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能力与绩效提升依赖于各子系统的有机协同。本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及创新要素的交互作用与耦合效应进行分析。运用2010—2017年相关数据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该混合评价模型在揭示区域创新系统运行规律的同时,对各相关子系统耦合情况及各内部要素的影响做出判断,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可拓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是国家、地区、企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和直接动力。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其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计算了其关联函数计关联度,得出定量分析结果,实现了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优化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存在主观性强、信息重叠量大等问题,利用粗糙集法,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属性约简,然后通过引入熵模型将定量、定性混杂的问题综合为统一的研究整体,使无序化信息变得有序、且可比,从而建立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最后,采用此模型对国内各地区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得出区域创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从新的角度提出了客观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构建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理论建立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佛山市为样本,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佛山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能力,国内学者围绕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模型等方面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了加快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笔者在构建了评价科技创新能力框架的基础上,及选取7个经济较发达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且运用灰色关联决策评价模型,对广州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得出广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一定优势,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各项指标与北京、上海等地区仍然存在着差距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证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借鉴现有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福建省区域科技创新的实际特点,构建福建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赋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原理,对福建省2001~2008年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评价与分析,探讨影响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全面考察陕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为陕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建议。通过文献调研与数据统计,本文对2000年到2009年这十年中全国和陕西高校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对陕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找出了陕西省高校在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只有继续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科技条件,增加科技产出总量,才能全面提高陕西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特点和运行机制,给出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区域科技创新系统评价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对2004—2008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山 《中国科技论坛》2007,(11):21-24,32
本文在回顾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市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状况,构建了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之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途径。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陕西省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陕西省各市创新环境呈现出“中部凸起,两极塌陷”的空间极化现象;2)陕西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并具有较为严重失衡的态势;3)陕西省绝大部分城市的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高,且创新环境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从而致使协调发展度的整体偏低;4)陕西省创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类型可划分为3个大类5个亚类,且全省协调类型状态较差;5)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同类型区应结合“区情”进行区域创新环境的更新或营造,促进区域创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将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创新效率和效益两类评价模型,并采用CCR-DEA方法,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细化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指标,可以有效甄别创新投入要素对产出的影响,从而为创新资源优化提供了方向,为政策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估可为中央和地方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文章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评价结果,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中心的创新集聚区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南方地区的创新能力在快速上升。同时,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依然面临挑战: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科教资源不平衡,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地区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文章提出未来依靠优化战略布局,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西国家级高新区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着明显的“陕西现象”陷阱,雄厚的科技资源投入与滞后的经济产出效益之间存在发展的悖论。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组织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陕西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经过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对陕西省7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组织能力在陕西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陕西省国家级高新区在环境支撑能力的相对值上分布较为均衡,在创新发展中并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琪  崔旭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2):109-111,118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区域之间竞争的主要因素,陕西省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在专利授权率等指标方面落后于全国平均值。通过数据汇总与统计分析,介绍陕西省近几年的科技活动现状,分析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使陕西省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专利行为活跃度的不断增加,仅从申请角度进行评价难以客观反映高校的实际科研创新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价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本文选取陕西省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高校为样本,运用平衡计分卡法对高校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多维度多层级分解,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用AHP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合理性校验,并通过数据规范化和加权处理等过程对样本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展开定量与定性评价与分析,测算了样本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指数,剖析了其科研活动中存在共性问题和个性特征。最后,文章对如何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风险来源、风险影响因素和技术创新过程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进行了识别,构建了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标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并从河南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中选取了30项技术创新项目作为实例,说明了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预测研究中的适用性,得出模糊BP神经网络比单纯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整合企业技术创新要素观、过程观和绩效观,提出NIS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建立EKV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合成贵州省企业TSI指数。研究发现,2006-2018年企业TSI指数由58.35%提高到80.54%,其中创新要素整合力、创新知识再造力和创新价值实现力与全国水平差距缩小到3.92%、19.5%和34.96%。通过评价指标的贡献率和敏感度找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和关键敏感指标,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