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文针对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的相关专利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碳纳米管工艺发展方向的研究现状的观点。在碳纳米管材料制备行业起到指引作用。碳纳米管属于一种一维纳米材料,其可以被认为是由石墨烯片层卷曲而成,单层石墨烯可以卷曲形成单壁碳纳米管,多层石墨烯可以卷曲形成多壁碳纳米管;根据碳纳米管导电性的不同,碳纳米管可以呈现金属性或半导体性;  相似文献   

2.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两位来自俄罗斯的研究学者,他们以“关于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赢得桂冠。 什么是石墨烯?它有哪些性质?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俊介绍道,“石墨烯属于二维碳纳米材料,是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和强度最高的材料。薄是因为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大小。虽然薄到极致却非常致密,即使原子尺寸极小的氦也无法穿透它。”当然科学界都在关注石墨烯的研究进展,青年研究员王俊在低维碳纳米光子学材料、性质及器件研究方面表现出色,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石墨烯因为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采用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G0),通过异氰酸苯酯对GO进行有机化改性得到能够在DMF中均匀分散的石墨烯材料,将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材料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到聚脲材料中得到聚脲/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氧化石墨烯以及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iGO)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多以单片形式存在,经异氰酸苯酯改性后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DMF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等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发现改性后氧化石墨烯片层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聚脲基体中,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片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基体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单层石墨烯(2×2)/氮化镓(3~1/2×3~1/2)的异质结构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界面处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表面的功函数以及石墨烯诱导的电荷密度的变化。计算表明,当单层石墨烯附在氮化镓表面时,其结合力为范德瓦尔斯力,体系表现出半导体特性,石墨烯在K点附近的狄拉克锥结构不再存在,并形成大小为0.12eV的带隙。表面的功函数为5.26eV,电子不容易脱离体系表面。计算结果为石墨烯作为氮化镓材料的吸附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石墨烯用作增强拉曼的基片的可行性张锦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石墨烯是一种包在二维蜂窝状晶体结构中的单层碳原子。  相似文献   

6.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显示,把单原子层精确地堆叠起来,有望造出大量新型材料和设备,石墨烯及有关单原子厚度晶体为此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他们按照期望的顺序,将石墨烯和氮化硼的单原子层晶体一层压一层地堆叠起来,构建出一种“多层糕”,可作为纳米级的变压器。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14日的《自然·物理学》杂志网站上。  相似文献   

7.
科技速递     
<正>进展极端高压下,氢变"石墨烯"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氢的结构简单得出奇——每个氢原子由一个单电子构成。华盛顿卡耐基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伊凡·瑙莫夫和罗素·赫姆利的科研团队在正常大气压的200万至350万倍压力条件下对氢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出人意料的是,在极端高压条件下氢转化成了单层片状结构与碳的化合物石墨烯十分类似。发现火星岩石中发现有机物在火星上执行探索任务的"好奇号"火星车最近有了新发现,据NASA称,"好奇号"监测到了平均甲烷含量大幅增长的迹象,虽然很快消散,且波动的原因未知,但仍然激起了人们对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猜想。一般星球大气  相似文献   

8.
广闻博见     
美制成世界最薄气球美国研究人员用单层碳制成世界上最薄气球,气球厚度为一个原子,同时具有很强的防漏性能。这种气球由石墨烯制成。美国纽约科内尔大学物理学家保罗·麦克尤恩说,他们研制小型石墨烯  相似文献   

9.
<正>碳纳米管(CNTs)是管状纳米级石墨晶体,为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层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状结构。由日本科学家于1991年发现。常用的碳纳米管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以及聚合反应合成法等。其原子排布与键合方式、尺度及拓扑学因素等,赋予了其极为独特的结构和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0.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晶体结构,厚度仅为单层碳原子直径,是世界上最薄、比表面积最大、强度最高、热导率最高、室温下平均自由程最长、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隧道效应、光学性质、渗透性质等特性。目前,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各大公司均高度重视石墨烯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本文通过对石墨烯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从多个角度解读了国内外申请人在该领域的专利发展态势,并对国内申请人现阶段应采取的专利策略给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6月18日下午,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简称"战略咨询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战略咨询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并向理事会成员颁发聘书,审议讨论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理事会工作条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章程》,听取了战略咨询院组建工作汇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发表重要讲话。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白春礼;副理事长:刘伟平、李静海;理事:沈文庆、裴钢、泰大河、杨  相似文献   

12.
石墨烯新材料的发展离不开低成本、高效率制备技术。与国外石墨烯产业化技术的发展相比,目前国内石墨烯制备技术尽管已走在前面,但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产品应用目标不明确、市场推广困难等问题。石墨烯基新材料的发展要求高效率、廉价的生产制备技术和与基体高分子材料的先进复合技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红斌带领研究团队自2008年开展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以来,已经相继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性能石墨烯制备技术和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为发展石墨烯新材料和新产品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I0001-I0001
<正>[导读]记者从中科院获悉,我国科学家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在全球率先实现以氧化铁为载体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这为未来开发一系列低成本、高活性的负载型催化剂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6):795-795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李佳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开发了基于氧化石墨烯-糖分子,可识别肝细胞表面特异性糖受体的开关型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1):133-133
中科院力学所胡国庆研究员等与其合作者,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测量,深入研究了不同亲水性及表面电荷对纳米颗粒/天然肺表面活性剂单层膜相互作用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本文通过论文和专利两个层面的机构合作网络探测产学研的潜在合作机会。【方法/过程】利 用石墨烯相关领域产学研合作论文和专利的相关文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探究整体网络的相关指标,同时测度网 络中的重要节点;进一步使用LDA主题模型分析论文层及专利层的热点主题与主要研究热点主题的机构。为探测 潜在合作情况,利用链路预测和熵权法测度未来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及合作主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论文层与专 利层的中心节点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论文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 室会在石墨烯结构主题研究上产生合作,专利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潜在合 作主题为石墨烯制备。  相似文献   

17.
设法以简单的工艺实现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规模化制备,对于促进其在聚合物改性领域中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低缺陷石墨烯的简单制备方法及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复合改性作用。首先,利用超支化聚乙烯(HBPE)在氯仿中借助超声高效剥开天然石墨制得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分别与两种不同粒径的UHMWPE粉末进行溶液混合,经溶剂挥发和热压成型制得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WA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所得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深入表征,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所得石墨烯结构缺陷较少,厚度5层以下,表面存在少量非共价吸附的HBPE,比例达0.39 g(g石墨烯)-1;通过所述复合工艺可制得具有隔离网络结构的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借助该结构,只需少量石墨烯即可有效提高UHMWPE的导电性能,其逾渗阈值仅为0.25 vol%(粒径60μm UHMWPE)和0.50 vol%(粒径25μm UHMWPE);相比小粒径UHMWPE粉末,由大粒径粉末所得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石墨烯导电愈渗阈值及更优的导电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制备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石墨烯量子点作为零维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光学等特性备受关注。从中国专利角度出发,研究石墨烯量子点的主要制备方法、制备技术以及其创新资源等情况,以期为石墨烯量子点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石墨烯量子点缩小法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水热法、剥离法、强酸氧化法等,石墨烯量子点扩大法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富勒烯法、共燃法、热解碳化法、溶液化学法等。  相似文献   

19.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25006,91122034,51402336)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研究员、北京大学林天全副研究员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陈一苇教授共同合作,制备了一种有序介孔少层碳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是石墨烯广义家族的一种新结构,具有优异的三维微观导电性能。科研人员发现,氮掺杂的介孔石墨烯具  相似文献   

20.
石墨烯材料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因此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正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介绍了目前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Si C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化学氧化还原法、电弧放电法,阐述了各个制备方法的作用机理,并列出了一些研究现状。最后,对石墨烯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