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观与客观"是有关当代生活纪录片创作的一对哲学概念,是纪录片创作无法避开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关系着如何去创作生活纪录片,也决定着它最终呈现的效果。客观是纪录片的一种呈现风格,而主观痕迹也无处不在。主观纪实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纪实手法。对纪录片创作主客观边界的厘定是值得创作者反思的问题,记录者的主观干预不应逾越应有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纪实性纪录片虽然以记录客观现实为主要职责,以最大限度还原客观真实为主要目的,但它无法拒绝创作者在创作过程的主观介入。本文从纪实性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入手,论证了主观性在纪实性纪录片中不可避免性,并初步探讨主观性对纪实性纪录片创作进程的影响与作用:契合主观审美情趣是纪录片选题的首要标准;主观取舍的是纪录片创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只有主观介入才能最终完成纪录片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莞 《新闻世界》2011,(7):239-241
我国纪录片发展至今已经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创作理念上经历了教育与指导、客观与再现、主观与表现三个时期。在纪录片呈现不断壮大之势的今天,贾樟柯作为内地电影的第六代导演,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不断推新,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好评。本文以其2009年制作的电影纪录片《海上传奇》为例,分析纪录片中的符号语言。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对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新媒体语境的特点,使创作适应网络传播,是电视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始终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近3年《博鳌亚洲论坛》官方纪录片的拍摄,从故事设计与制作语气、拍摄的基本调性与技术表现、节奏与受众的观看"焦距"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媒体时代官方纪录片创作之创新可能性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纪录片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纪录片创作争论,大多离不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纪录精品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纪录片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郭小宁  郭亮 《声屏世界》2009,(12):36-36
要繁荣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就必须把纪录片拍得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漂亮的外在表现形式。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纪录片的选题策划、拍摄方式、故事讲述等方面进行较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这种理性思考我们将其理解为主观干预,它是贯穿于纪录片创作始终的。  相似文献   

7.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电视纪录片悄然在我国的电视屏幕上兴盛,并逐渐成为电视荧屏的一个新亮点,直到今天,电视纪录片依然发挥着它无穷的魅力,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而,有关纪录片理论的研究便成为多年来电视艺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纪录片的拍摄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真实性和艺术性是纪录片拍摄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它的一切造型手段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纪录片拍摄强调客观纪录,但允许必要的主观“干预”。交友拍摄既是纪录片拍摄的一种有效手段,又是完美表现纪录片真实性和艺术性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纪录片创作争论,大多离不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本从多个角度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纪录精品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辨证统一,纪录片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真实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反映人与自然原生状态的节目形态,近年来在中国电视界如出水芙蓉般真实、清新、自然,彰显着它独有的魅力。它强调客观真实,淡化作品的主题意识。然而,电视纪录片以真实的记录去淡化主题,去回避编导的主观创作意图,并不是意味着作品没有主题的表达,而是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让受众慢慢体味主题。为此,创作电视纪录片对编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编导技高一筹地在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在不显山露水地谋篇布局中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0.
传递心灵的感受——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的演变和论争,长期以来集中在写意还是写实、主观还是客观上。这种争辩一直左右着纪录片创作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创作中出现、使用航空拍摄,似乎是一种技术上的改进所带来的表象上的变化,事实上,成熟的航空拍摄,是作为纪录片拍摄中一种风格化的语言手段、表现方法,乃至思维方式。应该说,支撑纪录片创作中航空拍摄不断演变的根本性因素绝不是技术,而是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创作经历,探讨了作为纪录片灵魂的真实性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从主观到纪实的演变,"格里逊"模式是典型的主观真实,"纪实浪潮"的兴起代替了"格里逊"模式,而探求"本质的真实"则是纪录片从追求表象的真实向更高层次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纪录片创作者在认识纪录片真实意涵上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纪录片的研究成为电视文艺界的热点。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劳动,其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纪录片创作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此过程中的技巧,对纪录片的创作拍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一《草台帮的头家》是泉州电视台新近创作的一部反映闽南拍胸舞等民间古老传统文化面临生存危机的纪录片,该片获得2004年福建省广播电视社教节目评比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4年第四届”中华荟萃”节目评比一等奖。纪录片《草台帮的头家》拍摄之前,编导关注了许多年,虽然开机拍摄只用了4个多月,剪成了这个不到30分钟的片子。实际上,就纪录片前期拍摄而言,当我们扛起摄像机开始纪录的那一刻,就有了编导的主观意图。纪录片题材的选择也许就是编导的喜好,题材的选择便是编导主体意识的最初体现。泉州古城是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编导意识与纪录片创作之间是互相矛盾又相互依托的关系,引申开来,就是纪录片主观反映与客观记录之间的关系。作为影像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分析这两者之间微妙的联系,探索如何把握纪录片里的戏剧性,成为未来纪录片编导必须面对,必须具备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出现是以"个人化"、"呈现真实"、"独立制片"等来标榜的。但是,这种"墙壁上的苍蝇"观察方式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在周浩导演的独立纪录片《龙哥》中,不仅让观众去反思了影片中创作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以及创作者的介入对影片发展的影响,同时,导演周浩通过影片也在反思个人对事件影响的存在。本文通过导演和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和摄像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影像之间的关系来探析独立纪录片在创作中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纪录片拍摄的不断发展,"情景再现"的手法已经在我国纪录片创作中广泛应用起来,以别具一格、生动形象的特色手法弥补了拍摄现场不足造成的情节"断点"或弥补了其情节单一、资料不足等缺点,活跃了原本单调、沉闷的记录空间,丰富了纪录片内容的同时还使观看者眼前一亮,对纪录片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纪录片的本质是展现真实,而"情景再现"手法的滥用很容易引起纪录片的失真,也就是说"情景再现"的失真与纪录片的"非虚构"产生了矛盾。通过探讨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进而提出正确应用"情景再现"的方法,使其在纪录片中发挥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翘 《今传媒》2011,(9):80-81
电视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要描写的主题经由怎样的方式传递出来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西安电视台专题部独立创作的一部纪录片《五老姐妹和十八个孤残儿童》的分析,对于如何运用客观记录和主观呈现的创作技巧表达主题,传递情感做了形象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黄昆琨 《东南传播》2016,(5):136-137
纪录片的最终目的是反映作者对生活的客观感受,所以创作者的情感会随着纪录片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学会用细节"以事讲理",理性思辨、客观判断,把握好情感表达的分寸,能够突出纪录片的特色,强化作品意义,顺利完成纪录片拍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审美意识的提高,电视纪录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是培养人们审美意识和认同感的关键,因此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人应该做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工作,以提高纪录片的制作质量。本文先后阐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技巧和拍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