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研究电视新闻价值的时候,也要研究它的美学规律.观看电视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同时要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精神愉悦.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用自己的"新闻眼"去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本文分析了电视新闻美学的个性与特征,以及如何实现电视新闻美学.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不仅可以传授知识、传播重要信息,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大众在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审美追求。新闻美学从属于实用美学,是实用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断提升新闻的美学价值,不仅能够增加新闻工作者的收益,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体现,希望对电视新闻美学品质的提升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新闻美学思想是在中国当代美学讨论热潮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思辨,它真实地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密切地关注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心应该是探讨如何将美学思想与具体社会活动相联系,形成有效整合社会的审美文化,以更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怀璞 《新闻界》2006,(2):81-82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新闻理论界开始关注新闻美学问题,进入90年代,这种研究渐趋深入。另一方面,随着电视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突显,美学理论研究也就自然眷顾到电视新闻的审美属性、审美功能、审美价值等相关美学问题。但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新闻美学及新闻类别美学,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审美的新闻”这一命题的简要阐释,粗略探讨电视新闻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工作者要在别人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各种活动中发掘出新闻来;要拨开迷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要在采访过程中揣摩各色人等的心理;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这就要求记者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必须有与众不同之处,具体地讲就是要培养提高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等特殊思维方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能力。这样才不会做一个“萧规曹随”式,没有创造性、突破性的记者。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要在别人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各种活动中发现掘出新闻来,要拨开迷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这就要记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必须有与众不同之处,具体讲就是要培养提高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的特殊思维方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能力,这样才会做一个有创造性,突破性成绩的记。  相似文献   

7.
王慧 《新闻爱好者》2012,(11):20-22
新闻传播活动遵循着"美的规律",从审美表现上看,新闻传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然贯穿着美学的原则,具有美学的特质:外在形式美学特质与内在美学特质。而新闻的美学特质对新闻传播活动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具有美学素养,加强美学思维,才能报道出有着真、善、美灵魂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8.
王慧 《新闻爱好者》2012,(22):20-22
新闻传播活动遵循着"美的规律",从审美表现上看,新闻传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然贯穿着美学的原则,具有美学的特质:外在形式美学特质与内在美学特质。而新闻的美学特质对新闻传播活动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具有美学素养,加强美学思维,才能报道出有着真、善、美灵魂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9.
屈旌 《新闻前哨》2021,(2):12-13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写新闻时评,常常也会有史书作注的庄严感。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全球性的、重大的公共事件,语言文字会显得既沉重又轻忽,既庞杂又浅白,如何记叙,如何评说,如何凸显,如何弘扬,都是很困难的事。但作为大众媒体,作为新闻工作者,面对如此重大的题材,不可能甘于沉默。甚至可以说,记录和发声,也是我们和所有武汉人一起抗击疫情,保持信心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冲击力是新闻报道对受众感官、心理上造成的震撼效果。对一般的新闻报道而言,新闻冲击力越大越好。但是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对新闻冲击力进行美学把握正好可以起到如杠杆一般的平衡作用,帮助新闻工作者找到新闻冲击力在报道中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冲击力是新闻报道对受众感官、心理上造成的震撼效果。对一般的新闻报道而言,新闻冲击力越大越好。但是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对新闻冲击力进行美学把握正好可以起到如杠杆一般的平衡作用,帮助新闻工作者找到新闻冲击力在报道中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2.
一、适应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新闻价值观念 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确定什么是新闻,如何取舍剪裁新闻乃至如何报道新闻事件的基本原则,属于新闻学范畴。世界自日报出现以来,新闻媒介就始终面临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如何在每日发生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中,挑选出有限的新闻来报道给受众,这就提出了新闻价值观念与标准的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级集团和个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尺度,但新闻工作者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某个标准选择新闻事实,在一定时期和一…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2,(7):1-1
在举国庆贺中国共产党成立81周年的时候,新闻战线上的共产党员都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通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新闻总要反映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并总要追求在“第一时间”向大众传播所掌握的新闻信息。失去这种创新性和及时性,新闻就要丧失生命,新闻工作者也会丧失立足之地。新闻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比之其他战线的共产党员更应该、更容易表现出先人而知、先人而传、先人而行的先进性。长期以来,我党我军的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创立和形成…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已经成为了人们平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能够拉近人们与世界之间距离的重要工具。新闻报道一般都会涉及到人们生活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因此,人们可以通过观看与阅读新闻报道的相关内容实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目的,对当今世界有更为清晰地认识与了解。如果想要充分地发挥出新闻的价值,就必须更好地去实现新闻的美学价值。新闻美学价值的实现不仅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收入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如果更有效地实现新闻美学价值就必须做好新闻的采编,因为新闻美学价值的好坏是由新闻采编来体现的。本文就针对在新闻采编中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新闻美学价值的方法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它所传播的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必品的一道“佳肴”。而打开电视近百个上星频道和地方台,让观众目不暇接。观众最终会选择谁,我想,新闻荧屏版面如何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打造荧屏版面呢?本人认为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美学意识和文化意识起着决定的重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应该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对人们认识的升华,是有思想深度、深邃意境、阅读震撼力,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能感染人、塑造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优秀艺术作品.把美感引入新闻,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艺术水平,提升新闻的舆论引导力,提升新闻传播的实效,推动新闻报道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探讨怎样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体现新闻美学是当代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新闻美学引入新闻报道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新闻采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筑娟 《新闻窗》2013,(6):47-48
电视民生新闻不但具备贴近现实、服务生活的新闻价值,还在内容、形式、品格方面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和展示这些美学价值,制作出令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民生新闻,更好地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18.
社科期刊栏目编排刍议吕华信,陈锦胜【黄冈】期刊栏目及其统摄下的一篇篇具体的文字,从编辑角度来看,既可是编辑人员从逻辑(理性、抽象)思维的角度对文稿的性质所进行的一种概括性分类的体现,又可是他们从美学(感性、具象)思维的角度对文稿的类型所进行的一种感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新闻学和美学的内涵分析,揭示出新闻美学是新闻学与美学规律的完美结合,是美的规律在新闻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如何在新闻采编中实现新闻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军事新闻采写的全过程离不开记者、通讯员的思维。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努力提高军事新闻的可读性、指导性,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动态性的立体化新闻,是军事记者和部队广大通讯员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因此,在这种挑战面前用科学的思维万式来指导自己的采访写作,提高采写技巧,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加强自身素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反常思维,作为军事新闻采写中不太常用的思维方式,近几年来已被许多军事记者和部队通讯员所重视、借鉴和运用。这里,笔者就军事新闻采写中反常思维的方法作一粗浅的探讨。A、一反常现法。就是从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