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认为造成魏晋六朝士人的山水情结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时代动荡,政治险恶,人命危浅,山水成了“向死而生”的最佳托身之所;回归自然,拒绝异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山水成为士人重要的思辩资源,游赏栖居山水成为品评士人风雅的尺度,魏晋六朝士人认为美的人有从外形到内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唐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使上至帝王下至黎庶大兴游赏之风,而婀娜多姿、绚丽娇媚的鲜花秀木成为观赏的重要物象。从皇家禁苑到文人园林,从官方驿路到乡野小溪,皆有花卉和秀木美化。而帝王的喜好和社会的追捧使牡丹等花卉成为奢侈消费品。大量的社会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唐代花卉业的发展,进而也促进了唐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庄子对游赏与山水审美有开启风气之功。他的天人合一的哲学和游心于道的主张,形成了魏晋时在游赏中观照自然之理的审美基调。他用游赏感受阐释哲理的方法,对东晋之后山水、田园诗以景明理的方式有直接的启迪作用。他建立的虚静审美心胸的理论、超越功利的游赏目的,以及主客合一的审美境界对后世的山水文学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盂浩然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深受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响,在生活方式上,倾慕名士风度,赞美隐逸,并且喜爱游赏自然山水;在精神境界上,崇尚自然,追求人格完美和个性自由;在诗歌创作上,深得陶渊明神韵,浑成自然。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可分皇家与私家两类,最早的,据文献记载公元前的商称之为“囿”,内筑高台以观天敬神;汉有上林苑,唐有禁苑,都在长安附近,多为皇家狞猎、游赏及宴饮之所。现存的北方皇家园林以雄奇见长。私京园林,也称文人园林,唐宋两朝是滥觞,明清两代是高潮,现存名园大多散见于江南,以秀美著称。  相似文献   

6.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汉代独尊儒术的局面被打破,专制主义遭到削弱,出现了文人游赏雅集于山林的活动,诗文唱和以往还,其风炽盛,酝酿催化了山水诗的产生、发展,艺术经验臻于完美。文人的游赏联吟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瑛 《教育艺术》2006,(8):17-17,15
目前,举国上下,从城市到乡村,从军营到校园,都在为创建和谐社会而万众一心。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成为教育战线一道亮丽风景。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叛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即“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倡导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给予了青少年健康人生的理念和信条。它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典故·斗花     
长安城到春天时,盛行游赏。男女都喜欢斗花,以栽种珍奇品种为奇。所以大家都用重金买名花,以备春天斗花之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深入,科学,全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目标;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前,由四个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目标;十四大至今,以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为现代化目标。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链条。  相似文献   

10.
《孔子游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就地取材巧借河水给弟子们阐述“真君子”的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了万世师表的孔圣人与弟子其乐融融的游学情景。  相似文献   

11.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特之人,独一无二的身份和随情适性、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造就了李渔独特的旅游文学作品,其作品涉及山水、园林及各地物产,反映出李渔的旅游及"卧游"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的过程。欣赏音乐是要深入到音乐的最里层-思想和意境之中,其目的在于使欣赏获得美的感受,受到高尚情操和美好思想的陶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离不开吟诵,要在吟诵的基础上了解,在培养欣赏力的同时培养判断力。欣赏也是想象、感受和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是朱自清对古典文学欣赏理论的系统总结。这一欣赏理论,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还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提出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全国各大院校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相继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等一些相关课程。高校音乐鉴赏课必须加大投入,丰富音响资料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培养、引进专业师资,采用科学的授课方法,设置科学的欣赏环境才能真正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古今相续,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由古而今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从观览到参与.与古代旅游相比现代旅游更多的具有生活化和文化参与性的特点.因此,发展九江旅游事业,应着眼现代旅游的参与性需求,充分利用九江的山水优势,开发具有多重组合功能的旅游项目,满足大众旅游者的需求,由此丰富旅游产品结构,扩大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在唐宋时期又称粤西。粤西生态环境中既有地理位置偏远、气候炎热、多瘴气等负面因素,也有山拔水清、洞奇石美、物产资源丰富等正面因素。其对诗人心态的影响可大致概括为沦落心态、忧惧心态、喜山悦水心态、乐游心态等,诗人的不同心态折射在风格各异的诗歌作品当中。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课程的建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而文学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对文学课程专业学习之理想境界的理念建构。其基本内涵应包括:让文学课程在内容上回到文学、文化经典原典本身;强调和突出课程实施中对经典原典的接受和欣赏,让文学研究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8.
插花是一种以花为主的造型艺术设计,主要有东式、西式和现代自由式三种插花风格。本文阐述了插花艺术的发展及其不同风格特点,并结合青藏高原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色彩审美,分析介绍了欣赏与评价插花作品应当注重的鉴赏与评价要素,以为插花艺术的设计与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尽情享受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不少人以影视观赏代替文本阅读,长此以往,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力和想象力被遏制,写作能力低下.影视观赏固然能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但它对人也有负面影响.呼吁多些文本阅读,少些影视观赏,以发展和张扬人的主体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卧游",表明宗炳要以欣赏山水画的艺术美代替欣赏自然山水,因为在山水美的欣赏中,可以实行对"道"的观照,"卧游"同样能满足人们对山水的渴望。宗炳既是中国山水画的实践者,又同时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建设者,他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他把孔子的"仁者乐山"与道家的"游心物外"融为一体,作为欣赏自然美与创作山水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