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级长拳教学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级长拳作为武术学习的教材很受中小学学生的喜爱。初级长拳一、二、三路是一套由简入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初级武术套路,它的动作简短、结构严谨、舒展流畅、内容精练,易于学生学习和快速掌握套路。练好初级长拳是今后更好的学习武术套路的基础。为此,在学习此套拳术时有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在孩童时期就对武术产生了兴趣,开始了压腿.踢腿、窝腰、劈叉等基本功练习。在上世纪70年代,学习了国编套路长拳、刀、枪、剑,棍等。8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武术热,我又学练了简化太极拳等.以后相继学习了国家竞赛太极拳、剑和传统太极拳、器械套路等。  相似文献   

3.
《精武》2006,(12):59-59
李步前(宁波市镇海区陈家村万盛路):武术段位制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体委武术管理中心推行,就引发争议。实行近十年来,各方面的效果并不被人看好。首先,段位制对于武术的发展没有起到推动作用,竞技套路练习者越来越少,民间习武者也越来越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二,由于中国武术门派、拳种众多,究竟谁能代表武术呢?是传统武术、竞技套路,还是竞技散打?都不能。所以,用一种统一的制度来体现习武者的武术水平,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其三,武术段位制本身设定上存在缺陷。本人以为,应将八段像国外武道一样(如跆拳道、空手道)设为十级。最高段位不应颁发给某一个人,只能作为象征性、荣誉性的段位。武术的修炼是永无止境的,谁都不能代表中国武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武术内容的合理选择 经过多年实践教学,我们提出"重视套路,提倡对抗(攻防)"的高中武术选项教学内容制定原则.第一,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实践检验有实效、少而精的武术套路教材,即武术技术体系中的演练技术.比如,初级长拳,形神拳,简化太极拳(太极剑),初级刀、剑、棍、枪等套路.第二,应将学生十分喜爱的技击实用性较强的散打、跆拳道等武术技术体系中的对抗技术吸收进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从功能价值结构谈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它是以传统武术为主体,以动作的攻防技击性、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为主要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竞技武术套路在继承传统套路的基础上,不断借鉴、移植、创新,按自身模式发展起来。同时竞技武术套路的功能逐渐延伸,不断扩大,除具有竞技功能以外,还兼有健身、修身、娱乐、观赏、教育、经济等社会功能,从而稳固了竞技武术套路存在的自身价值。所以说,对竞技武术套路功能价值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关系到其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四种不同武术教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研究表明,小学男生在这4种教材的学习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女生则在所学段位制套路、武术健身操和武术操教材的学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男生和女生在4类教材的学习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性别差异;比较而言,段位制套路、武术健身操和少年拳3种教材较受学生认同,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在竞技武术自选套路难度完成和动作质量无规格错误时,对演练水平的要求将会更高。而竞技武术刍选套路的创编是影响演练水平的重要因素。竞技套路的创编要结合武术套路的竞赛规则,依据武术套路发展的规律,以适应现代武术竞技的需要,为竞技武术套路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一般系统理论的角度,对武术套路教学的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的变化进行探析。初步揭示了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只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才能有助于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武术发展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竞技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套路与散手的分离及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武术在技术上具有技击特点,在文化特征上有民族特点.武术朝着整体与分层两个方向发展:整体指对专业武术人才的培养,对武术技法特点与传统训练体系必须全面继承;分层指根据健身、娱乐、审美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武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从武术套路推广、武术套路教学、武术套路竞赛、武术套路编排等方面分析了武术套路发展现状,探索性地提出了武术套路发展、改革和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出版的《传统少林武术套路集成(套装上下卷)》(A Compendium of Shaolin-styl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记载少林武术套路招式的英文版专著。该专著作者刘海超素有“少林武术名家”之誉,他以传统佛、儒、道思想精华为主旨,对少林武术战术、战略和武德、武风进行全面系统阐述,融合武术、中医理论与哲学,详解少林武术套路,是我国武术学科学术理论与武术教学实战相结合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可圈可点的专业性译介,对于国内和英语世界武术爱好者不失为一套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的优质教材,也供国内外武术科研工作者之需,其术语研制对推动中国武术术语标准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武术竞赛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竞赛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东方文化的一种象征,其作为非奥运项目登上全国比赛的历史可追溯到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在武术竞赛规则的导向作用下历经巨变。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竞技武术套路为了要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宗旨相结合,同时也为了使武术竞赛更具有可比性、区分度和公平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于2002年出台了武术竞赛新规则。随着新规则的实行,竞技武术套路以全新的面貌登上了历史舞台。2002竞赛新规则出台之初,众多武术界的仁人…  相似文献   

13.
武术套路柔韧性训练的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柔韧性的训练方法进行探析,分析柔韧性在武术套路中的重要性,得出武术套路柔韧性的训练方法,以期为武术套路柔韧性的训练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武术套路是武术庞大系统的一个分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在武术走向国际,迈入奥运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用哲学的观点分析武术套路发展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明确未来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便于针对不同性质的武术套路发展出谋划策,为体育管理者、武术工作者提供思路和借鉴,从而促进武术套路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少儿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最近几年举行的武术比赛来看,少儿的初级套路项目相应增多.但少儿武术这项工程依然任重道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如何提高少儿武术套路质感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得出,提高少儿武术套路的动作质感可通过规格、劲力、眼法、节奏四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陈平 《体育师友》2001,(6):10-11
武术是我国民族化遗产的瑰宝,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教材。多年来,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且在世界范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然而,经过走访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走入了误区,过分强调武术的艺术性,而忽略武术的技击性,因而使武术变成了“舞术”,导致许多学生对武术套路失去兴趣,认为套路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教育技击缺失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武术套路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防身自卫主体需求之上。文章对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武术套路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从武术套路内容本身着手进行调查研究,指出武术套路教学内容需要包含更多的技击动作,以激发学生练习武术的动机,提出攻防技击回归武术套路教学,以新的武术套路内容诠释武术的技击含义,保持武术的技击本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3-2008年间国内13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有关武术套路的149篇科研文章的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武术套路科研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但核心作者群较弱;科研工作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5-49岁的中青年科研群体,其中体育类院校和普通高校是我国武术套路科研的主要力量,而体育类院校是武术套路科研文章的重点和多产区;整个科研文章的作者群中,中级和副高级职称人员人数比例高,而正高级、初级作者人数较少。  相似文献   

19.
试论构建"淡化套路,提倡技击" 的武术教材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校是传承知识的专门机构,"教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校武术教材内容的回顾,发现旧有教材主要以套路形式编成,这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也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而且没有反映出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客的兴趣.本文还对太极拳、咏春拳、跆拳道、柔道的发展;对各地有代表性的武术馆校和民间武术研究会的发展;对武术本质属性和武术发展进程等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淡化套路,提倡攻防"为原则构建新的武术教材体系,并提出在建构武术教材体系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启伟 《精武》2012,(18):81-81,8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珐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武术文化教育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缺失现象,阐述了武术文化教育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探寻了在学校武术套路教学中渗透武术文化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改变武术套路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武术文化教育功能和价值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