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健身操的运动强度,在比赛前一天的热身赛中,抽取11个参赛队的运动员共51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运动员安静、运动后即刻、运动后4、5、6分钟的脉搏来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强度和运动后的恢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安静心率63.7±6.8次/分钟,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164.8±24.97次/分钟,强度达到中高强度,运动后6分钟心率为75.5±20.8次/分钟,基本恢复安静,心率比安静时高,可能与当时运动现场的环境有关。少年对主要是指山东队,其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为68.2±3.6次/分钟,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120±29.4次/分钟,强度属于中低强度,运动后6分钟心率为70.5±4.7次/分钟,心率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心率指标是掌控运动员训练强度的最简易可行的方法之一,对教练员的日常训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安静心率可反映机体安静状态下的机能水平、能量代谢和身体机能恢复程度。经系统训练后,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会明显减慢,机体处于极大的能量节省化状态,心率储备增加,有助于运动时的充分动员。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员完成同样的运动负荷,心率会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心率测定是检查评定运动员机能状况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正常人安静时的心率一般在70次/分左右,而短跑运动员在激烈的大强度训练和比赛中,即刻心率上升到192—210次/分(32—35次/10秒)。这就是说,运动强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心率的变化。因此,教练员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经常地进行心率测定,并对运动员的心率变化情况进行综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省体育局自行运动管理中心的5名一级和12名集训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安静心电图测试,探索不同运动水平自行车运动员的安静心电图特征。结果显示:一级自行车运动员平均安静心率为50.8±9.42次/min,集训运动员平均安静心率为59.8±4.12次/min,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之间心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整体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59%,一级水平运动员心动过缓发生率为80%,集训水平运动员心动过缓发生率为50%,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正常人ECG判断标准相比运动员心电图QRS波群电压增高、心率降低、QTc值增大、ST段抬高,其他指标均在正常人指标范围内。自行车运动员上述心电图特点是运动员心脏的生理适应,是良好心力储备的表现。自行车运动员的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有:QT间期异常(长QT间期、QT间期)5例,占29.4%,2例心室预激,2例电轴右偏。所以需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电图监控,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5.
心率是指心脏收缩的频率。测定心率,是检查运动员机能状况最简单的方法。特别是测定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竞技状态以及情绪紧张的程度等。在运动训练中,影响心率变化最显著的因素是训练强度,其次是训练密度、训练数量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等。正常人安静时的心率,一般在70次/分左右。而中长跑运动员在激烈的大强度比赛后,根据我们测试的材料,心率可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运动员的心肌收缩力储备指数(CCRI)和心率储备指数(HRRI)的检测和探讨,以确定运动员心功能储备中心力变化与心率变化的相关作用和关系.方法: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纳入受试者60名,分4组,分别为男运动员组(MA,n=10),普通男大学生组(MC,n=10)、女运动员组(FA,n=20)和普通女大学生组(FC,n=20).各组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递增负荷实验直至疲劳,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用Monark839E采集受试者的安静心率、运动实时心率.在递增负荷实验的同时,应用传感器记录受试者在安静时和运动的每个阶段的第一心音(S1)幅值,通过对MA组与MC组及FA组与FC组在完成不同运动负荷下心前区的S1幅值和心率变化的监测,分别比较在不同运动负荷下受试者的S1与安静时S1的比值(CCRI),并实时监测心率,记录比较在不同运动负荷下受试者的心率与安静时心率的比值(HRRI);并分别比较男性受试者(MA组与MC组)的CCRI和HRRI在不同负荷下的区别.女性受试者(FA组与FC组)OCRI和HRRI的区别,以及不同运动时间的CCRI和HRRI的区别.结果:男运动员的心率储备约为2.44±0.27,心力储备约为12.83±3.11;普通男大学生的心率储备约为2.18±0.32,心力储备约为9.48±3.47.女运动员的心率储备约为2.20±0.57,心力储备约为12.06±5.60; 普通女大学生的心率储备约为2.04±0.25,心力储备约为9.17±2.89.CCRI比较:MA组和M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A的CCRI大约是MC的1.35倍,FA组与FC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FA组的OCRI大约是FC组的1.32倍;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较,MA组的心率明显低于MC组的心率(P<0.05),FA组的心率明显低于FC组的心率(P<0.05);而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的心率比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心率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员的心力储备指数(CCRI)显著的高于普通大学生(P<0.05),运动员较好的心脏功能主要来自心力储备而较少来自心率储备.  相似文献   

7.
递增负荷运动对中长跑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作为运动训练监控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12名中长跑运动员安静状态、递增负荷运动及运动后恢复阶段各12 min 的HRV应用Polar RS800 进行记录分析.结果:随运动强度递增,时域指标平均RR、SDNN、心率变异系数(SDNN/HR)较安静状态显著下降(P<0.05),运动结束后明显恢复,其中SDNN 恢复最快.运动过程中RMSSD、PNN50 显著下降,且持续到运动后(P<0.05).运动及恢复过程中,频域指标TP 持续升高,LF、HF 持续下降,LF/HF 比值上升,VLF、LFn.u.呈上升趋势,HFn.u.呈下降趋势.非线性分析表明,安静状态庞加莱散点图呈彗星状,而运动中和运动后变为短棒状.结论:递增负荷运动导致中长跑运动员心率瞬时波动趋向减少,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衡,HRV下降,可以把HRV 作为运动训练的无创监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安静时脉率     
脉率能反映一个运动员身体与心理的状态,在耐力项目训练中被广泛用来评价训练效果和恢复情况。人们普遍认为安静时的慢脉率可给耐力运动员创造具有竞争的能力。例如,一个安静时脉搏只有40次/分的运动员,大强度运动心率达到180次/分,那么他将有140次的储备。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心电图某些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名国家赛艇队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心电图进行分析,了解赛艇运动员心电图的某些特点,发现赛艇运动员在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齐、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分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心率拐点在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评定中的应用的可能性,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选拔和科学训练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U-15队的20名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测定最大摄氧量、心率、氧脉搏、通气量、呼吸商值;确定通气无氧阈、乳酸无氧阈、心率拐点。研究结果:本研究测得U-15男子足球运动员心肺功能各指标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受试者乳酸无氧阈、心率拐点的出现在时间上有高度的一致性。不同受试者个体乳酸阈、心率拐点、通气无氧阈出现的时间和所对应的运动强度有明显差异,随着最大有氧能力的增大向右漂移。Conconi心率拐点可以用来评定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1.
心率指标是掌控运动训练强度的最简易的方法之一,对教练员的日常训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安静心率可以反映机体安静状态下的机体水平、能量代谢和身体机能恢复程度。经系统训练后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会明显减慢.机体处于极大的能量节省化状态,心率储备增加。有助于运动时的充分动员。  相似文献   

12.
心理训练中的松静练习对运动员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机体疲劳的及时消除是争取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47名运动员用三种不同方法各110人次的实验,用遥测心率仪观察发现:松静练习后运动员心率下降最明显(特别是大运动量后);音乐训练后心率下降较明显;一般安静休息后心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两个月负重护具空击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安静心率、运动中心率和运动后心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体育训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的作用。发现不论对照组还是实验组,进行有组织的训练后运动员运动心率都可以得到有效降低,标准差值逐渐减少,而且不同训练方法对降低运动员运动心跳率、提高学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心率和自主控制机制 训练引起安静心率降低之谜 赢得比赛冠军的运动员的安静心率通常要比普通人群低15—20次/分(29)。虽然安静心率较低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72),但是对人体和动物所进行的大量研究(10,70,120,167,177,195)表明,窦性心搏徐缓是由于长期运动所引起的一种生物学适应。  相似文献   

15.
<正> 心率遥测能较准确地测定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心率,是评价负荷强度和机能反应的重要求指标之一。近年来它在各体育运动项目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已取得可喜成果。但体育学院的学生在训练中应用得还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就体育学院学生在短跑训练中心率变化的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一.研究对象西安体育学院短跑训练队33人(男25人女8人),平均年龄18.8岁,平均运动年限2.5年,共检查训练课12次共78人次。所有参加训练的运动员进行测试,安静对心率,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和恢复时心率。同一人两次之间至少相隔三个月。  相似文献   

16.
<正>心率(HR)是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在运动训练中,有经验的教练员经常用安静心率、基础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掌握运动强度,评价训练水平,指导运动选材等。因此,心率的测定在运动训练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率作为运动员准备训练,从事训练以及对训练产生反应的指标,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寻求特定训练效果的依据之一,它通常可作为以下几个指标: 一、作为检验准备训练阶段的指标在每次训练前,测出运动员的心率,并记录下来。5~10天以后,便记出训练前的心率的平均值。若在以后的训练前出现明显的差别——每分钟高出10至20次,必须认真弄清原因。例如:一个运动员训练前安静时的心率平均值为60次/分,如果某一天他在训练前心率达到70或80次/分,应该找出心率增加的原因,是该运动员睡眠不足,还是神经方面和肠胃不适,或者是训练前已有一定的运动量等等。此外,也许是病毒存在或重感冒开始的迹象。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可以对原来的训练计划作必要的变动  相似文献   

18.
在室性心律失常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室性早搏系心室内主动性异位心律。运动员的早搏往往在安静状态与心率缓慢时出现,运动后则消失,这多半是功能性的。安静时早搏属于偶发性,而运动后增加,呈现联律的早搏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期从事冰壶训练的专业冰壶运动员,采用实验对比方法,探讨长期冰壶训练对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效果及机制,进而探讨冰壶运动员技术能力提高与心率变异性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完善冰壶训练提供实验依据。将10名普通青年与10名从事专业冰壶训练5年以上的运动员进行心率变异性对照研究。观察运动员从事专业冰壶训练后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其具体分析包括:高频(HF),代表迷走神经活性;低频(LF),代表交感神经活性;低频/高频(LF/HF),代表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结果显示在安静状态下,冰壶运动员高频(HF)即迷走神经活性明显高于普通人,而低频(LF)即交感神经活性明显低于普通人,低频/高频(LF/HF)明显低于普通人,其机制可能是长期冰壶训练改善了自主神经功能,提高了迷走神经活性而降低了交感神经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期运动训练对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PolarRS800采集某大学校男篮代表队14人、校男足代表队14人、普通大学生14名安静状态心率lOmin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系统的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机体的心率变异性,使之拥有较高的自主神经调节储备;篮球运动在改善心脏自主神经调控方面优于足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