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新闻界公认的一年一度的“新闻大战”,海内外上百家媒体到会采访,无论是对上会记者还是对新闻单位,都是一次组织策划报道、采写新闻精品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国家电台的传播优势,创新“两会”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始于1983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从那时起,每年“两会”召开前,全国政协都要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发布关于召开政协会议的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3.
林景新 《职业圈》2008,(10):3-3
2008年以来,除了南方的雪灾,似乎没有任何一件事比陈冠希“艳照门”事件更为轰动——无论是作为社会新闻、娱乐新闻还是广告新闻,其所引起及带来的震动效应都是惊人的。随着“艳照门”事件的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女明星被卷入其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便捷迅速。新闻发布会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发布的载体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运用。各级政府部门、不同的社会组织乃至个人都可以就一些重大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说,新闻发布会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为传播其企业文化进行着“呐喊”、“构建”与“维护”。  相似文献   

5.
颜仕凌(Arnold Zeitlin)曾戏称自己是与恐龙同辈的老新闻人,从5岁开始当报童,到最近十年作为中外新闻交流的使者,近80年的生命都在与新闻打交道中度过。他说:“我赚的每分钱都与新闻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香港回归祖国”、“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克林顿总统访华”等CCTV重大新闻报道中,人们都看到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主播徐俐的面孔。  相似文献   

7.
整个夏天,新闻发布工作面对的形势严峻。郭美美、“卢美美”事件所引发的红十字会信用危机,故宫的“十重门”,体育总局因短道速滑队斗殴引发的危机,康菲公司漏油引发的对中石油及海洋总局的质疑,铁道部凶“7·23”撞车事件而引发的危机,随后发言人王勇平的去职……这都引起了媒体对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发言人的空前关注和议论。  相似文献   

8.
每逢换届两会,高层人事变动都是新闻焦点中的焦点。作为新华社对外部新媒体专线项目组的成员,我们有幸策划采写了财经界高层“大换血”的报道,所采写的“锐话题·财经新班底”组稿在专线用户中广受欢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9.
叶晓楠 《对外大传播》2009,(3):19-20,10
每年3月,全国“两会”都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场新闻盛宴,十几天的会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全是“两会”新闻,声势浩大。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云集京城,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仅2008年,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就达3000多名,包括400多名港澳台记者和800多名外国记者,众多媒体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辅助报道”的发迹开端,到60年代“精确新闻”酝酿发酵,再到后来新闻2.0、数据库新闻的萌动生发,有关“数据”的新闻报道方式可谓是盛极一时,只不过在其实际价值屡遭质疑之后而变得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1.
在白宫举行的总统新闻发布会上曾经有一个惯例,每次提问都由美联社或合众国际社的资深记提第一个问题。30分钟一到,也由这位记以一句“谢谢总统先生”来结束这次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2.
贾钊  袁全 《对外大传播》2013,(12):50-53
“去看大黄鸭了吗?”成了这个秋天北京人跟小伙伴们打招呼的流行语。从五月开始,一种绰号“大黄鸭”的巨型充气橡皮鸭先后在香港、北京、高雄和桃园县亮相,每到一地都引起轰动,还持续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新闻话题。  相似文献   

13.
清明节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围绕丧葬吊唁,每年都可以有写不完的新闻,但年年写,稿件内容相似度高,海外读者难免失去兴趣。今年清明节,新华社对外部和北京分社精心策划,尝试跳出中国人丧葬习俗以及殡葬业暴利这两大清明节报道“常热点”,挖掘其他一些有趣且有对外报道价值的新闻题材,开拓清明对外报道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对外大传播》2007,(3):14-15
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两会”本来是中国国内的会议.但已为世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境外媒体竞相来华报道“两会”,其中很多外国记者在华时间不长.中文不算流利,却是新闻业界的“老手”,捕捉中国新闻的敏感度很高,提问犀利老到。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境外媒体向所在国总部发稿也更加便捷。面对重大新闻他们的发稿速度也毫不逊于中国媒体。那么,外国媒体记者在“两会”报道中有何难忘的经历?他们对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有何期待?他们惯用何种方式捕捉“两会”的新闻线索?这些都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走访了两家外国媒体驻京记者。下面刊发的是他们眼中的中国“两会”。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两会”都是海内外媒体密切关注的大事。“两会”议题均关乎国计民生,信息量大,富有新闻价值。但在“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既要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也要与境外媒体竞争;既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竞争,也要与异质媒体竞争,这就对我们的“两会”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外大传播》2001,(7):29-29
根据中央关于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要建设一两个重点新闻网站的要求,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区党委外宣办与广西区计委合作,往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广西的重点新闻网站——桂龙新闻刚(www.gxnews.com.cn)。目前该网站共有新闻采编和电脑网络技术人员10多人,日均新闻更新量1000条左右,斗设有“桂龙广西要闻”、“学习‘三个代表’”、“广西历史”、“广西概况”等35个新闻板块和专题栏目,举办了纪念建党“8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等大型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7.
政府新闻发言人应多长时间发布一次信息?怎样才能满足渴望得到政务信息的媒体和公众的需求? 正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大力推动定时定点的新闻发布制度的时候,《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向社会公布了。这是中国第一部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它对上述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答案:各级政府的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公开信息必须准确,及时。 参与立法的一位研究员指出,立法工作八年前就已开始进行,2003年那场肆虐中国的“非典”暴露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严重滞后,从而加速了立法步伐。而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是“非典”之后开始广泛建立起来的。这可以说是历史的一种契合。这部条例的实施对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也起到推动和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5,(2):18-20
过去有些发布会参加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拉开架势宣读的“新闻”不过是一些对旧闻的说明,与会只赚得悻悻而去。而前不久在央视“新闻会客厅”里,主持人白岩松与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就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你来我往,问敏锐、直接,答准确、坦荡,虽然这是场只有两个人的“新闻发布会”,但无疑是一道“新闻大餐”,不能不令各路媒体大呼“解渴”。其实,提问直接也罢,回答坦荡也罢,人们从主宾对话的后面,看到的是一连串清晰的脚印,那就是中国政治明建设的进程——从各大部委及地方宣传部门踊跃参加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到国务院新闻发布大厅创下的年60场的新闻发布会,从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公开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到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与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直接对话,人们不仅看到这个特殊群体——“新闻发言人”正以坚定的步伐走上中国社会的大舞台。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新闻发布会”也是一个关于新闻发布的示范,正如赵启正所言——恰恰我们发言人的目的是如何告诉大家,而不是如何地不告诉人家,并且告诉时要清楚、准确。  相似文献   

19.
2003年至今,吴建民已经连续四届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人称“魅力外交官”的他,在新闻发言人的舞台上将“交流学”演绎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 (简称“华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华赛”组委会主任于宁宣布,第二届“华赛”评选工作将于2006年3月在深圳市举行,届时将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权威性评委会,对世界各国新闻记者和摄影师参赛的2005年间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进行评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