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南朝的诗人们恰恰做到了“轻视外物”和“重视外物”,做到“奴仆风月”,创作了大量的咏雪诗,形成了浪漫精巧、光明磊落、优美、祥瑞的雪意象.  相似文献   

2.
含蓄是一种普遍的艺术规律.毛泽东诗词不仅能以"有尽之言"达"不尽之意",做到"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而且能让余意自显,不言而喻.通过比兴等借此说彼以达到含蓄,通过引用成语典故与前人成句以达到含蓄,将意在言外的诸多情感内涵物化入诗词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田园诗,使田园风景、农事劳动第一次在文人的创作中得到充分歌颂,诗人把自己的"整个人格"融入其中。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泼,情趣更丰富;同时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从平凡的生活素材中营造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4.
正与诗人屈原诗中的隐喻意象——"美人"与"香草"——不同,读徐敬亚先生的《我告诉儿子》,可以读出的是"冰"与"石"的隐喻,这二者共同昭示了诗人的形象、理想与精神情怀。冰之"洁白明彻",喻示着诗人品性上的纯贞、高洁与坚韧。而"石",则有"坚硬"和"坚固"之意,喻示着诗人对理想、操守的砥砺和坚贞不移。敬亚先生一生坎壈,但在中国新诗  相似文献   

5.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对他人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成果.如果将这句强调言行一致的箴言改为教师"言"学生"行"、教师"导"学生"演",做到教师、学生高度一致,这对于新课程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具有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只有学生对教师的"言"必信,才会使学生的"行"必果,只有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学生做到了,学生的学业才会有成果.  相似文献   

6.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意象"包括"意"与"象"两个层面."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象",即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及想象中的万物."意"是"象"的主宰,而"象"则是"意"的载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刘熙载<艺概>)这里所说的"烟霞"和"草木"便是意象.此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见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中蕴含的"三本思想"对学校管理者有着深刻的启示.学校管理者若能做到关注"民心",重视"人才",研究"战略",学校办学就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思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简短扼要的八个字,对于今天我们全面认识教师角色的定位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在飞速发展的新世纪,在历经八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中能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吗?  相似文献   

9.
老子曾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人最高的道德境界应如水,水利于万物而不与其争高低,甘居下游奉献而不求有回报."人往高处走",故低处是"众人之所恶",而偏偏"水往低处流"--这才是"上善",才最接近于"道"."厚德"才能"载物",最高尚的道德才可以包容最广大的东西.孔子讲"水有五德",它守法、正直、明察、有志、善于变化,它集德、义、道、勇于一身,它的美德常使君子遇而必观.  相似文献   

10.
葫芦诗是一种戏称,乃"照葫芦画瓢"之意,是指按前人诗作的格式作部分词句上的改动后,赋予诗作以新的内容的诗体。这种诗作表面上看是"拟古",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别有一番趣味。唐朝诗人贺知章写有《回乡偶书》:"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