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发展是近代体育兴起的基础。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学校教育首先出现了体育,维新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教会学校的体育和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对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兴起起过积极的作用。第一,基督教通过自然而认识上帝,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内心引向外部世界,为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铺垫了道路;第二,基督教把哲学引入神学来为其信仰论证及辩护,确定了理性的地位,有利于哲学家、科学家按照理性探索真理,为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准备了条件;第三,基督教会兴办学校,创立修会,组织学术著作翻译等,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致命弱点。探其原因,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产生动因是科学精神缺失的直接缘由;畸形的科学文化理论构建是科学精神缺失的深刻缘由;传统的治学方式是科学精神缺失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游离于正统教育体制之外 ,主要是在洋务派创办的几十所学堂和极少数的书院中实施 ;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洋务派试图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嫁接在儒学文化上 ;科学教育受科举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显 ;忽视基础教育的基础作用。科学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教会特殊学校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近代教会在华特殊学校事业的兴起与教育制度特点,及其时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作用。认为虽然传教士创立教会特殊学校在客观上却带来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提高了中国民众时特殊儿童的期望值;由教会特殊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独立意识,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近代中国民办特殊教育的先驱,推动了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与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导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维(1877-1927)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初,他创办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期刊《教育世界》,在广泛介绍日本、欧美教育制度以及西方教育科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导入了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及其理论基础——以康德伦理道德思想为核心的西方近代伦理学和心理学,对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京近代教育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此后直到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36年间,北京基本没有出现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属于近代教育性质的学校。能够承接京师同文馆的,只有外国人,特别是传教士们所办的学校。在近代教育意义上,外国人所办的学校大都按当时西方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开设课程,其中掺杂有中国以《四书》等为主的教育内容和兼采以背诵为主的教学形式。本文描述了清末北京的外国人所办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并对其在北京近代教育史上的意义和作用做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上半叶,基督新教传教士为摆脱其在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的困境,及时调整传教策略。创办教会学校便是其重要方法之一。早期教会学校将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引进中国,开启了中国的学校英语教学。特别是1818年创办的英华书院和1839年创办的马礼逊学校,英语教学已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林乐知是19世纪中国著名的传教士,他一生在华从事教育文化事业,为改良中国的教育制度、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文明、启蒙中国人的理性力量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介绍林乐知在中国开办的中西书院,以及他在中国倡导的教育思想,探讨他在中国近代教育中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语言、科学技术和文化政治思想都逐渐传播到了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学校体制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改变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教会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清朝的新式学堂、留学教育、翻译机构对西方书籍的翻译等几个途径对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是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指导下传统人文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的转变,这一变迁启动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科学化的进程。当代学校教育改革应植根于民族文化的背景中,追求科学人文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清末中国内忧外患的特定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背景,促使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和西方现代科学的传入乃至中国科学思潮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以胡明复等人为代表的归国留学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创立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事业,对中国近现代数学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他参与创立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为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学东渐与晚清科学小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科学大规模东传过程中,西方科学小说也被翻译过来,并带动了国内科学小说的创作。而近代传入的西方科学成为晚清科学小说家进行翻译与创作的科学知识资源库。反过来,晚清科学小说翻译与创作又成为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一个新途径。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晚清科学小说记载了近代中冒学习西方科学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清末是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清末中日两国同时开始引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但两国的科技发展模式有显著差异,具体体现在科技发展的内核要素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这种差异是由两国国家性质不同所决定的,并导致不同后果。通过对1840—1911年间中日两国科技发展的比较,从两国文化及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各自所持有的对外科技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的关系,探讨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大批传教士以学兴教,开办教会学校、参与中国新式学堂的教育教学工作,并通过他们的教师角色将西方近代教育传入到中国,促进了洋务教育的深化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科学的转型以学习和引进西方科学为基础,清政府实施“新政”,在全国范围创办高等学堂,推行科学教育,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山西大学堂作为中国最早创建的三所大学堂之一,率先开展了科学教育活动。文章从科学课程设置、引进科学仪器、编译科学教材等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分析中国近代高等学堂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之于西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玄论战”是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文化事件,“科玄论战”的背后隐藏着科、玄两派对现代化过程中理性与价值效用认识的分歧。在论战中,科学派高扬科学的大旗,促进了科学意识的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但科学派将科学奉若神明,显现出“科学万能”的意愿。玄学派对于科学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但他们对全盘西化的警醒、对科学、理性、知识应用于人生之域有限性的强调以及对人文价值的重视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无疑同样具有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8.
1898年《天演论》的出版在清末思想界"炸响惊雷",它对清末初创的中小学课程也有显著影响。1902年我国正式设立中学博物课,最初5年内出版的中学博物教科书中进化理论却几乎阙如,其原因可能与当时博物课程的宗旨、《天演论》作为政论传入有一定关系。1907年之后,尽管博物课程的宗旨依旧,有些中学博物教科书中却开始有独立章节介绍进化理论,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进化论进入博物教科书的过程,是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具有"比较价值"的体现;它的出现,是《天演论》的出版惊雷炸响后降落的春雨,对提高博物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培植国人的科学理性,促进进化观念乃至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活跃于晚清政坛的奕(诉),为了使清王朝摆脱困境,谋求自强,适应当时对翻译、外语和外交人才的需要,奏请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来学习西方语言文字,此后又通过添设天文算学馆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是奕(诉)率先吹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号角,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并对中国近代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