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话     
《网球》2008,(7):16-16
罗杰·费德勒:"毫无疑问,我也想打得好一点,但是以我今天的表现实在无能为力。"——法网决赛的速败被媒体解读为"费神崩溃了",在赛后采访中,那个超人一样的费德勒不停地重复着前面这句话。  相似文献   

2.
转折点     
serra 《网球》2008,(8):17-17
我想现在该是关注费德勒的时候了,当纳达尔在温网赢来他的决战时刻开始新纪元的时候,我还没有选择费德勒,那时候纳达尔正挥舞着球拍冲向费德勒,用这个词形容他刚好合适。决战时刻,是一个由巨大潜力涅磐为伟大冠军的选手的最好定义,他还有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想一想1996年皮特·桑普拉斯对克雷特加的情景吧,决战时刻就是命运的升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正确的对手。  相似文献   

3.
你说我说     
《新体育》2007,(11):3-3
公民楷模 在瑞士奥尔根休假的费德勒和四个朋友跑到苏黎世湖边一家餐厅吃饭,事先没有预约.到了才发现餐厅已经没有空位。于是,餐厅经理只能把费德勒和他的朋友请了出去。“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吗?!”那位经理并没有听到这样的台词——费德勒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决定。临走前。他还面带微笑的给围上来的一帮球迷签了名。  相似文献   

4.
有别于费德勒一枝独秀的男子网球,当今的女子网坛,最为活跃的是3张我们熟悉的面孔——海宁、莎拉波娃、毛瑞斯莫,她们占据了年终世界排名的前3位,包揽了4大满贯赛事以及WTA年终总决赛的冠军,她们无疑是当今女网这场舞台大戏的主角。  相似文献   

5.
微观“全能王”费德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2月初登世界第一宝座至今,费德勒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技战术运用日臻完美,几乎已经没有多少合适的形容词可以描述他的出类拔萃。今天的费德勒堪称史上最强的全能型球员,对他的技战术细节进行一次全面解析,无疑可使我们得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网球》2006,(1)
一等奖:费德勒/作者:魏征球童的红衣及费德勒的面部特写,充斥着整个画面。纯粹、兴奋、而又令人震撼。作为大师杯的主角,他几乎完胜了2005年全部的赛事。但在上海,踝伤,其他选手的退赛,令结果扑朔迷离。可他必须坚持,取胜,还要取胜,因为全世界都在等待他胜利的消息,没有选择,更没有退路,坚韧的表情仿佛从球童那里领取的不是网球而是冲向战场的子弹。二等奖:布赖恩兄弟/作者:姜晓文不知是哪个坏蛋放的一个小球,让两位服装长相都一样的大个子像百米起跑一样开始冲刺,没有气息和时间用来沟通,因为那样会影响速度,只有快跑,宝贝儿!快跑!谁快我们都有机会。奇妙的动作是这张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大侠 《网球天地》2020,(1):87-95
纳达尔和乔科维奇是费德勒进步的根源。2004年2月,费德勒首次登顶男单排名世界第一。但从那时起,比费德勒年轻5岁的纳达尔出现,成为费德勒前进道路上的对手。再之后,比费德勒年轻6岁的乔科维奇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样,形成了费德勒、纳达尔、乔科维奇三巨头相抗衡的局面,并一直持续到今天,男子网坛在三巨头的带领下水平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天王复活     
贝贝 《新体育》2012,(8):88-91
“我理解那些说我正在走下坡路的人,我也说过,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我知道在过去几年中我离大满贯冠军近在咫尺。这种信念让我取得了今天的胜利。”——费德勒  相似文献   

9.
《网球》2006,(10)
浓眉、大眼、硕鼻,费德勒的网球有一种让人永不生厌的美——平衡。这是一种人类对人体姿态的欣赏,犹如体操。在费德勒迅猛的发球和正手火力下面,还隐藏着一把可以直捣对手咽喉的利器——单反。就如同瑞士的军刀,费德勒的单反也以灵活、机动、功能其全著称,一旦需要,它足以一招制敌!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的夏天,瑞士小将费德勒拥有了一个可以和桑普拉斯对峙的机会——温布尔顿公开赛男子八分之一决赛。那一年,费德勒年仅19岁,在国际网坛鲜有动作,惟一一次让人们记住他的机会是他与辛吉斯搭档获得霍普曼杯。在此之前,费德勒同所有同龄球员一样视桑普拉斯为心中偶像,刚毅而又沉默寡言的桑普拉斯在费德勒心中占据着很高的位置,所以,在得知自己下一个对手将是桑普拉斯时,费德勒相当激动,他将即将到来的这场比赛称为“梦幻般的比赛”。  相似文献   

11.
决赛击败穆雷并不令大多数人惊讶——尽管费德勒再过一个月就将年满31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半决赛中,瑞士人以6:3、3:6、6:4、6:3的总比分战胜了现世界第一乔科维奇,没有偶然侥幸,也绝不是因为对手发挥欠佳,费德勒的这场胜利,就像把人们带回了四年之前,那段独孤求败的光辉岁月。  相似文献   

12.
胡力涛 《网球》2012,(8):138-138
跟2009年温网男单决赛之后差不多,媒体留了很多笔墨给这场比赛的失利者,另一个安迪——穆雷。但这次不太一样的是,关于费德勒的赞美诗好像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多那么华丽。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费德勒的支持者有些词穷了,夸人的好词儿都在2009年用得差不多了,已经夸不出花儿来了;二是那些质疑费德勒的人又不好意思立马调转枪口对着自己。这次日记换个写法,就写写他们俩人吧。  相似文献   

13.
擂台     
《网球》2013,(5):12
费德勒今年还没有冠军入账,排名也滑落到第三。来到红土赛季,你认为他有希望在红土上拿下赛季首冠么?YES人总会老去,费德勒也不例外,但是他有热爱网球的精神和最棒的技术,虽然这几年有被德纳压制的迹象,但是也抵挡不了他对冠军的渴望和冲击。我相信费德勒会在红土上拿下赛季首冠!——Ceew/微博网友  相似文献   

14.
他击败了永远徘徊在法网第三轮的同胞蒙塔内斯,他击败了跑不死的休伊特,他击败了老迈的莫亚,他击败了新锐的硬地大师迪约科维奇,他击败了球王费德勒。他的全部法网之旅只输给了费德勒一盘。纳达尔的三连冠维护着法网红土的光荣传统,维护着没有被费德勒掠夺的最后一块领地,纳达尔也由伟大蜕变为传奇,在红土之王的序列中,他仅仅排在曾经法网四连冠的博格之后。但此时的红土,也只有一个纳达尔。  相似文献   

15.
15天的法网大赛落幕,费德勒又一次成为红土新国王的牺牲品。纳达尔也将他对一代球王的战绩扩大为惊人的6:1。这样,截至法网结束,今年费德勒对纳达尔4战皆负,而他对其他所有选手的战绩是44战全胜。显然,如果没有纳达尔,今天的网坛无敌的费德勒该会多么寂寞和乏味。两三年前群雄并起的局面就这样悄然淡去,连冷门和新秀的温床罗兰·加洛斯也无法稍稍扰动两个人鲜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Ricky 《网球》2013,(6):48-54
40年的时间里,ATP世界排名第一总共更换了90次,先后诞生了25位球王。球王们在为自己建立不朽功勋的同时,也在推动着男子网球不断向前发展。正如瑞士球王费德勒所言:"ATP排名系统已经成为了网球运动的一部分,它也是大家认识和接受这些伟大冠军们的最好方法,如果没有这一切,ATP巡回赛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火车 《网球》2012,(12):32-33
ATP篇【287】2012年职业网坛永载史册的最大亮点是——287周,没有之一。这一天是2012年7月16日,桑普拉斯的球王宝座286周纪录被费德勒刷新。费德勒11月4日退位,球王总周数纪录推进至302周。【按序入座】2012赛季伊始,ATP世界排名前4位为德约科维奇、纳达尔、费德勒、穆雷,随后,这4位依次获得本年度四大满贯冠军。【29/30】垄断:ATP2010年终总决赛至  相似文献   

18.
职业男子网坛的版图,有时就是“一眨眼、老母鸡变鸭”的故事。两年之前,费德勒还在大把捞取大满贯冠军和各种胜利纪录,纳达尔孤独坚守着红土这唯一的堡垒;费德勒的同龄人排着队加入“十连败俱乐部”;纳达尔的同龄人如安西奇接茬上演“伤仲水”。两年后的今天,突然变的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9.
没有费德勒的网坛就仿佛是没有《哈姆雷特》士比亚全集,这是雅虎体育曾经的评论。现在这一说法要将费德勒换成三巨头了。已被多次唱衰的三位传奇几经风雨痴心不改,十几年下来他们不但没有被取代,还在不断提升伟大和经典的标杆,被他们宠坏的网球迷还能接受当年在桑普拉斯-费德勒结合部的“平凡”冠军休伊特那样的继承者吗?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第3周,美国休斯敦。 这是一次完美的表演,自1990年以来,前4号种子选手首次齐聚大师杯4强,顶尖高手对决场面美伦美奂。这却不是一次完美的比赛,一方面赛程多次被连绵阴雨打乱,另一方面,费德勒的强大也令比赛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悬念。 公平地说,这一周休斯敦的天空下只有两个主角:雨水和费德勒。前者能让所有选手感到郁闷,却惟独拖不住费德勒的脚步;后者则让所有对手感到郁闷,正是他的存在使世界第2成了对手们能争夺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