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2.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3.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4.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  相似文献   

5.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F0003-F0003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6.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  相似文献   

7.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8.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6):F0002-F0002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9.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  相似文献   

10.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历史典籍、民俗风情及水书、水历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和考证,水族是六千多年前就已生活在中华大地荆楚江淮地区的一个勤劳、坚毅、果敢、勇为的古老民族。其祖先就是帝喾高辛时期曾经担任“水正”和天文法要员的共工。  相似文献   

12.
乾隆"钦定"了《四库全书》,"敕修"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御定"了《续文献通考》。《四库提要》和《续文献通考》正式判定明末出自井中的宋郑思肖《心史》为伪书。但这只是诬陷和谎言,却迄今还在蒙骗和贻误学术界。乾隆对郑思肖相当注意,有可能看过《心史》,且还写过关于郑氏的诗。《四库全书》中更是留下了《心史》为真的大量记述。  相似文献   

13.
《汉志》所载《高祖传》十三篇亡,但其轶文多存在类书、汉代文集及史书中,本文着重从这些类书和文集中勾辑出《高祖传》之轶文;其次,探讨传、纪、起居注、着纪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高祖传》以及与其并列出现在《汉志·儒家类》的《孝文传》同《穆天子传》一样皆是起居注类。最后,探求《高祖传》的目录编次问题,对于这个前人多有争议的问题,根据对辑出的轶文进行分析,认为《高祖传》以及《孝文传》乃是从《汉志·春秋类》中《汉着记》裁篇别出的,是一种别裁之法,而非班固的讹误。  相似文献   

14.
夫妇的合葬是一个由"别"到"合"的渐进过程。在汉代,夫妇埋葬方式由同茔、同坟到同穴趋合的倾向日益明显,同时又存在着异坟、异穴、异室的区别。这种合中有别现象既反映了"夫妻一体"的社会观念,又表现了"夫妇敌体"的传统,是"夫妇有别"之礼在合葬习俗中的实践。自汉哀帝始,更为强调以夫为主的"一体"认同,逐渐忽略了双方的"敌体"之别,随着这种观念的转变,同穴合葬成为夫妇丧葬的主要形式,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枚乘约于文帝后元七年与或景帝前元元年去吴游梁,景帝后元元年返回淮阴,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卒,时年约七十三岁;枚皋生于景帝前元元年(前156),武帝建元二年上书梁共王后为郎,建元四年获罪后逃亡长安,元光元年(前134年)遇赦,并上书自荐,以赋才为郎。  相似文献   

16.
《快心编》成书年代与刊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买愁集》与《快心编》的关联、查慎行与《快心编》的关联等,推断《快心编》成书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前后。《快心编》最早刊本是雍正三年课花书屋本,该本有四桥居士和查慎行的评点。申报馆于光绪元年从日本购得16册《快心编》书稿并排印,这部小说在清末民初时期得以盛行。《快心编》的流传,还有中一书局石印本和受古书店石印本。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大陆几家出版社或排印或影印出版了《快心编》,源头版本皆是雍正三年课花书屋大字本。  相似文献   

17.
唐代进士考试三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士考试三场制度最早形成于唐代。唐初进士科学只试对策,唐高宗晚年形成贴经、杂文、对策三场。唐中期三场考试偏重杂文,尤其重视诗赋考试。唐后期强调考试经史,五代时出现以义代贴经趋势,孕育着宋代进士考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关于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所在地的问题,历来都有分歧。通过对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七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三十四年《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韩愈是修武人,韩愈故里在修武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关于韩愈"河阳人"的含糊其辞的记载,缘于明侍郎耿裕成化二十一年《题韩家庄诗碑》的影响以及雍正至乾隆初年翰林五经博士继承权的纷争。但对于韩愈墓在孟县的记载,我们予以尊重,在此存疑。同时,对于历史上修武也有韩愈墓、韩氏祖茔而明清一统志、河南通志未予记载的状况,我们也持存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敦煌卷子S.6171自从发现以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原卷的残损不全以及文字的缺漏,使得各家对它的研究成果皆限于文本的梳理,而对其诗中所述内容、写作时代则未深入探究.本文则通过将S.6171卷中第十五首诗歌中所谈及的“文王“与唐代史料加以印证,进而得出此卷中所言文王即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入唐为质子之“新罗文王“的结论,从而推知本诗所述之时代背景当在高宗朝.  相似文献   

20.
明隆庆年间,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封贡互市,化干戈为玉帛,从根本上改变了明朝北边防御的面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做了出色的工作,改革兵部及边镇吏治,储养边才,把握把汉那吉事件契机,达成"隆庆和议",使数十年刀兵相见之北边成为明蒙互市、两族和平交往的乐土。其功惠及当时,垂训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