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在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例如,我们用手机通话时手机是在发射电磁波,接听时手机则在接收电磁波。但因绝大部分电磁波是看不见的,所以学生对电磁波发射中的载波、调制、解调等概念均没有感性认识。在一本专业书中笔者看到:"贝尔在1880年就利用太阳光作光源,大气为传输媒质,用硒晶体作为光接收器件,成功地进行了光电话的实验,通话距离最远达到了213m。"受此启发,笔者试着做了一个以简易可见光作为载波的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因为载波是可见光,利用该装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电磁波的发现”一节,介绍了“赫兹的电火花”实验.该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一个伟大预言——空间可能存在电磁波,把天才的预言变成了世人公认的真理,并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教材在“做一做”栏目里还介绍了“捕捉电磁波”的实验.笔者认为做好“电磁波”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有助于学...  相似文献   

3.
李毅 《小学生》2006,(4):24-24
学生们通过手机能获得科学实验的提示,然后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再通过手机把实验结果提交给一个专门网站,学生们还能在手机上参加科技小测试,家长也可以查看孩子们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强大的电磁波长期在脑边释放,会影响少年儿童大脑发育,严重的会诱发脑瘤。癫痫病人:手机的电磁波是空间电磁波的4至6倍,少数劣质手机产生的电磁波超过空间电磁波百倍,可使脑电图异常,有诱发癫痫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家教指南》2007,(6):32-32
俄罗斯国家防辐射委员会主席尤·格里戈里耶夫说,使用手机时电磁波可以进入大脑的说法是无可辩驳的,因为使用手机时,人体成了天线的一部分。在相同条件下,儿童受到电磁波的伤害要比成人大,因为他们头小、颅骨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刘进京 《物理教师》2001,22(3):20-21
学生学到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部分的时候,好奇心强,热情高,如果因势利导,增加演示实验,让电磁波携带着声音信息发射出去,并且接收到,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笔者通过把J2464型信号源改造为简易中波发射台,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每当你在收音机旁听到那悦耳的声音时,每当你在电视机前看到那清晰的图像时,每当你用手机和远方的亲人远距离通话时,你是否想过其中的道理?其实,这功劳应归于电磁波的发现者,是他通过认真、细致的实验找到了空中的“信使”———电磁波,开辟了电子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他就是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兹.1857年,赫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小时候的赫兹受到父亲广博知识的熏陶,不仅喜爱物理学,而且还特别喜欢木工制作和画图.21岁时,赫兹考入柏林大学,成为当时著名物理学家亥姆霍兹的得意门生.从此,他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中使用手机者逐渐增多,但使用手机面临着电磁波的侵害,因此加强自我保护是十分必要的。这里告诉你几条具体的防护措施。1.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容易致癌,所以电话接通1秒后再接听。2.手机接通时,应尽量使其与大脑保持一点距离。  相似文献   

9.
法国《未来科学》杂志近期刊登了一篇关于电磁波的科普短文,文中指出,电磁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它对人体到底有害无害?手机普及、基站倍增、3G上马以后,人们对这一问题正在倾注越来越多的关注热情。  相似文献   

10.
一、填空题1.当导体中有电流时,在周围空间会有电磁波向外传播,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传输的.2.方向来回的电流叫做电流.它产生的电磁波的频率等于电流的频率,即每秒钟内电流电流每振荡1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电磁波的.3.电磁波的波速等于米/秒.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4.频率的国际单位是,简称用字母表示为.有的收音机上频率单位用字母KHz表不,MHz表示1Hz-KHz=MHz.5、电磁波的波速、波长、频率三者的关系是:波速=某电磁波的频率为2×103千赫,它的波长是米,6.用于无线电通信伯电磁波叫做波按波长一般分为个…  相似文献   

11.
张童 《教育》2007,(9S):42-4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民已达到1.62亿,其中4430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其中,光是学生网民就占了36.7%。面对中小学生个人拥有手机数量越来越大的现状,不少学校纷纷制定措施,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管理和限制。专家认为,手机在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聊天、考试作弊等问题的产生,此类“校园手机族”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要点(一)无线电通信利用电磁波来传送声音信号和图象信号.电磁波: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周围空间会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及其关系.波速=波长×频率电磁波的发射过程:利问振荡器产生高频率振荡电流,利用调制器把高频振荡电流和声音信号电流结合在一起,使高频振荡电流随着声音电流变化而变化,最后输利发射天线上发月}.电磁波的接收过程:利用天线接收各种频率的电磁波.通过调谐器选出我们需要的带有声音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再经过检波器取出声音电流,声音电流再通过耳机而发出裁…  相似文献   

13.
刘自考 《物理教师》2010,31(6):21-21
用收音机、手机、遥控器等日常用品,做电磁波发射与接收及电磁屏蔽的实验,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拉近了物理与实际的距离,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4.
家教文萃     
儿童用手机伤害比成人大俄罗斯国家防辐射委员会主席尤·格里戈里耶夫说,使用手机时电磁波可以进入大脑的说法是无可辩驳的,因为使用手机时,人体成了天线的一部分。在相同条件下,儿童受到电磁波的伤害要比成人大,因为他们头小、颅骨薄。在一次实验中,科学家利用儿童大脑模型测试了使用手机时大脑吸收的辐射量,结果发现,儿童大脑吸收的辐射相当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磁波无孔不入,以至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了解一些民磁波的知识,已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下面在课本提供的电磁波知识的基础上,再综合地了解一下电磁波.  相似文献   

16.
表情启动效应就是指教师最初站在讲台上所表现出的情绪对学生情绪的感染效应,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师表现出积极的愉快情绪,学生的愉快情绪的强度会提高26%,但是如果教师表现出悲伤情绪,学生的悲伤情绪会提高43%。客观语言提示是指教师对学生流露出的语言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客观积极的情绪提示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3.95%,同时人的悲伤情绪下降17.3%;悲伤情绪提示后,人们的悲伤情绪提高26.8%,同时,愉快情绪下降16.7%。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观提示效应也很明显,我们的研究表明,积极的自我语言提示后,愉快情绪强度上升17.3%,但是消极的悲伤语言提示后,愉快情绪下降12.1%。因此,目标提示后,人的情绪会向着提示的方向改变。目标提示是指人们确定的目标对自己行为的影响效果。我们的研究表明,低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示,造成被试的记忆效果下降20%以上;适当高于学生一般情况的提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5%-18%。  相似文献   

17.
汪宜 《考试周刊》2010,(42):219-220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物件。手机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在体验手机的便利的同时又不让其成为学生的“高级玩具”,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探讨的话题。本文作者以中职学校一二年级部分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后期的数据分析得到结论: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家长、学校及学生应共同努力。将手机的功能扬长避短,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提前的祝福     
我唯有.不知如何表达的感激。 早上醒来,手机的振动提示:2月20日,妈妈的生日。忘记了是什么时候设定下这样的提醒。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华光中学Vivian问: 新学期开始后,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用压岁钱买了手机,看着他们打手机的样子,我心里也痒痒的。可是当我和妈妈商量也用自己的压岁钱买部手机时,妈妈却坚决反对,她说手机的电磁波辐射很强,对身体有害,特别是对青少年,会影响到脑子,甚至形成脑瘤,造成学习能力下降。我妈妈说的有道理吗?手机的电磁波辐射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体验,正在正常通话的手机和人一起进入电梯时,通话会突然变得极不稳定;在有些钢筋混凝土的楼房里通话效果也不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手机通信的载体是电磁波,而电磁波会被铁罩或者密集的钢筋网格屏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