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查娜 《新体育》2006,(3):28-28
培养一名网球运动员家庭要投入多少?时代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这个数字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很多中国家长在孩子十二三岁时,一年花费二三十万元人民币把孩子送到美国专业的网球学校学习。在进入专业队之前,一个网球运动员从服装、鞋帽到球、球拍、租用场地费、比赛报名费、请教练费等都由家庭承担。这个阶段可以从孩子六七岁在少体校或是私人教练那里学习网球开始,一直到初中一二年级也就是孩子十二三岁进专业队之前。而按照现在中国网球的培养模式,进入专业队之后,这些费用将由国家、地方、个人各1/3的比例出资。为了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培养…  相似文献   

2.
乐乐 《网球天地》2013,(4):82-84
网球与高尔夫非常相似,国外普及程度、职业化程度很高,中国球员李娜夺得法网大满贯后,国内网球热开始蔓延,许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网球,虽然学习目的不同,但是有一定数量的父母盼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费德勒、纳达尔、莎拉波娃那样的球星。同样,许多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从小得到父母的培养和帮助,父母的爱一直贯穿于他们整个职业生涯。与高尔夫球一样,网球运动员的成功同父母的帮助密不可分,在孩子初学网球阶段,父母的作用甚至比教练的作用还要大。  相似文献   

3.
匡许衡 《网球天地》2008,(9):132-134
由于工作的关系,加上定居在尼克·波利泰里尼网球学校所在地(美国佛罗里达州布莱登顿市),作者经常有机会和尼克本人以及网校其他很多资深教练、体能教练以及心理教练就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和在这里训练的学生家长以及很多国内著名教练也有过很多沟通,发现国内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单一性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还是比较突出的,致使很多有天赋的孩子长大之后只能没入到茫茫人海中。作者结合尼克网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本人运动心理学的背景,特撰写此系列专题,希望能对家长、对国内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有所启发.有所帮助。系列专题将包括4个部分:1.家长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中扮演的角色;2.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心理分析;3.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体能训练的要点;4.平衡发展.造就英才。(本刊将分三期连续刊登)  相似文献   

4.
格雷格·罗伊,一个优秀的少年网球教练,对于网球教学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练的举止孩子的行为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而教练就是创造这个环境的人。教练的举止也与教练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或亲密程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专家邮箱     
孩子的主见 专家您好,我是一名网球教练,现在自己手里有几个8—11岁的小孩。其中有一个十岁的小孩各方面条件明显离于其他孩子,他的家长和我都很想把他培养出来。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让我非常头疼。这个孩子特别有主心骨,  相似文献   

6.
谢明 《网球》2013,(7):73-73
林秉超做过职业教练,更多的时间是在香港从事青少年网球工作,这个位置让他对孩子的梦想有更深刻,更理性的了解。2007年,腾飞的中国经济已经可以让很多孩子脱离传统的体育体制,走网球的自我成才之路,林秉超敏锐地感觉到这里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确定性,太多的孩子和家长对前程模模糊糊的,于是,就有了  相似文献   

7.
黄长明 《网球》2010,(6):94-95
儿童网球启蒙培训,选择往往是第一步。10岁以下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父母准备让孩子开始接触网球,是否需要一个专业教练,如何选择教练,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教练,什么样的教练才是一个优秀的启蒙教练,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家庭版”开办这一年多来,我们接触了不少追寻网球梦的孩子、父母和家庭,不止一次地被他们那股对网球的执着和信念所感动和激励,他们中绝大部分孩子是在家庭的支持下,投师于各省市半专业或专业训练队,这是目前我国运动员普遍的成才道路。一天,一个家长的求助电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希望我们帮助他的孩子找一位高水平的专业网球教练,能够把他的孩子培养成职业运动员,不惜任何代价……长途电话中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和对网球运动的执着。这个电话引起了我们关于成才道路的另一番思考。确实,有一部分特殊的网球家庭,他们游离于一般的成长道路之外,父母自己带着孩子在为网球奔波着、付出着,他们势单力薄,但他们确实在为网球打拼着,寻找看一条大家都未知的路……  相似文献   

9.
金路 《网球》2010,(4):110-112
有句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看看中国现在的网球培训市场,可不是嘛,很多俱乐部都聘请外籍教练作为招揽生意的法宝,各种肤色的网球教练讲着各国语言冲击着本土的网球教练。很多小朋友的家长都是本着一箭双雕的目的找外国教练的——不但能学打网球,还能学外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网球在青少年中得到广泛开展,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四处寻找教练,而且年龄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当前,我们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教练,来满足普及和提高青少年网球训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乐乐 《网球天地》2012,(1):102-103
国内青少年学习网球大致有三种背景:一是自己感兴趣、拜师学艺;二是父母对网球感兴趣,带孩子学网球.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网球运动员;三是父母让孩子能学会一项高雅的运动,顺便锻炼身体,将来并不指望孩子在网球运动中有大作为。这三种类型的孩子,学习初衷各有不同.起初孩子或父母可能没有明确的目标,但经过三四年的基础训练和比赛.如果能继续坚持打网球,教练就有责任为孩子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12.
匡许衡 《网球天地》2009,(1):122-124
由于工作的关系.加上定居在尼克·波利泰里尼网球学校所在地(美国佛罗里达州布莱登顿市),作者经常有机会和尼克本人以及网校其他很多资深教练、体能教练以及心理教练就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和在这里训练的学生家长以及很多国内著名教练也有过很多沟通,发现国内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单一性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还是比较突出的.致使很多有天赋的孩子长大之后只能没入到茫茫人海中。  相似文献   

13.
金路 《网球》2012,(11):64-68
在中国,网球运动的推广正在快速进行中。有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触到网球,但又苦于找不到真正的入口。很多入口并不是通向世界前十或是大满贯决赛的光明大道,更多是磕磕绊绊的羊肠小道,或是一直走不出去的百慕大,没有终点,也没有远方。究竟该通过何种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是网球家长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受2012年耐克全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总决赛赛事主办方的邀请,本刊记者有幸在成都对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网球教练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青少年网球教练更是如此。在大名鼎鼎的尼克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曾经执教过贝克尔、伊万尼塞维奇的名帅鲍勃·布莱特,强调的是教练的责任心和能力,陪伴张帅单飞的本土优秀青年教练刘硕认为,要取得比赛胜利,球员的心理状态尤为关键,“老练”张大陆则希望启蒙和基础训练期的教练能和家长、老师一道,共同担负起教球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网球运动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一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网球方面有所造就,积极支持孩子参加网球训练。那么请问家长们:您们知道怎么样科学地引导孩子参加网球训练吗?孩子们参加网球训练时家长又应该做些什么事呢? 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网球天地》2014,(9):136-137
从中国到美国,1万多公里的距离阻挡不住中国学子对美国高校的向往与憧憬。但美国名校动辄2200多分的SAT录取成绩让许多孩子望洋兴叹。可如果有网球特长,你就比其他孩子有了多一重选择,因为通过美国大学网球选秀这条路,你依然有机会敲开美国高等学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金路  陈功 《网球》2008,(6):98-99
本期主讲教练:粟辉在北大西门斜对面的海淀区体校里,活跃着一批热爱网球运动的孩子们。虽然练习网球的目的各不相同,但他们对网球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网球的希望。海淀体校接收在放学后想要学网球的孩子。如果有好的苗子,往专业队输送,而对于只是想锻炼身体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王晨今年正好大学毕业,又一次面临人生的转折点,但不管未来作出何种选择,他说网球将永远是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他小学三年级时,上海市长宁区少体校来招生,王晨也报了名。网球班的教练宋光顺在挑选学生时,觉得小王晨体能不错,挺有潜力的,便去和王晨的父母商量能否让孩子练网球。10  相似文献   

19.
《网球》杂志今年第五期上有一篇香港网球协会总教练林秉超先生写的文章《十四岁,亚洲职业网球的软肋》,读后我的感想很多。我以为,目前有两个理由要求我们更进一步的探讨这个问题,这两个理由是:一、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在“体制”外参加网球的系统训练,这是中国网球的希望之所在;二、在中国,网球训练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手段上都亟待提高,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资源流进网球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了;同时,这些“体制外”的少年对网球的各种新理念有强烈的需求。林秉超先生在文章里列举了很多问题,我都深有同感。同时我还认为,在中国的现阶段里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教育家长”。因为家长才是掌握着这些少年成长的过程的决策者,而目前亚洲的各种投资者,网球协会、管理中心、企业,正如林秉超先生所说,只有在看到比赛成绩的时候才会出手赞助。因此,家长必须懂得:一、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职业球员的“料”;二、如果是“这块料”,如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任何花上5分钟时间观察青少年网球比赛的人都会知道,欺骗和对欺骗的指控有多么普遍。作为教练和父母应该认真思考:是什么使这些孩子选择了欺骗手段?我们该如何教导孩子处理所遇到的欺骗行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