据分析、数据结论全盘分析、质量互证综合分析”的市级监测数据应用路径,为充分发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功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形成的大数据,应充分用于推动区域教育发展,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对此,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区积极推进监测结果应用研究,通过政府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强化教育管理中的“数据意识”和应用实践。用“大数据”为教育决策赋能,驱动教育目标精准定位,方能促进教育管理思维的变革与提升,逐步形成“互联网+”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王曦 《广西教育》2022,(13):8-10
本文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广西德育监测结果应用,分析导致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原因,据此提出配足专任教师、完善教研机制、优化培训体系、改革教师评价机制等促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通过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在教育发展中做到管理有依据、办学有方向、教育有方法、质量有提升,促进了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措施包括通过打造"数据玩家"和构建"结果应用体系",从人才和机制两方面入手推进质量监测结果的研究和应用;通过综合研究、对比研究、个体研究,助力区域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施策;通过梳理问题清单,激发教育改进行动。  相似文献   

11.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特别是义务教育质量的保障是国家的责任。当前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正成为我国国家层面议事日程的一部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国家和省两级新课程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逐渐受到重视并付诸实践。为扩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知识基础,本期推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博士及其团队成员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价值和实施模型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这一主题的讨论,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贡献自己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颁布了,这为学校管理者带来哪些思考呢?近年来,国家高屋建瓴,出台多项改革文件,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还有“双减”“课后服务”等多项政策的出台,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人们的旧有观念,向着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前行。但在具体落实中,家长、社会、学校尚未完全形成合力。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当“五育并举”遇到“考试分数”时,“五育并举”也往往只能让路。还有一些学校把质量监测错误地理解为另一种考试,  相似文献   

13.
在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常州金坛入选科学教育典型区县。20多年来,金坛科学教育以“为了发展每一个”为目标,通过“创、育、研、训、评”五大举措,在课程理念、课程管理、课堂教学、师资培育、课程评价等方面逐步形成区域课改一体化综合改革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义务教育阶段推进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做了聚焦式的分析,从质量标准、质量类型、质量主体和质量动力等角度,对当前学校质量发展中的不同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以“谁之质量?何种质量?”问题为线索,提供了一个反思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乃至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质量问题的讨论性框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和监测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构建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指标框架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比较分析发现,国际大型教育质量监测项目中区域影响因素监测指标框架的研发和构建大都聚焦学生发展结果,具有理论基础坚实、政策取向明确、兼顾稳定性和科学发展性、体现简洁性和可比性等特点。充分考虑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基于CIPP评价模型,以学生发展结果为根本旨向,体现重要政策关切,坚持吸收借鉴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注重区域特性并兼顾简洁性、可比性等,尝试构建我国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指标框架,以期为今后研发设计和实施开展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林宾  张丽 《四川教育》2022,(21):18-19
<正>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一个“体检仪”,它能全面诊断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身心健康发展状况,也能全面诊断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教师配备与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状况,揭示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乐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组基于自2014年以来历次国家、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构建基于“研创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样态,努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和一些省市相继成立了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相关工作.但是,从近年来开展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展来看,结果并不如人意,尤其是一些根本性问题仍然处于混沌之中,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走上歧途,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与测评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质量监控、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与测评成为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对国内外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与测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启示我们要尽快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国家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在核心课程领域的学业发展水平测试,以为国家相关教育决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评价改革是确保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如何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是推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问题。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增加了“学业质量”,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评价改革提供了依据。分析学业质量与学业评价之间的关系,讨论义务教育数学学业评价改革的突破点,研制科学的评价框架及评分标准,探讨学业评价改革方向,可以为未来义务教育数学学业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学校在面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时,力求将监测结果应用到学校管理之中,通常会思考"为何用""怎么看""谁来用""用什么""怎么用""如何保障""怎么支撑"等问题.运用问题导向,充分开展相应的研究与实践,对以上七个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形成了学校应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系统思考,助推学校管理走上人本的、理性的、科学的道路,进而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