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从理顺合作关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长效合作提供组织保障;以互利双赢为原则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协调机制,妥善处理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矛盾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校企深度合作保障机制,促进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针对国内现阶段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情况,分析办学管理保障机制的运行现状与问题结症,指出职教校企合作中三方主体(学校、企业、政府)必须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职责义务,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优势,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与保障运行机构,共同商讨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性发展。并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管理与保障机制的构想和适合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着政府监管职能缺失、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矛盾冲突、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长期合作机制和规划等问题。要化解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达成企业与高职院校长期有效的多方面深层次合作,就需要建立政府、企业、院校三方松散联合协作的结构。通过信息技术共享网络平台和会员制,使校企各方面的合作项目任务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配置和协调,并借助信约机制、共享机制、保障机制、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和满足三方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紧密融合的产物。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的对策,但在实践中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财政投入不足以及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等方面问题。深入推进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有约束的企业利益保障机制,完善开放式运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职业院校和企业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着合作形式单一、企业参与内在动力不足、法规和制度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在借鉴国外部分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高职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取得一定成效,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得到较大提升,但是由于合作体制机制障碍、缺乏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构建稳定、长效的合作保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深入、持续、健康地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促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实现由"水油不融"到"水乳交融"转变的根本保障.文章从组织构建、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丹 《电大理工》2014,(1):32-34
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促进高职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的校企联合办学管理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国家不断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在此背景下,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高职院校作为面向行业,为企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力军,理应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校企合作无疑是当前校企双方应对发展挑战的最佳选择。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应该遵循接洽、交流、条件保障的合作机制。逐步建立起适用性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高职校企合作是当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高职校企合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厘清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指导作用,高职院校则要积极试点试验,强化服务行业企业意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探索高职校企合作实施路径;着力做好四个创新,提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核心竞争力;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高职深层次校企合作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职业教育独特的发展模式下,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其具体合作形式是"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学校承担主要责任和主导作用、企业在政策鼓励下积极参与,其主要问题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高校寻求合作的能力匮乏、政府支持合作的力度不够。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首先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其次,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建设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再次,夯实基础,工学结合,增强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应以能力训练为本位,实际训练、实景操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是最佳选择之一.文章剖析了校企合作现状,从校企追求利益、合作观念和缺乏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管理机构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搭建合作新平台、建立运行保障机制、情感建设、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观念欠缺、政策欠缺、制度欠缺都需要地方政府加以解决。地方政府要促进高职校企合作提升层次,协调校企合作双方利益,监督校企合作协议的落实,评估高职校企合作成果,并要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推动高职校企合作双方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与保障政策,推动校企合作良好环境的营造,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强交往。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不少校企合作蜜月期过来就出现"企业退出合作,学校无可奈何,学生抱怨厌学"的尴尬局面。高职院校如何构建稳定、长效的合作保障机制,以推进高职教育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已经成为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参与不足是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瓶颈,阻碍了合作活动的持续开展。文章从企业利益诉求分析的角度论述了现代企业对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需求特征,并针对这些需求特征,借助一定的第三方支持,从利益驱动机制、合作运行机制、合作保障机制三个方面研究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长效机制的构建,以推进高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职业教育独特的发展模式下,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其具体合作形式是"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学校承担主要责任和主导作用、企业在政策鼓励下积极参与,其主要问题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高校寻求合作的能力匮乏、政府支持合作的力度不够。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首先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其次,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建设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再次,夯实基础,工学结合,增强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高峰 《成人教育》2009,29(9):32-34
文章在简要阐述校企合作对于校企双方的意义的基础上,从合作的内容、形式和深度等方面对国内外主要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实际探讨了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选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企业共同探究、寻找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和保障机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合作广度、深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有必要认识校企合作关系的本质。校企合作的基础关系按“亲疏”可分四种,高职院校要重视所有的合作企业,寻求广泛的合作对象。校企合作双方一般为平等主体,校企合作关系本质是合同关系。校企合作应签订符合合同要求的详细协议,协议内容应遵照权利义务对等原则。要建立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长效合作保障机制,法律政策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孙巍  杨曦  张洁 《华章》2012,(27)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健全合作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未来一个阶段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方针之一.必须在以维护校企权益为先,以创造合作效益为重的基础上,构建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才有可能实现合作长久稳定运行.本文结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东南空研中心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剖析其利益分配机制、合作运行机制、合作保障机制,总结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观念欠缺、政策欠缺、制度欠缺都需要地方政府加以解决。地方政府要促进高职校企合作提升层次,协调校企合作双方利益,监督校企合作协议的落实,评估高职校企合作成果,并要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推动高职校企合作双方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与保障政策,推动校企合作良好环境的营造,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强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