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而不舍     
“出走”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词。出走意味着抛弃、逃离、孑然一身、踽踽独行,去迎接未来。出走是茫然却又微存希望的寻找。熟悉的地方没有新风景,周围摩擦得鲜血淋漓,我们得出走。离开让你伤心、挫败、厌倦、空虚的地方。或者你只是离开一会儿,换一副心情后再回来;或者,找一个新的空间从零开始,永远不再回去。  相似文献   

2.
朱永新教授指出:“离开模式什么都是‘浮云’。这个时期或者未来时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你这个学校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与“自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多次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观察 ,发现从目前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来看 ,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合理地处理好“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在体育活动的组织中 ,教师指导有两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是缺乏指导。或者教师本人的目标意识不强 ,没有明确的要求 ;或者由于外界干扰 ,教师的要求得不到贯彻落实 ,幼儿处于无序状态。二是幼儿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活动 ,但由于活动形式单调乏味 ,幼儿缺乏热情 ,不少幼儿一旦离开教师的视线便停顿、观望 ;或者在幼儿专注于某项活动时 ,教师不合时宜地突然介入 ,干扰了活动进程。另外有关体育场地…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教”离开了“学”就没有对象;“学”离开了“教”就构不成教学过程。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只有“教”与“学”的结合,教师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实际技能和思想品德转化到学生身上,使之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故事中司马光一反常规救人的方法——“人离开水”,因为当时没有办法能使“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水流光了.这样就使“水离开人”,达到了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或者讲成文学课。这是怎么提出来的呢? 这是因为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抓住或者不够重视语文科是工具学科的性质,没有或者很少注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没有或者很少引导学生从事读写作业,往往离开课文,大讲其思想政治,或者好高骛远,大讲其文学分析,讲的似乎不是语文课,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或者讲成文学课了。例如,教一年级学生认“首都北京”几个字,教师大讲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九四九年成立的,在这以前,中国人民头上压着三座大山。……这样一开头,就找事例,编故事,讲今昔对比,讲今天的幸福从何而来……这些话讲多了,临到学生认这几个字,写这几个字,时间就被挤得所剩无几了。  相似文献   

7.
教师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已经在我国许多地方推开,它实施的宗旨是让教师队伍中不合格者离开,留住和吸收优秀者并带动其他相关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的改革创新,最终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效地发展。其中最值得广大教师关注的是“末位淘汰制”。但是,笔者发现,实行“末位淘汰”制以来,没有多少不合格者离开教师队伍,倒是发现许多优秀者离开了教师队伍,即出现了“首位淘汰”现象。  相似文献   

8.
帕玛星球     
“动作快点,”翰宁船长对驾驶员说,“要赶在下一次沙暴之前离开地球。”“明白!”驾驶员进行最后一次设备检查。翰宁船长来到飞船入口,“进行得怎么样?”“马上就好,”大副扫视着队伍说,“只要三分钟,所有人都能进入飞船。”翰宁船长沉重地点点头。是啊,他的心情怎能轻松起来呢?21世纪的祖先们一定想不到,仅仅过了五百年,地球就变成一个没有植物、没有动物的荒凉星球!起风了!黄沙像屏障一样冲天而起,像无边的大网一样扑来!再过十分钟,沙暴将吞噬发射场。“起飞!”翰宁船长一声令下。没有倒计数,驾驶员立即发动飞船。强劲的离子火焰将飞船推…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按照常规救人的方法是“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矮、力气小,当时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人能使“人离开水”.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水流光了,儿童自然也就得救了.这样司马光把救人的一般方法“人离开水”变成了“水离开人”,实际上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一个角度转化为另一个角度,而且恰巧从这一个角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又是实际可行的,从而来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2009,(5):5-5
某学校一学生华X,经常不好完成作业,且脾气暴躁。有一次张老师在课堂上检查作业,发现华又没有做,很生气,就责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张老师等待着华的回答,按照经验,华或者会惭愧地低下头,或者会小声给老师一个解释,  相似文献   

11.
周华娴 《教师》2013,(36):77-77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对话”是交流,是探讨,也是自我审视,离开“对话”的课堂是枯燥的课堂、专制的课堂和禁锢的课堂。本文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实施方略,以期抛砖引玉,共同致力于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2010年6月3日下午,一艘“火星飞船”出发了。虽然它没有离开地球,但执行的却是货真价实的“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13.
美无处不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文明社会里,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美。“美不仅令人怡情悦耳,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促进人的性格全面展开,净化人的心灵。没有美,人就会愚昧无知,冥顽不灵。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也是一刻不能离开美。没有美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没有美的社会是野蛮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的“研训”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培训的方式也不是教师所喜欢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教师“恐研”的病根。如何让教师不再“恐研”?关键要远离“三大主义”。抛弃形式主义——多一些实在的引领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活动和计划的虎头蛇尾。一些学校对教师备课的检查,多是注重备课的形式,只检查备课的节数,而不关注教师备课的质量;只是检查,没有评比的督促机制。这样的检查多是走过场、例行公事,教师也是将以前的教案或者是教参上现成的教案草草抄下来交差。这样的检查,只是行政命令式的,是外在的,不是教师心理需要的,不…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03,(11)
突如其来的“非典”使我们的国家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非典”,我们看到了一群特别坚强和无畏的身影,他们离开温暖的家,离开需要照顾的孩子,战斗在疫情最危险的前线,前仆后继,构筑起防治“非典”的牢固长城。他们就是我们尊敬的“白衣战士”。  相似文献   

16.
张卫华 《江苏教育》2007,(13):89-89
工作这么多年.可以说经历过了各式各样的检查.什么评估的、考察的,调研的、专项的……刚开始时,可能感觉与广大教师一样,不是忙得晕头转向,就是累得怨声载道,甚至还有人把迎检工作比喻成是“造假大战”,或者是“面子工程”,充其量只是搞搞形式而已,对学校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推动.只会“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中的“文”,是指文言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文言文中的“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文言文中,“文”和“言”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离开“言”,文章无从理解;离开“文”,“言”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文、言并重”,即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能让学生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8.
异铭 《中文自修》2008,(7):18-19
你是否过去看金字塔或者中国的长城?现在这个愿望可以实现了——甚至少必离开你的座椅。运用这个图像软件,只需轻轻点击你的鼠标…… 用户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太空旅行者人球上空6400公里处所看到的地球,弧形的地球上空没有一丝云彩。人类最后一次到达那么远是在1972年乘坐“阿波罗17”号——而现在你可以在舒服的起居室里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涣散、大呼小叫或者随便离开座位,这一向是小学教师们很棘手的问题。教师们往往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这种局面,维持课堂秩序,结果收效甚微。正像我们在一项调查研究中访谈的大部分教师们说的:“对这些学生我该用的方法都用过了,有的学生见些效果,有的根本没有任何好转,我实在是无药可施,无能为力了。”  相似文献   

20.
初峰 《宁夏教育》2006,(1):68-68
《教育和自我教育》一文选自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名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这篇文章我们许多教师都读过,可每读一遍,仍然给我们许多启迪。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些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在学习走路的时候或者需要别人搀扶,或者利用学步车,但是他最终必须脱离别人的搀扶,必须甩开学步车,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双腿行走,这才标志着他学会了走路。成功的教育是能够让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不能离开老师,不能离开学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