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文 《资源科学》2001,23(5):46-51
土地生态类型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特定地区土地资源所作的类型划分。它既是区域土地生态经济评价与优化布局的基本单元,也是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基础。土地生态类型规划与设计作为协调人地关系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文重点研究了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以舒兰县水曲柳乡为例,对小流域土地生态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并在土地生态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土地类型生态设计的优化模型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资源特点,从树立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合理布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加快生态退耕步伐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构建城镇生态绿地系统整体布局、全力打造三大生态系统工程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包头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贡土高原持续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黎明  林培 《资源科学》1998,20(1):54-61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作为黄土高原今后的综合治理和指导思想,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土 统一起来。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范例探讨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理论方法物技术路线,其主要步骤包括小流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空间面积分配、土地系统生态设计以及土壤侵蚀量输出分析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智能体粒子群算法的松嫩平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越  宋戈  吕冰 《资源科学》2019,41(4):729-739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松嫩平原典型区域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GIS和RS技术,采用Matlab编程,结合多智能体(MA)和粒子群算法(PSO),建立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型,以粮食生产、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优化目标,设计政府、职能部门和个体三类智能体(Agent),并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目标的决策偏好确定其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基于多智能体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型,实现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在时空上的合理匹配及其空间构型和空间组合方式合理配置,建立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型可行;②3个优化方案中,方案1更加偏向于生态安全优化目标的实现,方案2更加偏向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方案3更加偏向于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在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子目标决策偏好的实现上,3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方案对实现粮食生产、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优化目标的决策偏好具有显著差异;③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不同优化方案呈现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布局上有显著的分异特征。本文完善和丰富了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可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地震、台风对集水区景观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斌 《资源科学》2006,28(4):19-24
由于人类的或者自然的干扰改变, 景观在不同异质性土地由各种大小、 形状和空间的关系中重复的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的组成。评估景观的转变能够理解由干扰影响生态系统的过程。因此,使用适当地图影像技术和生态定量的方法在不同干扰情形下评价估景观之变化与趋势就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景观生态指标及不同土地利用面积之变化,可以更了解此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内涵。试验研究地区之陈有兰溪集水区,位于台湾的中央,是台湾唯一不靠海之县市,同时也是历年地震和台风等灾害受创最严重之地区,也是土壤冲蚀(土、泥石流)的敏感性地区。此研究着重于自然灾害如何影响景观型态及其变迁模式与未来研究之对策与方向。本研究透过遥感探测技术,选取不同时期之台风和地震干扰前后之景观变迁情形,经由景观生态之计算指标与多变量统计,来了解这些天然灾害对集水区生态之影响与河川上中下游,其景观型态之变化差异。希望藉由此评估景观变迁之模式,提供有关集水区生态经营与景观健康度之合理监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域辽阔,土地面积较广,地形较为复杂,如何更好的使现在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当前国土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对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科学合理的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土地资源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土地资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进一步对今后土地资源在优化配置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持续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作为黄土高原今后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科学地统一起来。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范例探讨了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空间面积分配、土地系统生态设计以及土壤侵蚀量输出分析和水土保持决策等。  相似文献   

8.
城市边缘区建设一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争议,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发展关系,使该地区的经济等各方面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通过定性分析法对城市边缘区土地的分类利用,对城市边缘区的总体形象设计、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密度以及生态空间的建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中景观设置的相关问题,并采取科学的、合理的办法进行调节,优化城市边缘区的景观协调性。  相似文献   

9.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98,自引:2,他引:96  
景观生态规划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它可以协调人与自然及资源利用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未来的景观生态规划既要满足景观的自然功能和人类需要,又要满足持续的土地利用。本文论述了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过程、原则和步骤,以期对我国的景观规划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科学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是土地利用科学决策及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界定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基于P-S-R概念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安全阈值的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状态评价模型和趋势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弥补了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不足,以地处宁南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彭阳县1986年~2004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变化趋势趋于改善,但目前安全状态仍处于较不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地区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农业、生态地区,但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状况不容乐观,盐碱程度大、范围广,严重制约黄河三角洲资源、农业、生态的发展和稳定,利用暗管排碱技术,合理布设暗管,利用黄河来水浇灌土地,在合理的时限内地表残留水及浅层土壤潜水能够及时排出田间,既能达到来水压碱,又能做到残水及时排走,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现状。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的利用则会带给人们利益,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可以增加经济以及生态效益,从长远角度出发,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权衡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源分布的差异,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本研究就黑龙江省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对黑龙江省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合理利用土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的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休闲农业景观及生态规划的内涵,认为休闲农业的景观生态设计核心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设计,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休闲农业的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休闲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但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由此,对城市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城市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生态合理量、以及研究意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依据承载力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市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让人们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范围内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各类经济活动,扩大经济发展规模,促使城市土地资源在生态可持续条件下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际,针对如何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土地资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公主岭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的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因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选取1975年Landsat/MSS影像数据和1986年、1996年和2000年Landsat/TM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景观生态指数来反映LUCC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近30年来公主岭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显著。1975年~1986年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尤为明显,到1996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明显减慢。从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可以看出,土地利用分布空间变化主要是由耕地的变化引起的。景观生态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公主岭市1975年~1986年间由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生态风险不断增加,随后逐渐减小,这种变化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别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趋势呈高度相关,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持续利用具有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的持续利用管理内容与方式应与其发展阶段的土地利用和生产、经济发展相一致。以生态工程与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是进行不同层次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和设计的有效方法。而强大的人工控制系统以及灵敏现代信息工程系统&土地持续利用、土地管理、农业—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的优化利用程度是一个城市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在对城市土地进行优化利用之前都要对土地进行评估,这对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土地的评估与优化利用对整个国家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主要从土地评估的方法,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评估对土地优化利用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露天煤矿区的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损毁和景观格局破坏,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和实施也应该考虑景观生态的保护。景观指数作为定量化研究景观格局的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并存在生态学意义的重叠,因而针对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进行景观指数尺度效应分析及代表性景观指数筛选是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魏家峁露天煤矿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开采前、开采结束和完全复垦3个阶段的13种格局水平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筛选了能够反映矿区开采损毁、复垦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10个代表性景观指数。结果表明:除斑块丰富度密度指数外,其余12种景观指数表现出很强的粒度效应,该生态区露天煤矿区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15m;最终确定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开采结束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几何最邻近距离,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完全复垦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露天煤矿区开采损毁与复垦多阶段、多复垦模式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参考,为切实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景观生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露天煤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景观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露天煤矿区的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损毁和景观格局破坏,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和实施也应该考虑景观生态的保护。景观指数作为定量化研究景观格局的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并存在生态学意义的重叠,因而针对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进行景观指数尺度效应分析及代表性景观指数筛选是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魏家峁露天煤矿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开采前、开采结束和完全复垦3个阶段的13种格局水平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筛选了能够反映矿区开采损毁、复垦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10个代表性景观指数。结果表明:除斑块丰富度密度指数外,其余12种景观指数表现出很强的粒度效应,该生态区露天煤矿区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15m;最终确定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开采结束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几何最邻近距离,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完全复垦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露天煤矿区开采损毁与复垦多阶段、多复垦模式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参考,为切实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景观生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