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与“意境”在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歌研究中是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术语。由于都有一个“意”字,人们在理解或使用它们时往往通用、混用,分辨不出它们之间的含义和指向的差别,尤其是近代西方又发生了Imagism(意象主义)诗歌运动,欧美文论中也大量出现“image”这一术语,“image”又被中译为“意象”,人们对这些术语范畴的界定更是莫衷一是,难以准确地把握,认识上出现许多混乱,很有将其梳理辨析的必要。意象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早已存在的一个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学术理论中其它一些概念一样,在它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论证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有两种,即事实论证与理论论证。事实论证法即为了阐明一个正确的观点或反驳一个错误的观点,人们常常举些事实作为依据来进行论证,让事实说话比空洞的说教要有力得多。理论论证,也叫作引证。运用科学原理,经过实践证明的名人名言(包括格言、谚语)等来证明自己提出的论  相似文献   

3.
一、儿童朴素物理理论[1]的基本观点1.儿童对发生在其周围的各种物理现象有着他们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些认识和理解具有理论的性质。2.儿童的这些认识和理解是朴素的,很可能不同于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于科学的理论。[2]儿童在用语言表述这些“理论”时,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正是因为如此,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常常被人们忽视或误解,这就导致他们很少有机会表达、交流他们的“理论”。3.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至少可以从儿童对物理现象的解释和预测上体现出来。比如,他们会为“滚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提供理由(解释),也会对“用同样大的力…  相似文献   

4.
陈璐  陈炽 《考试周刊》2010,(13):30-31
隐喻是生活中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之一,也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基本类型之一。科技英语语篇中的一些重要的术语的核心概念也往往都是隐喻性的,而且这些隐喻概念被科学家作为新的科学事实和概念前瞻性发现的重要工具而被使用。本文从隐喻的本质和科技语言的特征出发。分析了科技英语语篇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揭示科技语篇中隐喻后语句的深层语义结构和内涵,提高科技英语语篇的写作、解读和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未经训练的人很少能够根据严密的思维做出正确的判断。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也未必都能坚持理性的原则。伪科学的宣扬者正是利用了人们思维的误区 ,而大行其道。使用科学术语不等于科学理论。伪科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大量使用通行的或自创的科学术语包装自己 ,使之看上去很有科学性。科学理论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之上的 ,而不是靠科学术语堆砌而成的。一个歪理邪说尽管使用了科学术语打扮自己 ,也还是歪理邪说。真理无需自吹自擂。自我吹嘘也是伪科学的惯用手法 ,只能吓唬胆小的人 ,丝毫也无助于证明其真实性。异端并不等于正确。伪科学…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往往需要运用列举事实的论证方法来增强说理效果,但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叙述这些事实时,经常会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就是把作为论据的事实叙述得过于生动和详尽,写成一篇记叙文似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例证法是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经常运用这种方法,但又往往用得不甚得法。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范文提供的典型材料,加强例证法的教学,教给学生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议论能力。下面以《崇高的理想》(下简称《崇》)一文为例,说说我教学  相似文献   

8.
黄巍  林松 《中学生物学》2020,(2):12-14,17
1问题的提出:科学发展史与论证式教学的关系1958年,英国哲学家图尔敏(Toulmin)提出了论证研究的经典模型.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推理”和“论证”被引入课堂,论证式教学应运而生.基于科学发展史的论证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严谨的论证推理方式,学习科学家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运用生物学事实进行思维,利用实验证据和逻辑进行论证,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经常会遇到土地重新分配的问题,扩大(或缩减)土地的问题,合理利用土地的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恰当地使用了数学基础知识,才能被处理得更好.一、使土地均分例1 小明家有一块三角形菜地(如图1),要种  相似文献   

10.
引证法是引用经典性言论、科学上的公理和定理、生活中的常理等作为理论根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运用引证法,既要注意选用恰切的理论根据,又要注意对理论根据分析论证,使论点与论据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既“引”且“证”。许多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对引证法的运用是不够自觉的。他们往往只是满足于引用几句名言、警句,并不注意对这些名言警句加以分析,揭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撰写论说文的论证方法只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其实是不够全面的。根据已有实践的论证方法至少可以分为立论、驳论、正反结合论证三个大类,而且立论又包含全称立论和特称立论,驳论又包含全称驳论和特称驳论,正反结合论证又包含全称否定肯定法、特称肯定否定法、全称肯定否定法、特称否定肯定法,总共八个小种。这些论证方法早已被古人运用,只是还没有被人们理论化系统化而已。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在论至今仍是世界科学哲学界热烈争论的一个主题。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所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科学理论对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描述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一种为“拯救现象”而做的虚设。面对反实在论的非难,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一些辩护策略,其中之一就是成功论证。基于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各自的立场的分析,我们提出确认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进步评价法观点,认为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渐渐确认这点;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似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改进这假说,使之向真理的方向进步;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假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将它排除。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朝着越来越趋真的方向迈进和发展,从而让我们逐步揭示未知的知识,由此而对科学实在论进行方法辩护。  相似文献   

13.
术语对于特定领域的专家群体来说具有相同的含义,因而可以在该群体中被理解。然而,在专业领域之外的语境中使用科技术语时,人们往往需要进行话语协商,对术语进行重新表述,因此译者在术语翻译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策略。本文以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中的科普新闻为例,利用Sager提出的术语交流模型对科普文本中的术语变体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素养教育目标中国“科学素养教育”现阶段目标(l)在处理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时,能够辫别哪些是真实、可靠的信息,并运用科学的概念、方法、技术和价值进行抉择。知道任何问题都有科学的解决办法或通向科学办法的途径;分清经验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差异;分清迷信与科学之间的差异。并能运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抉择和行动。(认知领域) (2)认识到产生科学知识必须依赖探讨过程以及概念学说。在讨论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时,能够做到前后概念一致。当说不清楚的时候,不使用诡辫术,具有规则意识。(认知领域) (3)能够分辫科…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术语构成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语言学、术语学、概念体系理论及翻译学等理论,探讨了英语科技术语的构成方法,即科技术语是通过派生法(也称加缀法)、复合法、缩略法以及词形转换、术语化、语义传递、跨学科转借和跨语种转借等方法构成.这将为科技术语的翻译、规范和统一以及汉语科技新术语的创立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现阶段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地理教学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相脱节;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经常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7.
建一 《云南教育》2005,(17):42-42
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远不是事实的全部,而我们的许多科学家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总是拘泥于现有的一些学说,只是试图用实验结果来证明这些假说的合理性,而不是设法去否定它。尤其在自然科学的前沿领域,单纯强调国外学说的引进,却忽视国内的新学说,对不具权威的学说更是不屑一顾。“假说”在没有事实验证的情况下还不是科学理论。实际上,许多流行的假说与科学理论内部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8.
一、支架与学习支架"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也称作"脚手架"。即是用来建房时的那种临时的脚手架。当房子造好后,这些支架就会被拆掉,最终留下建筑物本身屹立在那里。伍德(Wood,1976)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天琼 《成才之路》2012,(23):26-26
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少同学在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时候,或者忽视那些看似寻常实则能够充分论证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或者在运用这些事实道理时论证乏力。究其原因,我觉得是由于思想认识问题和方法运用问题——缺乏辩证思考,没能运用恰当的方法,使寻常事理充分发挥论证效力。我们应该以不同寻常的立意、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俄语中经常使用科学语体,科学语体的特点是信息性、逻辑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以及由这些特点引申出来的明确性和易懂性[1]。其中大多使用正装句、科学术语和独白式的言语,富有标准化、逻辑性和说服力。但人们对科学语体在词汇方面的特点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现代国际关系》一书为例,分析科学语体的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