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今年3月在意大利参加中国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高级培训班期间,遇到并破解了一个有关中国文化传播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表明:社会科学工作者只要在海外旅行过程中胸怀爱国之心,善于发现问题,并艺术性地去沟通和解决问题,就可以为扩大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那对作为中国"国礼"回赠给美国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让人记忆犹新。36年后,美国又把"熊猫""还回"了中国——《功夫熊猫》。2008年,电影《功夫熊猫》在中国市场卷走了1.8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更是高达6.3亿美  相似文献   

3.
如同许多国人一样,笔者确信中国文化是一坛上好的“千年陈酿”。但是,在这个“五味杂陈”或“诸神争霸”的世界上,要做到“千年陈酿”的“开坛万里香”,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还需费思量,其中关键的一点,恐怕在于领会和掌握“自愿”和“平等”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4.
长安街的玉兰花绽放枝头,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2008年3月3日至14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2000多位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一次次发言,一个个建议,凝聚着委员们的思考和心血,透射出他们认真履职的情怀。笔者就"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如何倾听世界的声音,了解世界的进步与对话"等问题,分别在委员驻地和人民大会堂采访了十几位委员。他们分别从事新闻出版、外交或外事工作,行走在国与国之间,有着丰富的涉外阅历和深厚的思想积淀。聆听着他们闪烁智慧光芒的见解和认知,笔者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局之年、北京奥运之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这些委员们畅谈新形势下的对外传播,联系自身对外政治、文化、经贸交流的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十多天夜以继日的奔波和采访中,笔者留下了诸多感慨。"两会"上有幸遇到这些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面对这场思想的盛宴,面对平时在书本上难以读到的"稀有资源",怎能匆匆而过?尽管身心疲惫,但笔者尽可能接近每一位委员,在智慧和思想中穿行,使人感奋,催人前行…"结束了紧张的采访,带着一身的征尘,在片刻的停留中,把采访到的全国政协委员们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对外传播"的思想和观点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汇集起来,以飨读者,希望能给在外宣工作领域的工作者带来启迪和感悟。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事对外文化报道将近30年,有些积累,有些体会,成此小文,期望得到同行的指教。  相似文献   

6.
正对外传播要争取进入外国的主流社会,这个说法是无可挑剔的。然而,还有一个目标我们也不可忽略,那就是海外华人这一特殊群体。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着海外华人的数量及影响不断增大,我们必须重视对海外华人的传播,包括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播。本文所说的"海外  相似文献   

7.
刘琛 《对外大传播》2010,(10):15-16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渐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获得了出国工作或者访学的宝贵机会。那么,在"走出去"后,这部分"海外华人"该如何借助在地优势,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如何掌握"介绍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是一个值得我国文化外宣工作重视的问题。为此,本论文以笔者在澳大利亚所做的中国文化传播调查为例,总结成为在域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见领袖"的主要途径和需具备的跨文化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形式和以微电影、微公益为代表的微内容形态,甚至以微社交、微支付为代表的微生活方式,在掀起一场传播"微革命"的同时,也在社会文化层面开启了一个以短小精悍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从媒体的内容制作到企业的营销策划、产品的推广宣传,都不得不开始适应"微时代"人们的接受习惯。在这一背景下,对外传播作为一项国家或文化体系之间所开展的特殊的信息交流活动,也势必要依据"微媒体"的传播特性和"微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予以调整,从而构建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把企业愿景与个人的目标统一起来,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传播就是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和扩散,不但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可以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赖感,最终实现以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员工、影响社会,有助于企业成为社会的优秀成员,对社会乃至环境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笔者以为,我们需要在有效传播上继续下功夫:一是企业文化理念具体化;二是企业文化机制科学化;三是企业文化推广情感化。  相似文献   

10.
曲彦  王雨萌 《文化学刊》2023,(12):135-138
杭州亚运会作为一场国际性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健儿们相互较量的赛场,也是中华文化广泛传播的重要平台与契机。亚运会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以鲜明的文化自信色彩、前沿的文化呈现形式等特点,彰显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张力。笔者简述了杭州亚运会中华文化传播的符号与传播特点,并从坚定文化自信、融汇文化传统与时代特色、推动文化“走出去”、坚持文化交融互鉴四个角度出发,介绍了杭州亚运会中华文化传播的经验,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种种观念、精神之和,是中华民族成长的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文化碰撞日趋激烈,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它直接影响着优秀文化传播的质量与效益,对于全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笔者将就新媒体环境中优秀传统文化向外传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其目的是架起一座桥梁,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外有效传播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有一名话叫做“弱国无外交”。这名话是有几分道理的——任何有作为的外交都是建立在一定实力的基础上的。传播也是这样。有人把信息的流动比喻成一个连通器中的液体的流动:只有当一端和另一端产生位差,流动才能够产生。换言之,传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和国家的综合国务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3.
“以意逆志”是由孟子首先提出的诠释学名词。从古至今,这一理念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目光。著名汉学家理雅各更是创造性地将这一理念运用于翻译实践中。近年来随着译者地位逐步回归,译界不乏对于“译者主体性”的探讨。笔者认为,“以意逆志”作用下译者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及翻译策略的自主选择,都是其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该文对此做进一步讨论。而译者发挥主体性多出于文化的考量。因此,笔者还探讨了此种创新性应用对于文化传播的启示,以期为新时代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发掘有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琛 《对外大传播》2014,(10):27-28
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际传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00年,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Going Global)",将对外传播与"城市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战略"并称为四大基本国策,这标志着我国将对外传播工作提升到历史性新高度。那么,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传播竞争力的根基是什么呢?国际传播研究的一种答案是——语言是文化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图苏(D.K.Thussu)指出,"在近两个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初,笔者参加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举办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主席、新加坡著名的华人问题研究学者说:“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对东南亚贡献良多,但在近代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文化影响力很弱,远远不如欧美和日本,甚至也不及印度。”的确,我们的老祖宗曾经对东南亚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迄今为止,东南亚的历史学家撰写他们的历史,还必须从我们中国的古籍中查找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是一位"老外宣",他从21岁开始在中国外文局工作,39年的职业生涯始终从事着对外传播工作。其间,曾担任国际译联副主席职务,现在是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17.
"我真想去武汉!"5月3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部长)刘震龙在首尔神情诚挚、语气期待地告诉笔者:"真没有想到,贵国的武汉市也有与首尔同名的‘汉江’和‘汉阳’,这生动说明了文化的国际流动性!武汉是一座富于魅力的伟大城市,对我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我真想早点去这座城市访问!"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带一路"业已成为理解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核心关键词,成为观察中国内政外交政策深刻变革的一个窗口。"一带一路"要想实现顺利"落地",首先有赖于做好"一带一路"的政策传播。然而,从当前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传播状况看,已出现传播内容空泛,核心、权威信息源不清,缺乏有效的对内政策传播等现象,"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正受到舆论和民意因素的牵制。做好"一带一路"政策传播,其核心要义是紧紧围绕"共"字做文章,将这一国际合作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讲清讲透。同时,还要"求实",各类传播主体要做好深度对接,找准"痛点",确保传播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要讲好中国故事,注重传播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差异性与融通性。此外,还要丰富政策传播的人才库,建立和完善传播效果的动态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中俄文化对话"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0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黄会林以通讯方式做主旨发言"第三极文化的构想"。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致开幕词,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远东研究所卢基亚诺夫院士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20.
王文 《对外大传播》2014,(11):37-38
正2 014年10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强调,需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最高层至少是第五次公开强调智库建设,也是第一次从"国际影响力"的角度阐述智库建设的重点性。在本专栏刊发的文章中,笔者曾论及国际传播与影响力对智库的重要性,本文拟从国际亲历的角度比较一下中美智库的差距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