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分代谢》中渗透作用实验是证明细胞渗透吸水原理的重要生理演示实验。为了提高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效果,我们对该实验材料用具和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所用的半透膜改用鸡蛋膜(即细胞膜),所用的长颈漏斗改用长颈微细吸管,同时,对取膜所用的盐酸浓度进行了探索,取得...  相似文献   

2.
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具有选择渗透性.根据细胞膜这种特性,选用具近似选择透过性能的生物膜状材料或非生物膜状材料用为代选择透过性膜,使其与长颈漏斗组成一个渗透装置,以此来验证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一、从课本的渗透装置说起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0页“问题探讨”所示的渗透装置示意图(如图1),假设漏斗中为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中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过一段时间,漏斗内的液面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4.
渗透作用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湖北省当阳师范学校(444100)侯作兰1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11用蚕豆种皮(无破损)作半透膜时,用蔗糖作溶质,此时漏斗管内液面上升快,实验效果好。12用动物膀胱内膜或小肠作半透膜,最好用甘油作为溶质进行实验,若用蔗糖...  相似文献   

5.
一、渗透装置的平衡渗透装置是一个验证渗透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1表示清水,2表示蔗糖溶液,3表示半透膜),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球形漏斗中的液面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不再升高,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是指水分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渗透吸水的原理是“水分代谢”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这部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对“水分代谢”的教学采取以下六方面对策,利用知识迁移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进行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演示渗透作用现象新课伊始,向学生演示渗透作用现象。如图1,长颈漏斗内盛有蔗糖溶液,烧杯内盛有清水。漏斗口封有一层半透膜,水分子能够通过这种半透膜进行扩散,而蔗糖分子则不能。通过渗透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经过分析…  相似文献   

7.
渗透吸水是高中生物课中很难达到实验效果的演示实验,主要原因是难以找到适宜的半透膜材料。鱼鳔、猪膀胱、肠衣等都太厚,所以渗透装置的漏斗管内水柱上升不显著;鸡蛋壳膜很薄,但容易弄破,不可能将它封在漏斗口作并透膜。经过多次摸索,我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利用鸡蛋壳膜的方法。 取新鲜鸡蛋一只,用注射针头在锐端钻开一个直径约为0.5厘米的圆孔,再用注射器(不上针头)分几次吸出蛋白等物,间或装上针头注入清水,清洗干净内容物以防产生气泡,最后注入滴有红墨水的较浓的蔗糖溶液。 将蛋壳钝端朝上,吸出蔗糖溶液约3毫升,揩干净后用一块小胶布封住圆孔,在熔化的石蜡中过一下,既要封严,又不能产生气泡。 用手电筒照蛋,根据蔗糖溶液的颜色区分出钝端气室的位置,然后钻开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圆孔,不要损伤蛋壳内膜。 此渗透装置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就会进行渗透吸水,内壳膜会变凸。其优点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能大大地缩短演示时间。  相似文献   

8.
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具有选择渗透性。根据细胞膜这种特性,选用具近似选择透过性能的生物膜状材料或非生物膜状材料用为代选择透过性膜,使其与长颈漏斗组成一个渗透装置,以此来验证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如何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面介绍几种取材容易且效果良  相似文献   

9.
渗透实验是高中生物必做的实验,该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和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原理。实验的成功能激发学生实验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然而该实验在课堂上往往是不能开展,做不成功.或现象不明显的。其原因是:一是半透膜不易买到、不易制得:二是半透膜与漏斗密封难、密封不严。下面介绍一种用鸡蛋做渗透装置的方法能够轻松地解决渗透实验中的上述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董正清  周彬 《生物学教学》2004,29(11):31-32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膜的两侧具有浓度差。为了明显地观察到渗透现象,长颈漏斗的颈必须很细,这样进入漏斗中的水分使得液面上升快而且明显;漏斗中溶质必须是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物质。那么,如果将渗透作用装置稍作改进会有什么结果呢?  相似文献   

11.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教材中介绍: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玻璃纸,向漏斗口注入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12.
渗透作用实验是理解成熟植物细胞水分吸收原理的重要途径。人教社1990年版目前仍在使用的教材和即将启用的试验修订本新教材中,该实验采用的一直是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下大上小,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表面积大,上部管径细小,漏斗内蔗糖液面上升较快。因此,此设计从理论上讲具有现象明显的优点。但同时它也留给我们实践中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61页所示的“渗透装置”示意图中,长颈漏斗三角形部分的外壁与半透膜之间的扎口或封口位于水面之下。笔者认为这样的装置对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都有影响。该装置目的是验证水分子能自由地通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若采用书中所示的装置,水分子极有可  相似文献   

14.
在渗透吸水实验中,改变渗透装置中溶液的温度和浓度,可以大大增强演示效果。同时对该演示实验的方案进行改进,有利于学生区分半透膜和选择性透过膜等易混淆概念,更好地掌握渗透吸水的两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1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11用蚕豆种皮(无破损)作半透膜时,用蔗糖作溶质,此时漏斗管内液面上升快,实验效果好。12用动物膀胱内膜或小肠作半透膜,最好用甘油作为溶质进行实验,若用蔗糖作为溶质,实验效果不明显。分析原因:蔗糖分子比甘油分子大,蚕豆种皮孔...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杂志2009年1~2期中刊载“渗透作用的实验设计”一文中,其实验设计非常巧妙,按文中提供的杠杆平衡原理亲自实施实验,实验效果的确非常明显。但实验设计美中不足的是未能证明蔗糖溶液中的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以至于学生弄不清究竞杠杆失去平衡的本质原因:有的认为只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鸡蛋膜内导致杠杆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17.
张芸 《生物学教学》2007,32(10):66-68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生机勃勃的生物也向我们显示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物理学问题。因此,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合学科知识的交叉,是值得关注的问题。1生物学中的力学现象1.1渗透现象———液体的压强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质浓度大的一方做分子运动,使膜两边溶质浓度达到均衡的现象。图1为渗透作用试验装置图图1试验开始时,漏斗管内外液面的高度相等。实验开始后,漏斗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这时:漏斗内蔗糖溶液对半透膜的压强P2=ρ2h2g·cm-2,漏斗外水溶液对半透膜…  相似文献   

18.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其机理与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植物细胞中水分进出的方式,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它不但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渗透作用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1)半透膜;(2)浓度差。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即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新鲜的萝卜放在浓盐水中逐渐变软B.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的扩散C.干种子泡在水中膨胀D.面粉吸水解析B选项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半透膜。C选项干种子没有大液泡,不能形成半透膜,通过吸胀作用吸水。D面粉没有半透膜,也不能发生渗透现象。答案A2.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1)实验材料: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成熟的...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渗透作用"一节时,我要求同学们按照书中介绍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亲自动手做一下该实验,来验证一下渗透作用原理.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具体困难,最难的是找到理想的半透膜材料.蚕豆的种皮太小;玻璃纸不好固定;鸡蛋内膜易破;猪小肠肠衣不太方便制得……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及时将经过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介绍给大家:用鱼鳔内膜做半透膜,不用剪开鱼鳔,只在鱼鳔的大头与小头接触处剪去小头后再剪开一个口子,然后将漏斗倒置,把漏斗的基部插入鱼鳔中,用细线扎紧即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相似文献   

20.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课本“绿色植物水分代谢”这一节中,讲到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而本节内容讲的是绿色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从外界吸收水分,当水分进入细胞对,人必须通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原生质层由于细胞膜和波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股.因此可以看作一层选择进过性脑这里,学生往往造成概念错误,把选择透过性膜当作半透膜。事实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渗透作用原先是一种物理和化学现象.中国中学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