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从正面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基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从积极心理学理论出发,探究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周海燕 《家长》2024,(3):44-46
<正>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积极面的心理学分支,强调个体的潜能、优势和幸福,而非仅仅关注心理问题和障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潜能,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法治意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分析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合理地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一、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心理学研究新方向,提倡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前提下,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本文就甘南藏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外部环境以及学生的积极特征做了简单分析,并阐述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在甘南藏族地区开展英语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基于积极视角对传统心理学展开的新兴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关注人类心理健康,以促进人类幸福发展作为核心目标,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对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展开研究。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在求学探索中产生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心理素质持续发展。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新兴科学,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进行研究,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从心理学上看,情感是人们在面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身需要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恰恰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积极情感是一种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  相似文献   

6.
郭海波 《考试周刊》2011,(53):186-187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扩大教育的范围,促进更多学生进行积极人格的培养,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创造力。辅导员既要起到示范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又要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还要采取一定的团体辅导方式。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教学中积极心理学渗入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学生的心理,运用心理知识来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积极心态。本文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以期将积极心理学更好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主要关注积极心理学对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即利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型人格可以帮助个体更容易取得成功,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有利于个体自我价值的体现。基于这一点积极心理学提出运用积极型人格理论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型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0.
郭茜 《考试周刊》2013,(88):117-117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指人类自身不断挖掘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如果把积极心理学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能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黎杰 《教育探索》2008,(7):124-12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它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消极层面与取向的反思。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启示:教育实践要积极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要努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要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为教育实践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为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介绍,分析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重点探讨积极心理学在职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行动,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使现代心理学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心理学模式转换,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研究新趋向、新视野和新领域,成为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通过积极心理学视角,打开办学思路,有针对性的面向师生群体,进行教育实践探索。以幸福教育为导向,构建校园幸福氛围;以生态发展为方式,成全教师幸福生态发展;以幸福学生为目标,成就学生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5.
钱明霞 《教育》2015,(7):62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笔者将积极心理学引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积极品质、诱导积极情绪和增进积极体验等进行了一些尝试。驾驭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专念"和"潜念"两部分,前者是有益的,而后者是有害的,它们的力量都非常强大。"专念"状态能让学生更好地驾驭地理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迎来"第二阵风"在地理学习中,学生经常会说"累死了""烦死了"。这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由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旅游业是提升个人和社会发展与幸福指数的行业,我尝试着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中职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来诱导学生的积极情绪,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下面,我以"旅游文化"课程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燕 《文教资料》2007,(21):136-138
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补充,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学校教育中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己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以及心理暗示、积极情绪等观点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积极道德人格的培养,以及积极教育环境的创设都起到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