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各种古气候代用指标所反映的地球地质时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气候的冷暖变化在整个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都是存在的;地球历史上气候变化的速率快、幅度大;在人类活动大量产生温室气体之前,地球气温就在不断地升降,表明这是自然周期所致;近千年来气温与温室气体排放量没有完全对应关系.毫无疑问当今全球变化仍会受到自然周期的影响,一味强调人类活动致暖可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中外气候变化的梳理,指出气候的冷暖交替变化是各时期的普遍规律。与历史上的气候变化相比,现在还处于正常波动范围之内。从历史上看,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气候变暖的积极作用占主体。历史上的温暖期多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相联系。因此,对当今的气候变暖,我们应历史地看、辩证地看,既要引起关注,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凡是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毫无例外地存在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命题。特别是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更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历史时期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正> 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世界上曾发生过许多原始民族大迁移的现象。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战争或阶级压迫,也发生过人们分散地或集体地进行从一国到另一国避乱寻安的移居。从而形成今天世界上的民族组合,也就是说,在今天世界上,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仅由本土居民单纯血统所构成的民族了,都是融合了其他民族归化人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曲线统计图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人类面临的几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 其中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在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做过相应介绍, 但在必修一中侧重介绍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别从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方面来介绍, 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对当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没有提及.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一般来说,其包括三个方面: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其中,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已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备受关注.所以,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无疑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自人类诞生以来,其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在不断加深,而工业革命的号角昭告了人类向现代化的进军,同时也是人类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污染环境的开始。虽然历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得以极大改善,但也应当看到,人类因生产力增强和生活需求提高对自然过分索取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疾病流行等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如何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环境教育主要集中于地理、生物等学科,但笔者认为历史学科中也拥有非常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以切实提高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历史教育服务现实。这既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地理环境而生存。人类和地理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也同样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史家在撰写历史的时候,在思考人类社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9.
"全球到底变暖了没有?"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落幕而尘埃落定。人类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问题尚无法定论或存有争议。有种观点认为"全球变暖威胁世界"是危言耸听。"气候变化是一个被政治家操弄的科学问题,但他们坚持的只是政治原则而非科学精神。"69岁的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家哈比布拉.阿卜杜萨马托夫如是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太阳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0.
金煜 《宁夏教育》2010,(1):41-4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1.
一、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统一的说法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并改造了自然和社会.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本领.人类的这种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领,可以称之谓能力.人类的这种能力是一代强似一代的,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学校教育着重传授人类过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不是直接经验.能力培养中大多是模拟科学家和学者的实践过程.而不是直接去参与大量的科学实验.由于学科的不断分化,研习各学科的能力也相应地专门化.历史学科的能力就是指专门研习历史的本领.  相似文献   

12.
近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 注,特别是人类活动对于这些变化 的影响,促使科学家们急于发现当 前气候变化的趋势是如何与整个地 球史上经历的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相 吻合的。随着可供利用的有关地质 气候资料成摞地增加,研究人员越 来越密切地关注复杂的社会形态 对于过去的气候变化是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南极大陆被称为地球上唯一迄今未开发的"处女地",也是唯一没有被常住居民和工业污染的洁净之地,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蕴藏着无数未解的科学之谜,也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这片纯净大陆上。而人类的脚步也随之印在了这片大陆的土地上,人类对于南极的探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1910年至1912年期间,"史前  相似文献   

14.
何菼 《运城学院学报》2013,31(3):34-36,89
在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移基本上都是因为战争、灾害或政府强制性移民而引起的,但也有在安定时期人民出于自愿而进行迁移的。清代晋南地区乡村人口流动就主要集中在商业和出外谋生两个方面,而且主要趋向于近距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地形地貌、区位优势等自然地理原因以及清政府和地方官吏的政策、经济利益的驱使、人地关系紧张等人文地理原因都对晋南地区乡村人口流动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形势持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人类而临的共同问题和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交织更加复杂。恐怖主义、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食品安全等问题使全球治理的紧迫性加剧。今天,人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携手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社会,是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由此,《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在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反映了欧洲民族大迁移后的历史现实。本文试图分析史诗中宗教矛盾、民族矛盾与封建社会因素的融合,进一步探索西欧封建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气候文化建立在人类与气候长期形成的相互关系中,我国多源的气候文化对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发展、政治进程、习俗文化三方面论述中国历史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文明的互动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气候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进行传承和发展,并运用到治理气候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而建立人与气候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史林采英     
论犹太民族的风貌 犹太人在失去家园以后的大放逐、大迁移、大飘泊中,不仅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有自己的精神领袖。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圈子内,在极其窘迫的处境中,办学校,兴教育,研讨民族历史,弘扬民族文化,使古老的教义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成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经济的视角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各国人文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了反映人际公平原则的“人均累积碳排放”概念和衡量人文发展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概念,分析了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文发展水平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出各国实现人文发展对于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依赖性;此外,根据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一责任”坐标图,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人文发展目标的不同优先性.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要实现人文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避免减排对实现人文发展的不利影响,必须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转型,走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低碳”理念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归咎于人类因气候变化、能源短缺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中学化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